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7篇
  免费   427篇
  国内免费   641篇
林业   408篇
农学   510篇
基础科学   314篇
  804篇
综合类   3907篇
农作物   273篇
水产渔业   424篇
畜牧兽医   2271篇
园艺   376篇
植物保护   628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327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85篇
  2016年   364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69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593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00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64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畜牧与兽医》2015,(12):147-149
B型实时超声仪系统检测是一种安全、无伤害、可重复应用的方法,已有较多学者把该系统引用到生猪活体肌内脂肪含量预测的研究领域。通过B型超声仪系统采集的数字图像,即为B超图像。利用专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B超图像的特征参数,结合生猪个体的特征参数,基于统计分析思想构建预测模型,分析活体肌内脂肪预测值和实际含量的相关性,验证已构建模型的准确性。本文综述B超图像特征参数提取、预测模型构建、重复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研究人员探索建立更为有效的预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2.
本文以位山灌区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干密度、含水率的试样进行差异性冻融处理,冻融循环结束后对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并对试验数据的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建立粘聚力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土体粘聚力与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呈负相关,与干密度呈正相关,土体粘聚力在冻融循环1~2次之后显著降低,低密度、低含水率的土体在冻融作用下粘聚力下降幅度较大;经多次冻融循环后土体粘聚力趋于稳定;各因素对粉质黏土粘聚力影响存在差异,不同影响因素对土体粘聚力的影响表现为:干密度含水率冻融次数。  相似文献   
103.
土壤微生物膜对风沙土固沙保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微生物膜胞外聚合物具有较强的黏结性,为增强风沙土抗蚀性,提高风沙土保水性提供了新途径。鉴于此,该研究采用室内控制试验设置6个微生物菌剂施用水平(0、1、3、5、7和10 g/kg),以期阐明土壤微生物膜对风沙土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产生土壤微生物膜,并胶结风沙土颗粒。2)试验结束时(第49 d),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菌剂施用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0.54%~8.88%,孔隙度提高0.39%~3.91%,含水率显著提高0.11%~0.25%(P0.05),大团聚体质量分数增加5.59%~25.01%,土壤pH值由7.16显著增加至8.32~9.23(P0.05)。3)土壤多糖含量对土壤特性的解释率为47%,是影响土壤特性的关键因素。土壤微生物膜能够有效改善风沙土特性,增强风沙土抗蚀性,提高风沙土保水性,但较高的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会增加土壤pH值,造成土壤盐碱化,建议微生物菌剂施用水平为1~5 g/kg。研究成果有利于深入理解微生物膜固沙保水机制,并可为沙化土地防治新技术研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4.
2009年以来,笔者常接诊小尾寒羊、奶山羊临产期及产后以精神沉郁、厌食、虚弱、消瘦、卧地不起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羊酮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5.
2011年3月份以来,柳河地区肉鸡养殖过程中受霉菌的威胁越来越大,主要侵害肉鸡的消化系统,多导致肌胃炎症,即:霉菌性肌胃炎,给肉鸡养殖业带来了很大损失。笔者先后诊治了患此病的鸡群20多例(6万多只),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6.
放牧绵羊在冬春季节掉膘现象长期困扰着青海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畜牧生产效率低下、畜产品供应受季节因素限制等诸多问题。欧拉型藏羊具有肉用羊的典型特征,受气候影响更大,其发育在冬春季节处于停滞、甚至是负增长状态。有学者指出,气  相似文献   
107.
闽楠是我国的二级珍稀濒危树种,由于近年来其遭遇严重破坏,因而研究其生长规律,为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首先运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将闽楠一年生苗木苗高划分为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然后利用Logistic模型对不同时期苗高生成量进行了拟合。通过与实际生成情况进行对比发现:Logistic拟合模型在苗高生长量估测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同时为闽楠的科学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8.
试验选取48头年轻荷斯坦公牛来评估日粮补充亚麻籽和共轭亚油酸(CLA)对肌内和皮下脂肪的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处理,分别饲喂等能等蛋白日粮:对照组(亚麻籽0,CLA 0),亚麻籽组(亚麻籽10%,CLA 0),CLA组(亚麻籽0,CLA 2%),亚麻籽+CLA(亚麻籽10%,CLA 2%)。日粮富含亚麻籽和CLA,增加CLAc-9,t-11,α亚麻酸(ALA)的水平,并减少在n-6/n-3脂肪酸比值。日粮富含亚麻籽和CLA时,肌内和皮下脂肪脂肪酸组成有相似的趋势,CLAc-9、t-11、α亚麻酸(ALA)水平均增加,n-6/n-3脂肪酸比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日粮补充亚麻籽通过增加n-3和共轭亚油酸的脂肪酸比率,降低n-6/n-3改善了脂肪酸组成。补充亚麻籽可以增加n-3和共轭亚油酸的脂肪酸的比例,降低n-6/n-3比率,与对照组相比改善了的脂肪酸组成。CLA水平的增加与补充亚麻籽取得了相似的组织CLA水平,但与对照组得到了相似的n-3比率。CLA能提高组织CLA水平,以亚麻籽补充的日粮,其含量受n-6/n-3的比例影响。亚麻籽与CLA的联合补充比单独添加能更有效地增加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共轭亚油酸含量。可以得出结论,补充亚麻籽和/或CLA能够增加对人类健康有益的一些脂肪酸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9.
武继芳 《新农业》2011,(12):26-26
鸡传染性腺胃炎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009年尤为明显,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广泛流行。发病鸡采食严重不达标,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给养殖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0.
刘英 《新农业》2016,(4):33
正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炭疽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1病原炭疽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无鞭毛,不能运动,呈竹节形链状菌体。在动物体内形成荚膜,离体后形成芽胞。本菌抵抗力不强,在尸体内能存活1~4 d,100℃立即杀死,一般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