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0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476篇
林业   1251篇
农学   300篇
基础科学   1235篇
  957篇
综合类   2900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398篇
畜牧兽医   1460篇
园艺   177篇
植物保护   174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06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50篇
  2019年   284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326篇
  2015年   346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522篇
  2010年   478篇
  2009年   479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43篇
  2006年   296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25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为了研究两种磷虾油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评价,将18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分别单剂量灌服南极磷虾油(受试制剂T1),太平洋磷虾油(受试制剂T2),鱼油(参比制剂R)。用GC-MS检测血浆中EPA,DHA的浓度,采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对EPA而言,参比制剂R与受试制剂T1,T2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190.03±4.21μg/m L),(192.79±3.64μg/m L),(218.35±5.47μg/m 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8.02±0.65)、(12.04±0.31)、(12.10±0.24)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3.32±6.72),(20.43±4.58),(19.23±6.24 mg)h/m L。对DHA而言,参比制剂R与受试制剂T1,T2的峰浓度(Cmax)分别为(243.50±3.47μg/m L)、(219.52±2.04μg/m L)、(233.27±2.87μg/m L);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7.04±0.52)、(10.06±0.60)、(7.10±0.29)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6.08±4.98)、(23.49±4.84)、(9.70±0.67 mg)h/m L。以鱼油做为对照物,南极磷虾油中EPA和DHA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83.27±10.21)%、(134.56±20.51)%。太平洋磷虾油中EPA和DHA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84.73±12.03)%,(49.26±8.79)%。结论表明与鱼油相比,南极磷虾油显著提高了DHA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2.
为了考察替米考星水溶性粉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本试验分别给受试家兔灌服替米考星、替米考星肠溶微丸、替米考星水溶性粉,以12.5 mg/kg体重剂量给药,采用HPLC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点受试家兔血浆中替米考星的药物浓度。试验结果显示,新研制的20%替米考星水溶性粉经口服后,药物在家兔体内可被快速吸收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0.413±0.148μg/m 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为4.334±0.620μg/m L·h,相对生物利用度(F)达到86.99%,说明替米考星水溶性粉经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较高,有利于致病菌细菌的抑制或杀灭。  相似文献   
93.
在小陇山麻沿林场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幼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设置1 000m×30m样带,在样带内随机布置了12个20 m×20 m标准地,按株数设计3种(15%、25%、35%)间伐强度,0.0%为对照,3次重复;运用SVMS软件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结构特征和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3种强度间伐后,油松在树种组成中的比例下降,一些阔叶更新树种在树种组成中的比例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25%强度间伐后林分中漆树分布株数是对照的2.5倍,35%强度间伐后林分中锐齿栎分布株数是对照的3.5倍;除15%间伐强度平均林层数高于对照外,25%和35%间伐强度平均林层数低于对照,间伐后上层分布树种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多;15%强度间伐后林分水平分布格局没有发生变化,25%和35%强度间伐后林分水平分布从随机分布转变为聚集分布状态;3种间伐强度间伐后林分平均混交度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68%、31.86%和58.10%,表示林木个体竞争大小的大小比数分别为0.497 8、0.4914、0.490 0,比对照(0.498 5)减小了,表示林木生长空间大小的开敞度分别是0.323 0、0.327 0、0.367 0,高于对照(0.2730);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混交度增加,从零度混交变为弱度混交,林木个体间竞争减弱,林木生长空间扩大,从不足到基本充足。间伐1a后天然更新幼苗数量分别是对照的6.0、12.5、13.1倍,间伐增加了天然更新能力,增强了林分活力。3种间伐强度中,15%间伐强度对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影响较小。研究结果证明,小陇山林区中幼龄期的油松人工林宜采用25%到35%间伐强度能有效改善林分结构、调整树种组成,增加林分活力;通过多次合理间伐强度措施的实施能有效促进林分向复层、异龄、混交林演替,为油松中幼龄人工林结构化经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特别是联合收割机的保有量愈来愈多,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由于具有质量轻、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等优点,能一次完成切割、脱粒、清选、切碎等程序,而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由于季节限制,水稻、小麦的收割期短,单位时间机械使用强度大,正确使用和保养收割机,在农忙季节降低机械故障率,是提高收割机的使用效率有效途径。现就联合的使用及维修保养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95.
采用城轨车体仿真模板对某项目车体几何模型进行前处理、求解和计算,并同HyperMesh手动加载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模板自动加载结果和HyperMesh手动加载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城轨车体仿真模板的开发是成功有效的。  相似文献   
96.
