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1篇
  19篇
综合类   86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91篇
畜牧兽医   290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991.
球虫病是养禽业常见的疾病之一,球虫感染家禽后可以在道内寄生并且繁殖,引起道组织损伤,导致摄食、消化和营养吸收的紊乱、脱水、失血以及增加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并能引起体重和饲料转化率的降低。感染鸡的球虫主要有两种,盲球虫和小球虫,盲球虫是由柔嫩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盲内引起,一般易感日龄在3~5周,主要引  相似文献   
992.
根据GenBank公布的基因序列,分别针对球菌属及其毒力基因cylA、esp和AS设计合成了4对引物。通过改进模板DNA提取方法和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可以同时测定球菌和其携带的3种主要毒力基因的多重PCR方法。经过对不同来源的疑似球菌分离株进行检测,该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可靠的特点。在不同来源的疑似球菌菌株中,临床感染分离株携带上述3种毒力基因的比例均高于鲜肉分离株和粪便分离株(分别为84.2%、55.7%和27.1%);而且在各种来源球茵菌株中这3种毒力基因的携带率以cylA最高。  相似文献   
993.
本文旨在研究纳米氧化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黏膜屏障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96头平均体重为(5.7±0.2)kg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组:1)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2)氧化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 000 mg/kg锌(氧化锌)的试验饲粮;3)纳米氧化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锌(纳米氧化锌)的试验饲粮。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仔猪,试验期1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锌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提高了7.26%(P<0.05),腹泻率降低了70.82%(P<0.05),但与氧化锌组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纳米氧化锌组仔猪28和35日龄绒毛高度分别提高了12.64%和10.80%(P<0.05);28日龄隐窝深度降低了15.42%(P<0.05);28和35日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分别提高了33.61%和17.11%(P<0.05);28和35日龄血浆D-乳酸含量分别降低了28.97%和20.23%(P<0.05),二胺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8.61%和24.92%(P<0.05)。氧化锌组和纳米氧化锌组之间各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断奶仔猪饲粮中添加300 mg/kg锌(纳米氧化锌)可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率,改善黏膜形态,降低黏膜通透性,其效果与添加3 000 mg/kg锌(氧化锌)相当。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益生菌与酶制剂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养分代谢率和黏膜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黄羽肉鸡675羽,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7羽,空白Ⅰ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Ⅴ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 g/t益生菌制剂、150 g/t复合酶制剂、25 g/t益生菌制剂+150 g/t复合酶制剂、300 g/t抗敌素的试验饲粮。饲养试验至53日龄结束。结果表明:饲粮中组合添加益生菌与酶制剂获得了最高的全期平均日增重,且与空白Ⅰ组及抗生素Ⅴ组相比分别提高了4.22%(P<0.05)和2.12%(P>0.05);真代谢能以组合添加Ⅳ组最高,且与空白Ⅰ组及抗生素Ⅴ组相比分别提高了11.29%(P<0.01)和6.89%(P<0.05),酶制剂Ⅲ组粗纤维真代谢率极显著高于Ⅰ、Ⅱ、Ⅴ组(P<0.01),显著高于组合添加Ⅳ组(P<0.05);抗生素、益生菌与酶制剂及两者组合使用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十二指、空和回绒毛形态结构的发育。总体上说,益生菌与酶制剂联合使用表现出了一定优势,且具有替代某些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使用的潜能。  相似文献   
995.
本试验旨在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单次刺激仔猪黏膜免疫应激的影响。选取24头健康仔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饲粮,250和500 mg/kg NAC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0和500 mg/kg NAC。试验第17天,LPS组、250和500 mg/kg NAC组仔猪腹膜分别注射100μg/kg BW的LPS,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注射后6 h屠宰,取黏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50或500 mg/kg NAC缓解了LPS刺激导致的黏膜中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和前列腺素E2水平的升高及热应激蛋白70(HSP70)表达量的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250和500 mg/kg NAC可有效抑制LPS刺激导致的黏膜中炎性因子的升高,缓解急性免疫应激。  相似文献   
996.
为了了解家蚕受BmNPV侵染后中蛋白质组变化规律,探讨家蚕抗BmNPV的基因。经过对秋丰、白玉等9个不同系统的家蚕品种抗性比较试验,筛选获得BmNPV感染发病率相差72个百分点的抗性品种P50和感性品种306。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比较了P50和306两品种经口接种BmNPV当天(5龄第1天)的家蚕与第4天(5龄第4天)家蚕的中组织蛋白质变化图谱,结果发现这两个品种感染病毒当天各有10个互不相同的特异蛋白斑点,感染第4天后306品种发现33个特异蛋白斑点,P50发现14个特异蛋白斑点,两品种的特异蛋白斑点也各不相同。这些蛋白斑点可能分别与抗性品种的抗性和感性品种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7.
用对亚麻籽木脂素产生适应性反应的大鼠为单胃动物模型,借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通过2个试验对单胃动物胃道内植物木脂素向动物木脂素转化的主要场所,对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吸收代谢进程进行了研究。试验Ⅰ:以抗生素处理为对照,观察灌胃亚麻籽木脂素提取物后48 h内大鼠胃道食糜、粪便、血清中2种动物木脂素及亚麻籽木脂素含量的时间-浓度变化曲线。试验Ⅱ:经大鼠肝胆总管插管收集大鼠胆汁,观察胆汁中亚麻籽木脂素及2种动物木脂素浓度在灌胃后49 h内的动态变化。结果提示:抗生素可显著抑制动物木脂素的生成,推测动物木脂素主要的生成场所是微生物含量相对较多的结和盲,且动物木脂素的生成依赖于胃道微生物的存在。动物木脂素前体物质-亚麻籽木脂素能被吸收进入血液,且浓度高于同时间点动物木脂素的含量。在大鼠体内,亚麻籽木脂素及其2种代谢产物均存在肝循环。  相似文献   
998.
鹧鸪源性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球菌属在1984年从链球菌属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新菌属,现根据DNA同源性,将其列为球菌属,仍属链球菌科[1].球菌是人的道正常菌群, 粪球菌属于球菌一种,其异位寄生则可引起人体多个系统的感染性疾病, 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人及动物粪便以及健康上呼吸道的常在菌,其致病机理并不完全清楚,在动物医学领域,对该病原的研究很少.  相似文献   
999.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ucagon-like peptide2,GLP-2)是一种多肽类胃道激素,具有促进动物道生长发育,修复受损伤道,加快营养物质转运与吸收,增强粘膜屏障功能等生理作用,在畜牧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试验旨在探讨溶菌酶对肉鸡道粘膜形态、微生物数量及血氨浓度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144只艾维茵肉鸡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抗生素组及2个剂量溶菌酶组(每千克日粮分别添加溶菌酶150、300g),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考察不同处理组肉鸡道形态、微生物数量及血氨浓度,试验结果表明:溶菌酶可改善42日龄肉鸡十二指及空粘膜形态,降低有害微生物(梭菌和大菌类)数量,对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无显著影响(P>0.05),可极显著降低血氨浓度(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