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67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71.
王武 《水产学报》1981,5(4):351-360
由蓝绿色裸甲藻(Gymnodinium,sp.)形成的蓝绿色水华是无锡渔区高产鱼池典型水质之一。本文对该藻的形态特征、生态、池塘培育和控制以及对鱼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蓝绿裸甲藻水华具喜温、喜光、喜有机氮肥,喜红褐色水色(生物因子),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等生态特点。蓝绿裸甲藻水华池的理化条件较差,特别是藻体繁殖过度,极易恶化水质,造成鱼类泛池。采用增施有机氮肥、合理使用增氧机、加水等综合措施可促进和控制该藻的繁殖。经鱼类消化道镜检表明,蓝绿裸甲藻能被鲢、鳙鱼及鲤、鲫、罗非鱼鱼种大量摄食,并被鱼类消化。对无锡河埒渔业一队成鱼池三年统计,蓝绿裸甲藻水华池的鲢鳙鱼净产量比无水华池高33.4~37.5%。  相似文献   
72.
藻类对淡水渔业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东英 《淡水渔业》2001,31(3):41-42
藻类是自然水体中初级生产者 ,藻类对渔业生产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滤食性鱼类的饵料来源 ,也是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浮游植物量的多少是水体生产力高低的标志之一。但另一方面 ,某些藻类也会对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被人们忽视 ,下面就简介几种对渔业生产产生危害的藻类及防治方法 :1 青泥苔青泥苔是丝状绿藻 (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 )的总称。青泥苔在春季随水温逐渐上升 ,在池塘浅水处开始萌发 ,早期像毛发一般附着在池底 ,颜色深绿 ,逐渐繁殖成丝网一样 ,附着在池底或漂浮于水中 ,衰老时变成棉絮状 ,漂浮水面 ,颜…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南海慢原甲藻(Prorocentrum rhathymum)在f/2、f、K、2K、ES、2ES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并对其进行了小白鼠毒性、溶血活性以及腹泻性贝毒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5℃、盐度35‰、光照67.5μmol/(m2·s)、起始密度500 cells/mL条件下,南海慢原甲藻在f培养基中生长最好,细胞密度最大,为7.2× 104 cells/mL,生长率也最高,为0.647 division/d.南海慢原甲藻具有溶血活性,单位细胞溶血活性为4.8× 10-7 HU/cell.胞内和胞外培养液均检测出腹泻性贝毒大田软海绵酸(OA),单位体积胞外OA含量为0.028 1~0.038 4μg/mL,单位体积胞内OA含量稳定期最高,为1 690 pg/mL,单位细胞OA含量指数期最高,为29.0 fg/cell.  相似文献   
74.
<正> 1 青苔 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清塘,可杀灭丝状绿藻。未放鱼的池塘,可按每亩用草木灰50公斤的比例把草木灰撒在丝状绿藻上,使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已放鱼的池塘出现丝状绿藻,可全池泼洒0.7~1克/米~3硫酸铜溶液杀灭。  相似文献   
75.
76.
正本文通过对丹东东港某养殖场患病海蜇以及患病池塘水环境样品进行剖检、细菌分离与鉴定、水质理化指标、浮游植物定性定量等检测,通过病因分析,此次海蜇出现大批塌盖和个体生长缓慢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养殖水环境恶劣造成。因此在海蜇养殖过程中,要尽量调节和保持养殖的水质条件。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属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钵水母纲(Scyphozoa)、根口水母目(Rhizostomeae)、根口水母科(Rhizostomatidae)、海蜇属(Rhopilema),分布于日本、朝鲜半岛沿岸、俄罗斯远东海  相似文献   
77.
应用SSU rDNA和线粒体cox 1序列研究甲藻(Dinoflagellate)中不同生态类群的演化关系。通过PCR扩增和测序获取4株甲藻SSU rDNA及其线粒体cox 1部分片段,结合GenBank中24株甲藻的相关序列,以Plasmodium falciparum为外群,构建ML树和NJ树,并采用自展支持度评估进化树分支结构,通过计算后验概率评估进化树整体结构,应用1sKH、SH、ELW和2sKH等方法评估两株ML树间的拓扑结构。结果显示,在由上述两序列构建的进化树上,底栖原甲藻均未与浮游原甲藻聚类,且前沟藻具有独特演化地位。表明联合选择SSU rDNA和线粒体cox 1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甲藻的演化规律。这为从基因层面深入探索甲藻中不同生态类群的演化关系初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河北省2个赤潮藻新记录种——微小原甲藻和反曲原甲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鑫龙  李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9171-9171
[目的]记述河北省赤潮藻新记录种。[方法]室内显微镜观察。[结果]发现甲藻门原甲藻属2新记录种—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Pavillard)Schiller和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 sigmoides Bohm。描述标本保存在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有害藻华藻种库。  相似文献   
79.
红色裸甲藻实时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快速、准确的赤潮藻鉴定和定量检测方法,以红色裸甲藻(Gymnodinium sanguineum)作为研究对象,将快速检测手段一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技术应用于赤潮藻的种类鉴定中.首先以红色裸甲藻18S rDNA序列为靶区域.设计出适合用于RFQ-PCR技术的红色裸甲藻引物和TaqMan探针,并通过引物PCR验证确定其种特异性;进而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红色裸甲藻快速检测方法.与显微镜计数方法比较,两者所获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该方法的检测限远低于红色裸甲藻爆发赤潮时的藻密度,因此该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红色裸甲藻的检测,从而为红色裸甲藻赤潮的预警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0.
对茂名文昌鱼的形态特征和部分生态习性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茂名文昌鱼在分类位置上与白氏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相近,主要外部形态特征与厦门及北部湾产的白氏文昌鱼无明显区别,只是个体稍大;消化道内残留食物成分以泥沙碎屑为主,鉴定出可辨生物成分有53种,大部分为底栖硅藻,也有少量甲藻和底栖桡足类等;茂名文昌鱼全年都有性成熟个体,主要繁殖季节在春季;底质和水深对不同大小个体的茂名文昌鱼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