小麦茎秆实心度对茎秆强度的影响及相关性状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QTL水平上研究茎秆实心度与强度的遗传关系及实心度对茎秆强度的影响,为小麦抗倒伏育种提供依据。利用普通小麦宁麦18与实秆小麦种质"武云实秆"的F2群体和F2:3家系,对小麦茎秆强度、实心度及影响实心度的相关性状包括厚径比、壁厚、茎粗和髓腔直径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茎秆强度相关性状QTL进行分子标记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茎秆强度与厚径比、壁厚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髓腔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基于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检测到与茎秆强度、厚径比、壁厚、茎粗和髓腔直径相关QTL共23个,分布在1B、3B、4A、4B、5A上,表型贡献率3.5%~44.0%。在染色体3B、4A和5A上的标记区间gwm547–gwm247、wmc718–wmc468和gwm156–gwm443均检测到贡献率很高的茎秆实心度相关QTL,说明在这3条染色体上可能存在控制茎秆强度的主效QTL。用普通小麦宁麦13(N13)×武云实秆的24个F7家系检验分子标记gwm247的可靠性表明利用标记gwm247选育茎秆实心度优于宁麦13的概率较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相关主效QTL以及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小麦茎秆强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7.
琼江河大桥水中桥墩系梁采用沉箱围堰方式进行混凝土施工,是一种因地制宜、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
正夏季温度高,土壤和植株水分蒸腾快,容易干旱,影响蔬菜生长并容易诱发病毒病,浇水可以起到补充水分和降低温度的作用,但若浇水不当,也会导致生理性病害的大发生,影响蔬菜的生产。夏季蔬菜浇水要注意以下几点:1.浇水要尽可能用冷水浇地夏季温度比较高,植株呼吸强度大,养分积累少,生长不旺,产量也低。在傍晚浇井水,有利于降低地温,增加昼夜  相似文献   
99.
玉米秸秆炭和典型农业废弃物混合成型与燃烧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玉米秸秆炭和玉米秸秆、苹果枝、沼渣、菌渣为原料,在成型压力为6 MPa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混配比例混合燃料的成型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特定混配比例下的混合样品燃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废弃物质量分数、种类对混合成型燃料稳定性均有影响,农业废弃物占70%比例时混合成型燃料的抗跌碎强度均大于99.50%;玉米秸秆对成型燃料的稳定性影响最为明显,其质量分数大于30%时,成型燃料抗跌碎强度达到99.68%以上,而沼渣和菌渣质量分数大于50%时,其成型燃料的抗跌碎强度分别超过99.11%和99.71%;苹果枝质量分数大于60%,其成型燃料抗跌碎强度超过99.34%;4种成型燃料的能量密度与原料相比分别提高14.93、11.36、11.74、14.53 GJ/m~3;堆积密度分别提高792.99、596.92、605.63、820.12 kg/m~3。该研究为农业废弃物新型成型燃料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00.
为研究静动载荷作用下的粮食剪切特性,利用开发的新型粮食动直剪仪,设计了孔隙率为39%、36%、33%以及竖向压力为50、100、150、200k Pa下的小麦单调直剪、往复剪切及往复后单调直剪试验,研究了小麦静动力剪切特性,并对比分析了小麦单调直剪与往复后单调直剪的强度、变形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单调直剪试验中,同一孔隙率下,竖向压力越大,其软化现象越明显,剪胀现象越不明显,剪胀角越小,竖向压力为50、100、150、200k Pa下对应的剪胀角分别为4.5°、3.6°、2.4°、0.7°;同一竖向压力下,随着小麦孔隙率减小,其软化现象越明显,内摩擦角也越大,孔隙率为39%、36%、33%的小麦对应的内摩擦角分别为22.2°、24.4°、28.1°。剪胀角也随着小麦孔隙率减小而增大,对应的剪胀角分别为1.3°、3.6°、9.9°;往复剪切试验中,孔隙率越小,小麦往复剪切软化现象越明显,剪缩现象越不明显,最大剪缩量越小,孔隙率为39%、36%、33%的小麦对应的最大剪缩量分别为2.77、1.74、1.15 mm。往复后单调直剪与单调直剪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往复后单调直剪的小麦抗剪强度明显增大,其剪胀现象更明显,最大剪胀量也增大。试验结果可为粮仓结构安全性设计,尤其是粮仓结构动力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