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为探讨pH和氮磷比对青岛大扁藻(Tetraselmis helgolandica)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生长竞争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根据对虾养殖水体pH值的范围设置了7.5,8.0,8.5和9.0共4个pH梯度,获得了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在该pH条件下,设置了氮磷比分别为3:2(高富磷组),6:1(富磷组),24:1(对照组)和96:1(富氮组)等4个梯度,其中,单种培养体系中只接种青岛大扁藻或者微小原甲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同时按照1:1的比例接种青岛大扁藻和微小原甲藻。结果表明,混合培养体系中,青岛大扁藻在pH 8.5和pH 9.0时,出现拐点时间最晚,均为7 d;而微小原甲藻在pH 8.5和pH 9.0时,出现拐点时间最早,均为3 d。pH 8.5时青岛大扁藻对微小原甲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最大,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为8.5。单种培养体系中,微小原甲藻拐点出现的时间在高富磷组、对照组和富氮组中均晚于青岛大扁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对照组中微小原甲藻和青岛大扁藻拐点出现时间分别为4 d和3 d,而其他处理组2种微藻拐点出现的时间分别相同。氮磷比影响混合培养中2种微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其中,96:1(富氮组)中拐点之后青岛大扁藻对微小原甲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的平均值为9.2063,微小原甲藻对青岛大扁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为3.4886。以上研究表明,对虾养殖水体中,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条件是:pH为8.5,氮磷比为96:1。  相似文献   
82.
83.
大多数养鱼户对鱼类疾病和寄生虫危害的防治较为重视;却往往忽视了鱼类植物性敌害。事实上,养殖水体中有害植物的清除,同样不可轻视。池塘养鱼中常见的植物性敌害有以下四种: (一)湖淀 又叫铜锈水、臭绿纱,是夏秋季静止的池塘水面上漂浮的翠绿色蓝藻。蓝藻外裹胶膜,鱼吃了不能消化。蓝藻死亡后,其体内  相似文献   
84.
建立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定量检测利玛原甲藻的方法。结果表明,理论上,该方法对于4个利玛原甲藻细胞便可检测出,灵敏度较高;实际应用时检测出的细胞数为(505±14.72)cells/L(镜检为600 cells/L,误差为15.83%,符合海洋调查规范中浮游生物调查误差在20%以内的要求)。本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准确等优点,可作为海洋环境监测中定性定量检测利玛原甲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采用混合酸酐法将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s,BTX)分别与卵清蛋白(OVA)和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人工抗原。以BTX-BSA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ELISA筛选抗短裸甲藻毒素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获得了1株可分泌短裸甲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B4,该株杂交瘤细胞腹水抗体效价达10-5,与其他类似物没有交叉反应。该抗体为建立短裸甲藻毒素免疫学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刘俏  龙丽娟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5):184-187
慢原甲藻(Prorocentrum rhathymum)是一种有毒甲藻,有报道称其会形成赤潮,不但可能危害海洋生态平衡,还会通过海洋食物链的富集威胁人类健康。对慢原甲藻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开展我国南海慢原甲藻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
细胞凝集素探针对典型赤潮生物的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4种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细胞凝集素探针对23株典型的有害赤潮生物进行了检测,结合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探针标记区分和识别目标藻的特异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DBA可以把裸甲藻(Gymnodinium)GIXM01株与其他裸甲藻区分开:SBA、WGA和PNA探针能定性或定量地区分形态相似的裸甲藻GMDH01和TPXM01。PHA-E和SJA能分别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DH04、ATMJ02株系与同种其他的藻株区分开:PNA也能从同种其他株系中识别塔玛亚历山大藻ATDH01,ATDH02,ATDH03株系:UEAⅠ能从同种藻株中识别塔玛亚历山大藻ATCI01.JN、ATCI01藻株;RCA120可以区分产毒水平不同的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的ASPGX01和ASPGX02。DBA、SBA、PNA和LCA探针能定性和定量区分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PMDH01和PMXM01;而PNA探针仅能定量区分原甲藻属(Prorocentrum)PDDH01与PMXM01。用WGA探针结合流式细胞仪、荧光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等检测手段可以把探针标记的目标裸甲藻GSPXM01和TPXM01从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东海原甲藻(P.donghaiense)和微小原甲藻(P.minimum)等组成的混合样品中区分开。[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79-292]  相似文献   
88.
洪门水库浮游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洪门水库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7个采样点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34科75属112种,其中绿藻门49种、硅藻门32种、蓝藻门17种、裸藻门5种、金藻门4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2种.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为283.0万个/L和4.22mg/L.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鼍的季节变化较明显,数最9月为高峰,而生物量5月最大;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在7个站点之间无明显差异.水库为中-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89.
一、漆沟藻的特征漆沟藻属甲藻属,是甲藻中毒性较强的一种藻类,主要生长在温带浅海和池塘中,淡水中也有分布,形状大小不等,一般由多边形板片组成,整体呈球体或圆锥体,该藻在海水中未暴发前,比夜光  相似文献   
90.
采用生命表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生命周期中各发育阶段历时以及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对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影响,使轮虫的胚胎发育和繁殖前期延长,繁殖期、繁殖后期和平均寿命缩短,产卵量和繁殖率降低。随藻密度的增加,胚胎发育和繁殖前期分别从(18.33±7.26)h和(58.26±3.52)h增加到(24.29±4.86)h和(91.74±15.46)h,而繁殖后期则从(48.86±14.73)h缩短至(22.60±4.80)h。轮虫的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均低于对照(P<0.05或P<0.01),反映了赤潮微藻对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藻密度下轮虫能够维持一定的种群增长。赤潮藻和浮游动物关系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