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2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1篇
林业   9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244篇
水产渔业   558篇
畜牧兽医   8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71.
(一)繁殖特性蟾蜍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型.雌雄成体在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孵出蝌蚪,用鳃呼吸,约经60天变态发育,尾部消失变为蟾蜍,开始陆上生活,用肺呼吸。同时其皮肤分泌出粘液帮助呼吸,其内部器官也逐渐完善,约16个月发育为成体,性成熟。雌雄性成熟时大多在春天交配,通常雄性蟾蜍拥抱雌体,当雌体排卵时雄体随即排精,在体外完成受精,开始下一代。  相似文献   
72.
三、蝌蚪饲养1.蝌蚪池池形不拘,但要规整,面积10 ̄30平方米。池壁用水泥抹光,池中建3 ̄4个面积为1平方米、高出水面1 ̄3厘米的露水平台(又称幼蛙岛),供蝌蚪变态后登陆栖息,以防变态的幼蛙长时间溺水死亡。池水深20 ̄30厘米,以不淹没幼蛙岛为准。进、排水口安装防逃栅。池顶加罩黑色遮阳布。2.放养前的准备蝌蚪池建成后,清除池底淤泥,铺上干净的河沙,灌水浸泡2周左右,期间灌、排水冲洗3 ̄4次。放养前7 ̄10天,用生石灰(120毫克/升)、高锰酸钾(20毫克/升)或漂白粉(10毫克/升)进行带水消毒。3.蝌蚪放养蝌蚪孵出4~5天后,孵黄囊消失,开口摄食,此…  相似文献   
73.
匙吻鲟人工繁殖F2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属于鲟形目匙吻白鲟科匙吻鲟属,原产于北美密西西比河流域,引进我国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由于匙吻鲟的性成熟期长,我国最初引进的都是受精卵。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引进的受精卵发育成的F1代幼鱼,现在已相继达到性成熟。匙吻鲟引进我国后,一些单位在苗种培育、成鱼饲养方面作了较多工作,但在全人工繁殖条件下的胚后发育过程未见详细报道。2004年2~5月,在孝感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74.
鮻鱼稚鱼在沿岸碎波带的出现和滞留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8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5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到鱼稚鱼754尾,平均密度为10.9尾/网次,以6月的出现尾数最多,5月份最少。平均密度以St.2最高(80.6尾/网次)。通过研究St.2鱼稚鱼的平均体长及生长规律,其平均体长呈逐月递增趋势,表明该鱼以沿岸碎波带作为其保育场。对205尾鱼稚鱼的耳石日生长轮的观察结果,其日轮数与体长呈对数相关,并由耳石日轮数推算出其为3-6月孵化的个体。孵化后约20~46 d的个体在沿岸碎波带水域进行短期生活。鱼稚鱼在保育场的生长规律揭示了在进行海岸工程时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5.
药害是指农药施用不当而引起的植株各种病态反应,包括组织损伤、生长受阻、植株变态、减产等一系列非正常生理变化。在保护地蔬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由于保护地的特殊气候条件,极易发生药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现将保护地蔬菜药害产生的原因、症状及补救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圆背角无齿蚌寄生变态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圆背角无齿蚌的钩介幼虫寄生变态及稚贝发育过程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比较。实验表明:在水温(19.0±1.0)℃时,钩介幼虫需要约13天的寄生变态才能从鱼体脱落。圆背角无齿蚌在变态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内部器官、营养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成熟的钩介幼虫仅仅可以作简单的双壳开合运动;刚脱落的稚贝外部形态与幼虫相似,但已经可以依靠斧足进行爬行,并逐渐开始滤食;稚贝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从幼虫壳内侧长出一对新壳,形态逐渐趋向于成贝,而幼虫壳则逐渐退化为壳顶。因此,圆背角无齿蚌的变态发育包括两个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为寄生变态期;第二阶段为贝壳分泌期。  相似文献   
77.
乌鳢早期鳞被的形成及鳞片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乌鳢最初出现鳞片时的全长为19.3 ̄20.6mm,日龄20 ̄22d;鳞被复盖完毕时全长29.9 ̄34.1mm,日龄35 ̄39d。鳞被发育过程中出现4个起始中心,第1中心为头顶部,主要中心为体侧前部,2个次要中心为鳃盖处和胸部。仔鱼体长20mm左右鳞片上开始出现环片,全长27mm左右出现鳞沟。仔鱼全长和鳞径、环片数之间,日龄和环片数之间均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8.
牙鲆稚鱼对几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6种化学消毒剂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稚鱼的最低致死浓度范围、死亡速度、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牙鲆稚鱼对6种化学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孔雀石绿>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净水剂1号>硫酸铜合剂>高锰酸钾。依据本试验结果,作者对牙鲆疾病防治中消毒剂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
Pitx2基因被认为是脊椎动物中调节内脏器官左右不对称的关键转录因子。为进一步探讨牙鲆变态期间的左右不对称是否也受Pitx2的左特异活性调节,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拟在变态的牙鲆的头部组织中克隆编码Pitx2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并通过以18s rRNA为内标的半定量RT-PCR研究其在牙鲆早期发育和变态期间的表达情况。克隆和测序的结果表明Pitx2在牙鲆早期发育和变态期间也存在基因表达;而半定量的结果表明它的左特异性功能很可能在变态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但是,牙鲆变态期间的右眼移动是否受Pitx2的左特异活性调控,以及变态期间的左右不对称和内脏器官的左右不对称是否拥有相同的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0.
1991年4月,从长江口采回细指长臂虾抱卵亲虾,至实验室进行幼体培育。孵化后的幼体,在水温22℃.盐度12、饵料充足的条件下,有规律的每2d蜕皮1次,经10个状幼体期,变态为仔虾。如在发育后期遇饵料不足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则幼体须经11次蜕皮后,始能发育为仔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