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3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林业   14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1篇
  19篇
综合类   863篇
农作物   16篇
水产渔业   191篇
畜牧兽医   2900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08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肠袋虫     
病原 寄生我国淡水鱼的有两个种,即寄生于草鱼后的鲩袋虫和多泡袋虫。临床症状 被感染的小草鱼体表发黑,体型消瘦,解剖可见道充血,其他无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72.
对送检的水产品冷冻多春鱼籽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经检测样品中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但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中出现紫色菌落,且在多次送检的水产品中经常出现此形态菌落,经VITEK2及生化鉴定,结果为粪球菌。  相似文献   
73.
仔猪水肿病是由致病性大杆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一种毒血症,是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散发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早春季、晚秋多发。特别是2~3月龄、生长快、体质强壮、体重为15~40kg的仔猪最易发病,发病率高达15~35%,致死率达50~80%,因该病发病急、进程快、死亡率高,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猪业的发展。因此,及时确诊本病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与促进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
《畜禽业》2015,(1):78
<正>除了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外,治疗腹泻还应清制酵,清除胃道内的病菌、毒素、有毒物质。常用的药物是鱼石脂、大蒜酊、芳香氨醑。药用炭(活性炭)能够吸附大量的气体、化学物质和细菌毒素,还能附着于黏膜表面,减轻有毒有害物质对黏膜的刺激,也是很好的清制酵药物。如果一时找不到药用炭,也可  相似文献   
75.
正丁酸盐除了提供上皮细胞能量,能够显著增强小细胞的繁殖、分化以及成熟能力,还能提高空屏障功能,对仔猪腹泻效果良好。但为了丁酸盐能顺利并精准传递到小及空,还要选择高品质的包衣进行包被技术。猪流行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影响猪的生产。除了实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生产者可通过加强动物自身的抵抗力来减少该病毒对猪的影响。用丁酸盐饲喂猪的实验收到不错的防御效果。  相似文献   
76.
《中国兽医学报》2019,(9):1788-1793
采集了青海省和陕西省部分地区共计450份藏香猪新鲜粪便样品,基于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small-subunit ribosomal RNA,SSU rRNA)的巢式PCR检测样品中毕氏微孢子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218份样品感染了毕氏微孢子虫,总感染率为48.4%(218/450);青海省所调查藏香猪的毕氏微孢子虫感染率为65.8%(154/234),显著高于陕西省的感染率29.6%(64/216)(P0.001);4个年龄段间藏香猪毕氏微孢子虫感染率差异显著(P0.001),其中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92.7%),而成年猪感染率最低(9.2%)。序列分析发现,藏香猪存在5个SSU rRNA基因型(Type 1~Type 5),其中Type 1为优势基因型。对218份毕氏微孢子虫阳性分离株的多位点序列分型发现,分别有59,26,9和99份样品在MS1、MS3、MS4和MS7基因位点成功扩增,呈现18,4,4和4种单倍型,基于MS1、MS3和MS4等3个基因位点共形成6种多位点基因型(multi-locus genotypes,MLGs)。  相似文献   
77.
78.
79.
为了研究转基因741杨对美国白蛾抗虫稳定性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转基因741杨Pb29、Pb17两个无性系为试验材料,测定各龄幼虫死亡率、各龄虫体重、排粪量。试虫取食转基因741杨2周后,测定其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转抗虫基因杨树饲养的美国白蛾幼虫死亡率均高于CK 5.34%,高抗Pb29饲养的幼虫死亡率为93.84%,中抗Pb17的为50.01%;存活幼虫发育不正常,发育历期明显延迟,体重增加速率和排粪量均显著降低,高抗Pb29和中抗Pb17饲养的虫体重增长率分别为CK的3.8%和36%,排粪量分别比CK少0.585 7g和0.310 5g;取食转基因无性系的幼虫中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b29对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抑制率分别为77.93%和96.38%,Pb17的抑制率分别为36.31%和21.14%。因此,转基因741杨树对美国白蛾幼虫中酶的抑制作用与对其生长发育的阻滞有良好的相关性,转基因741杨无性系对美国白蛾幼虫仍具有稳定抗性。  相似文献   
80.
狐源屎肠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病死狐的发病原因,从死亡狐狸肺脏中分离出1株细菌,命名为分离株11001。然后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16S rRNA鉴定、特异PCR检测、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培养可见灰色干燥小菌落,革兰氏阳性球状菌,16S rRNA鉴定为屎球菌,PCR扩增条带为112 bp,与屎球菌片段大小一致;毒力基因检测显示该分离株携带屎球菌的致病基因,对氯霉素及万古霉素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致病性试验显示,接种分离株小鼠死亡。证实该株狐源分离株为屎球菌,且具有致病性,可能是引起狐狸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