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林业   76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91篇
  112篇
综合类   1017篇
农作物   58篇
水产渔业   262篇
畜牧兽医   1739篇
园艺   81篇
植物保护   1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7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
紫香糯红玉米是一种新型保健玉米,以其特有的颜色、品质在玉米家族中一花独放,独领风骚。该品种生育期110天,籽粒鲜红光亮,食用香粘可口,有很高的食用与观赏价值。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高,具有很高的保健作用.是特种玉米中少有的新型保健玉米。  相似文献   
42.
微孢子虫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陈秀改进法、SDS法、CTAB法和TEK改进法对四种微孢子虫SD1、SD2、SD3、SD4基因组DNA进行抽提,并对抽提效果做了对比,结果表明,陈秀改进法对SD1、SD2、SD3基因组DNA抽提效果较好,TEK改进法对SD2、SD3、SD4基因组DNA抽提效果较好,SDS法和CTAB法对四种微孢子虫基因组DNA的抽提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43.
硫酸粘杆菌素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硫酸粘杆菌素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试验薛占永呼秀智(河北省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057150)鸡大肠杆菌病目前被认为是集约化养鸡场最为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我省每年因大肠杆菌病造成的鸡只死亡占死亡原因的31%以上。目前防制本病的药物和方法不断增加,为了促进...  相似文献   
44.
把贝氏隐孢子虫感染和鸡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免疫相比较,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沪分析血清蛋白、计算A/G比值的方法,研究了其免疫原性,统计分析表明:C.baileyi免疫原性低下,且极显著地低于鸡新城疫Ⅱ系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45.
贵州猪隐孢子虫病虫种类型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患有腹泻症状的山羊粪便中分离到隐孢子虫卵囊,并在其组织切片中观察到隐孢子虫,根据卵囊的形状和大小,虫体寄生部位,确诊为小隐孢子虫感染,用上述腹泻粪便中分离到的卵囊,分别经口感染15日龄和双月龄8只仔猪,以探索其致病性;感染仔猪出现呼吸困难,有罗音,行走困难,腹泻不止,最后导致死亡,试验结果表明;猪对小隐孢子虫是易感的。  相似文献   
46.
浙江省鸡鸭发现隐孢子虫廖光佩,郭成华,杨继宗(浙江省农科院)马世泽,曾有清,洪岳祥(建德市农业局)陆引法,杨连夫,朱亚法(平湖市农业局)隐孢子虫是一种小型寄生原虫,寄生于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上皮细胞表面,是婴幼儿及幼龄畜禽的重要腹泻病原,是世界...  相似文献   
47.
山东省滨州邹平某养鹅专业户放养45日龄鹅200只,30日龄和15日龄“草鸡”各20余只,未防疫。于40日龄左右有少数鹅发病,精神萎顿、不食、拉黄白色稀粪;在鹅发病后,鸡也有类似症状而先后发病死亡。发病后1周内,第1批鸡已全部死亡,发病10天后,第2批鸡也开始出现同样症状,并死亡2只。鹅、鸡曾服用土霉素等抗菌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48.
乳牛的血孢子虫病又称焦虫病,病原体为多种无色素血孢子虫——焦虫,通常寄生在红细胞内,引起乳牛的焦虫病。焦虫病是一种媒介传播病,不接触感染,必需通过适宜的宿主(即中间宿主)作为传播者,才能将病原散布开。焦虫病在世界许多地区发生和流行,我国各地常有发生,使畜牧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2004年7月30日,铜仁地区某乳牛场发生此病,现将诊治情况笔录如下。  相似文献   
49.
鹅副粘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鹅副粘病毒病是近年来引起各种年龄鹅发病并致死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目前,本病在我国许多省市流行,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从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毒的组织嗜性、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性状等方面对鹅副粘病毒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0.
1997年田间调查时,发现一种寄生于棉铃虫的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为明确环境因子对该微孢子虫及其致病力的影响,测定了温度与紫外线对该微孢子虫及其杀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孢子耐受温度范围较宽,最高温度上限为55℃。温度对其致病力有显著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生境温度的升高,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幼虫致病力增强。该微孢子虫对紫外线较敏感,在紫外线照射下易失活而丧失致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