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46篇
农学   41篇
基础科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17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08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王博  董然 《北方园艺》2012,(16):72-75
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浓度为0、10%、20%、30%4种溶液,进行模拟干旱试验,对长白山地区的溪荪、玉蝉花、山鸢尾3种鸢尾苗进行渗透胁迫,测定其膜相对透性(RP)、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研究在水分胁迫条件下3种鸢尾苗细胞膜透性,渗透调节物质以及保护酶系统的变化情况及对植物的伤害过程和对逆境的反应。结果表明:渗透胁迫36、72h之后,叶片的质膜相对透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以山鸢尾的上升幅度最大,溪荪上升幅度最小;脯氨酸(Pro)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浓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上升,溪荪上升的幅度较小;过氧化物酶(POD)也均有上升,溪荪和玉蝉花上升幅度较大,而山鸢尾上升趋于平缓。研究表明,较小的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及较大POD活性,可以作为鸢尾抗旱的3个重要指标。综合分析认为,3种鸢尾植物的抗旱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溪荪玉蝉花山鸢尾。  相似文献   
102.
追踪观察了野鸢尾从种子到种苗的发育过程。结果发现,种子胚苗端发育先于根端;萌发时首先出现下胚轴,继而根环处膨大产生下胚轴毛。种子胚时期,胚芽呈三角形,萌动一段时间后变为舌形,继而胚芽位置开始膨大,向外一侧的子叶鞘逐渐变薄,胚芽突破子叶鞘进入空气之中。野鸢尾可能是由原始水生植物进化来的,因为其种苗发育具有原始水生大型植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3.
张立磊  王少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626-15627
[目的]考察鸢尾(Iris tectorum)种子在盐胁迫状态下的发芽情况。[方法]用5个不同浓度NaCl溶液浸泡鸢尾种子,在25℃±1℃环境下进行盐胁迫发芽试验,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结果]鸢尾是盐敏性植物,盐胁迫使鸢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明显降低,而且随着盐溶液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当盐浓度大于2 g/L时,明显延迟种子发芽时间;在盐浓度为10g/L时,发芽率仅能达19.23%,且高浓度下的发芽质量较差。[结论]该研究可为鸢尾植物的广泛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7种不同基质对德国鸢尾‘白与黄’软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园土颐沙土=1颐1、园土颐沙土=1颐2和园土:沙土颐有机肥=1颐2颐1三种基质,德国鸢尾软腐病发病率分别为22.12%、24.75%和24.48%,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园土颐沙土=1颐1和园土颐沙土=1颐2病株新生芽率显著的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园土:沙土=1颐1的单株分蘖数最高,为4.53个.适宜德国鸢尾‘白与黄’栽培的基质为园土:沙土=1颐1的配比.  相似文献   
105.
鸢尾黄斑病毒是番茄斑萎病毒属一种新近检测鉴定的病毒。本文对该病毒的理化特性、传播方式、寄主范围和危害症状、检测方法和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6.
扁竹花为鸢尾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80厘米.根茎横生,黄褐色:单叶互生.无柄.鲜绿色.有光泽,剑形。全缘,顶端渐尖.基部抱茎.平行叶脉.其中有三条最明显:春夏(3-5月)开淡蓝色花.花期约60天。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通过对鸢尾引种栽培试验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测和个体繁殖试验,旨在为鸢尾的进一步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介绍鸢尾属植物的品种分类系统和通常园艺上的分类方法,以及引种原则、方法及驯化措施;对引入栽培的鸢尾品种进行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观察试验,并以7种湿生鸢尾为代表品种进行繁育技术研究及应用效果调查,分析其在杭州环境条件的生长发育情况,为湿生鸢尾类植物在与本地区的生产应用和气候环境相似的其他地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缺素处理对两种鸢尾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鸢尾、溪荪幼苗为试材,采用Hoagland完全营养液为对照,对幼苗进行缺素(N、P、K、Ca、Mg)营养液培养处理,研究了缺素处理对其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缺N、K、Mg元素处理,可使山鸢尾及溪荪体内叶绿素含量下降,影响作用大小为NKMg,山鸢尾溪荪;缺P、Ca元素处理可使蛋白质含量大幅度下降,影响作用大小为PCa。  相似文献   
110.
球根鸢尾(Dutch Iris),别称艾丽斯、荷兰鸢尾,属鸢尾科,原产于西班牙及摩洛哥。其株高60~80cm,地下麟茎,植株与唐昌蒲相似,单叶丛生,叶形为长披针形,先端尖细,基部为鞘状,叶片长出6~7张,抽出单一花茎,花形姿态优美,有三瓣花瓣,为单顶花序,花色有金、白、蓝及深紫色。该花主要用于切花,也可盆栽或花坛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