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5篇
  27篇
综合类   16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81.
用中科院水生生物所及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滇池凤眼莲和蓝藻粉,分别以5%、10%、15%或05%、1%、3%比例添加在日粮中做饲养试验,试验期90d。经定期作血象抽检,结果对试验猪血象均无不良影响;定期对猪肠道菌分离和结合屠宰试验与猪空肠、回肠、盲肠分段取样分离培养,结果饲喂凤眼莲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有害菌增加、有益菌减少差异不显著(P>005),而喂蓝藻粉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则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01)。综合比较来看,凤眼莲作饲料添加是可行的,但蓝藻暂不宜添加使用。  相似文献   
182.
蚌池蓝藻的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由蓝藻形成的铜绿水是蚌池常见的水质现象。此时池水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为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江、浙一带群众称之为“湖靛”。微囊藻喜生长在温度较高(28—32℃),碱性较高(pH值8—9.5)的水中。喜强光。因此,多在夏秋季节旺发。由于这类藻繁殖速度快,与其它藻类争肥争空间;含有藻毒素,可毒害  相似文献   
183.
蓝藻大量繁殖,对水体产生了较大的危害性。一是蓝藻的大量繁殖抑制了鱼虾类其他浮游生物的正常生长繁育;二是蓝藻覆盖水面,使池塘中的溶解氧降低,同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影响饲养管理,严重时可造成鱼虾类和好氧生物的死亡;三是蓝藻死亡分解,产生生物毒素.又可造成养殖鱼、虾类的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84.
水源蓝藻暴发的原因分析及水质安全保障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越来越多的湖泊、水库暴发蓝藻,威胁饮水安全.提出污染物的排放、气候条件和生态失衡是导致水源蓝藻暴发的原因,可以通过减少入湖泊或水库污染物、在水体内部综合整治及强化水厂的水处理措施、加强流域管理和预警机制建设来保障水质安全.在水源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应不断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5.
巢湖蓝藻产沼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巢湖蓝藻厌氧发酵资源化利用的潜力。[方法]以巢湖新鲜蓝藻为原料,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试验,分析产沼气的最佳条件。[结果]结果表明,接种物与蓝藻体积比为1∶2时,产气最佳。在平均温度为27.5℃的发酵环境中发酵50 d,蓝藻TS产气潜力为368.25 ml/g,VS产气潜力为383.33 ml/g,沼气中甲烷的平均含量为63.46%,蓝藻TS利用率为54.01%,VS利用率为58.35%。[结论]巢湖新鲜蓝藻可以作为发酵原料生产沼气。  相似文献   
186.
太湖蓝藻产沼气潜力及复合折流板反应器(ABR)工艺中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批次发酵方式研究了太湖蓝藻产沼气潜力,并进行了理论值推算。同时采用复合折流板反应器(ABR)工艺,进行了太湖蓝藻厌氧发酵的中试运行,以评估ABR工艺处理蓝藻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35℃、发酵60d条件下,蓝藻实际TS(总固体)产气潜力为378.61ml/g、VS(挥发性固体)产气潜力为410.80mL/g,发酵前15d,产气量占到总产气量的60%以上,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达到46.7%。中试运行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为10000~30000mg/L、外界气温28℃左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d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平均达到65%左右,pH值较稳定;而当外界温度下降后,延长HRT至20d,COD去除率降低至45%左右。此外,中试发酵沼液中的藻毒素(MC-RR、MC-LR)含量,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制定的基准值(1μg/L),表明厌氧发酵处理可以达到蓝藻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7.
为初步筛选出适合贵州气候特点的具有较高生物量和固氮力的蓝藻品系,以中国淡水藻种库(OCCFA)引进的鱼腥藻112、118、1017、1105、1042、HBl3和中华植生藻800,采用室内继代培养后制成的混合藻种A、B,经改进后的水生111无氮培养基,通过室内开放式通气培养和静置培养,测定不同水深条件下的生长率、固氮力。结果表明,固氮蓝藻的生长能改变环境pH值,使之适应藻种的生长;水深条件>10cm 有利于提高鲜藻产量;固氮蓝藻A组固氮力为7215kg·hm  相似文献   
188.
螺旋藻藻胆蛋白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螺旋藻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蓝藻,是一种理想的蛋白源。其体内藻胆蛋白的含量很高,藻胆蛋白是存在某些藻类藻胆体中的一类色素复合蛋白,在研究和应用领域用途广泛,本文从藻旋藻藻胆蛋白的提取,组成,结构,光谱特性,合成和应用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加以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89.
螺旋藻是蓝藻门(Cganophyta)颤藻目(Oscilatorides)颤藻科(Oscilaloriaceac)的一个属。该属全世界已知共有36种,多数为淡水种类,仅有4个种分布在海洋中。现在国内外人工培养的螺旋藻有两种,一是墨西哥产的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二是非洲乍得湖产的钝顶螺旋藻(Splatens)。这两种螺旋藻形态相似,我国人工培养的主要是钝顶螺旋藻。  相似文献   
1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