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接种不同AMF对两种湿地植物菌根侵染率、生长量、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及菌根依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不同AMF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翠芦莉和蓝花鸢尾的生长量、生物量和光合效率,以摩西球囊霉-翠芦莉组合、幼套球囊霉-蓝花鸢尾组合的植株生长效应最佳;翠芦莉对摩西球囊霉具有中等强度的依赖性,蓝花鸢尾对幼套球囊霉具有较强的依赖性。AMF-植物共生体技术在人工湿地去污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铜胁迫对鸢尾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重金属铜(Cu)胁迫下鸢尾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为利用鸢尾处理重金属废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30 mg/L Cu胁迫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鸢尾叶片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相对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先下降后上升,光化学淬灭系数(qP)则先上升后下降,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120 mg/L Cu胁迫下,随着胁迫处理时间延长,鸢尾叶片Fv/Fm、qP持续降低,qN先上升后下降,而 ETR则先下降后上升。可见,30 mg/L Cu对鸢尾叶片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电子传递有促进作用,而高质量浓度(120 mg/L)Cu会导致PSⅡ反应中心部分关闭。  相似文献   
23.
路易斯安娜鸢尾对重金属镉的吸收、积累及其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0、10、100、500μmol·L-1浓度CdCl2处理对路易斯安娜鸢尾外部形态、镉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d2+处理对路易斯安娜鸢尾生长无明显影响,随着Cd2+胁迫强度上升,根长显著降低,叶绿素和光合速率显著下降,POD、SOD活性显著上升,CAT活性下降。此外,根内POD、SOD酶活性明显高于叶,而根内MDA含量低于叶。说明路易斯安娜鸢尾对100μmol·L-1以下Cd2+毒害具有较强的抗性和吸收、积累能力,且根是主要积累部位。  相似文献   
24.
通过测定过氧化值(POV),首次研究了药用植物野鸢尾总黄酮对3种植物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野鸢尾总黄酮对大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均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花生油,最后是菜籽油。可作为具有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5.
以红籽鸢尾为试验材料,采用自然干旱胁迫的方法,对红籽鸢尾的土壤临界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8个抗旱指标进行测定,将红籽鸢尾鸢尾属其他6种植物的土壤临界含水量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红籽鸢尾的抗旱性仅次于德国鸢尾鸢尾,抗旱能力强于马蔺。对红籽鸢尾的SOD活性、相对电导率、PRO含量、相对含水量、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7个与抗旱有关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指标间具有较好相关性,并可以通过2个主成分把红籽鸢尾抗旱性98.48%的信息反映出来。采用隶属函数法对红籽鸢尾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红籽鸢尾的抗旱性比马蔺弱,与通过土壤临界含水量的结果有差异,说明植物抗旱性是通过多种指标协同(包括植物形态学等特性)综合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26.
野鸢尾和射干种间杂交F_2代主要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观测野鸢尾(Iris dichotoma)×射干(I.domestica)杂交F2代群体(n=61)中每一个体的株高、花径、花数、花色和彩斑等14个表型性状,对F2代与双亲性状差异、群体性状变异、主要性状间遗传相关性及花色遗传变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F2群体性状变异特点,指导夏季开花鸢尾育种实践。结果表明:F2代12个性状中,8个性状的观测值居于双亲之间;除花朵直径和花朵数量外,花葶长等10个性状基本均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外花被长与内花被长和外花被宽与内花被宽的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和0.734,趋于连锁遗传;对颜色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花色和花瓣彩斑的遗传由不同基因调控,但都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野鸢尾×射干F2代群体的花朵直径、花朵数量、花葶长及花色变异丰富,利于大花、多花、花葶矮生和奇异花色的优良单株的选择。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索2个德国鸢尾品种金娃娃、黑骑士的组织培养条件,为2种鸢尾的种苗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金娃娃、黑骑士2种鸢尾的幼嫩花葶为材料,研究不同外植体、消毒方法和培养基对2种鸢尾不定芽诱导、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2种鸢尾的花茎节能直接诱导出不定芽,故其为组织培养的最佳外植体;金娃娃外植体以75%(体积分数)乙醇浸摇3s、0.1%(质量分数)HgCl2消毒6min的处理污染率和死亡率均较低;黑骑士则以75%乙醇浸摇5s、0.1%HgCl2消毒8min的效果较好。初代培养中,MS+2.0mg/L 6-BA+0.1mg/L NAA是2种鸢尾不定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金娃娃和黑骑士的不定芽诱导率均最高,分别为86.4%和73.5%。继代培养中,MS+4.0mg/L 6-BA+0.2mg/L NAA是不定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中,金娃娃和黑骑士的增殖系数最高,分别为12.71和8.64。2种鸢尾不定芽生根培养时以培养基MS+0.1mg/L 6-BA+2.0mg/L NAA效果最好。【结论】建立了2个德国鸢尾品种金娃娃、黑骑士的最佳组织培养体系,在该体系下不定芽诱导率、增殖率高,生根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28.
丛枝菌根真菌对鸢尾的促进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高效利用水陆两栖植物鸢尾修复污染水体,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AMF)与鸢尾构建共生体系的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光合作用指标,探讨不同AMF对水生植物鸢尾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AMF对鸢尾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地上及地下两部分,其中地下部分通过利用其庞大的菌丝网络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进而促进了鸢尾的生长,其中对比无菌剂侵染的空白植物,摩西球囊霉作用的鸢尾对氮元素的吸收率提高71.75%,磷元素的吸收率提高8.36%,而根内球囊霉作用的鸢尾对氮元素的吸收率提高42.55%,磷元素的吸收率提高9.5%;而地上部分则是通过加强叶片气孔导度的开启来调控植物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之间的平衡,进而提高了鸢尾的最优水资源利用率,加快植物的新陈代谢,最终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中对于鸢尾光合作用的调节摩西球囊霉的促进效果显著好于(P<0.05)根内球囊霉。  相似文献   
29.
鸢尾属(Iris)观赏植物的引种及试验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简要论述鸢尾属植物的品种分类系统和通常园艺上的分类方法,以及引种原则、方法,驯化措施和概况、从4年中,杭州园林由上海和北京植物园间接引入长势良好的鸢尾品种45个进行试种,观察它们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并以花菖蒲和球根茑尾为代表品种、观察在杭州环境 条件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园林种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0.
以千屈菜和黄花鸢尾为试材,采用不同质量浓度(0、2 500、5 000、10 000、15 000mg/L)的NaCl溶液对千屈菜及黄花鸢尾种子分别进行盐胁迫处理后,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等指标值,研究了盐胁迫对千屈菜及黄花鸢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大,千屈菜和黄花鸢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活力等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种子各项指标降幅均表现为千屈菜黄花鸢尾;在种子萌发初期,千屈菜种子胚根对盐分胁迫的敏感程度大于胚芽,胚根生长受阻,而黄花鸢尾种子胚芽对盐分胁迫的敏感程度大于胚根,胚芽生长受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