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1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13篇
  27篇
综合类   299篇
农作物   72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46篇
园艺   4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华北平原旱地不同熟制作物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严重,通过研究雨养旱作条件下不同熟制的产量、投入产出和水分利用效率,探索华北平原缺水区雨养旱作条件下的节水种植制度,可为地下水超采提供技术支撑。以当地主栽种植模式冬小麦和夏玉米一年2熟种植和春玉米一年1熟种植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对雨养旱作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和春玉米3种作物构成的2种种植制度的产量、耗水、投入、产出进行分析。试验于2007—2013年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进行,该站为华北平原高产农区的典型代表。试验共设2个处理,T1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2熟制,T2为春玉米一年1熟制。T1中的冬小麦生育期为每年的10月中上旬至翌年的6月中旬,夏玉米为6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冬小麦品种大部分年份为‘科农199’,夏玉米品种为‘郑单958’。T2中春玉米的生育期为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当年的9月上中旬,品种为‘农大108’、‘浚单20’、‘郑单958’和‘先玉335’。试验区从2007年9月至2013年6月一直未灌溉,为雨养旱作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雨养旱作条件下,冬小麦产量基本稳定;夏玉米和春玉米产量随年型不同波动较大,尤其是夏玉米产量受播种时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很多年份由于干旱少雨,玉米出苗时间推迟,导致玉米产量大幅度降低。T1比T2虽然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增产34.1%,但由于冬小麦生产投入较高,T1的净收益比T2低279.97元·hm-2。3种作物的生产投入中,农资和机械投入比例最大,劳动力投入占很小比例,农资投入中,化肥投入最高;3种作物的产投比分别为1.42、2.66和3.42,雨养旱作条件下冬小麦的产投比最低,春玉米最高。从作物的耗水结构分析,冬小麦生育期降雨较少,以消耗雨季储存于土壤中的土壤水分为主,春(夏)玉米生育期降雨较多以消耗降雨为主。目前,生产上正在自发地压缩冬小麦的种植面积,春玉米一年1熟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因此,在保证区域粮食安全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可以控制水资源的过度开采,保证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2.
钾肥用量对麦棉两熟制作物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本试验旨在明确施钾量对麦棉两熟制作物产量和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确定周年两季作物最高产量与经济最佳钾肥施用量,为黄淮海平原麦棉两熟制地区合理施用钾肥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于2008 2009年分别在黄淮海平原黄淮亚区的商丘市和黄海亚区的内黄县进行,采用麦棉两季田间定位试验,两季施钾总量设置5个水平(K2O 0、105、210、315、420 kg/hm2),其中小麦和棉花的单季施钾量各占总量的50%(即K2O 0、52.5、105、157.5、210 kg/hm2),各处理氮肥和磷肥施用量一致。分析不同施钾量的麦、棉产量及构成因素、两季产值与效益及钾肥利用率的差异;建立麦、棉钾肥效应方程,计算麦、棉两季最高产量及经济最佳施钾量。【结果】1)与对照(K2O 0 kg/hm2)相比,商丘市和内黄县试验点4个施钾处理的小麦子粒产量显著提高,分别增产6.6%9.8%和7.2%8.9%,以施钾105 kg/hm2的产量最高,但4个施钾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施钾可显著提高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施钾对小麦有效穗数无显著影响;商丘和内黄试点小麦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75.7 kg/hm2和63.9 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43.2 kg/hm2和111.6 kg/hm2。2)与对照(K2O 0 kg/hm2)相比,商丘和内黄试验点4个施钾处理的棉花分别增产42.3%52.5%和10.9%15.6%,以施K2O 105 kg/hm2的产量最高,4个施钾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施钾可显著提高棉花单株成铃数和铃重,对衣分无显著影响。商丘和内黄试点棉花经济最佳施钾量分别为106.9 kg/hm2和111.3 kg/hm2,最高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13.2 kg/hm2和138.0 kg/hm2。3)施钾可显著提高麦棉两季总产值和效益,均以两季施钾210 kg/hm2的总产值和效益最高,但4个施钾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一定施钾量范围内,小麦和棉花的氮、磷、钾养分积累量随施钾量的提高而增加,但施钾量超过这一范围后氮、磷、钾养分的积累量趋于稳定。商丘试点小麦钾肥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内黄试点小麦钾肥利用率以施钾量105 kg/hm2最高,超过此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小麦、棉花的钾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麦棉两季钾肥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一定施钾量范围内(麦棉两季0 210 kg/hm2),小麦和棉花产量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这一范围产量出现下降或趋于稳定;两熟制小麦和棉花施钾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及棉花单株成铃数和铃重;增施钾肥有利于提高小麦和棉花产量,但却降低了钾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73.
针对冀东北地区两茬积温不足,复种指数较低,投入重要轻秋,套种田间不合理,栽培技术不配套,光热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以两茬作物持续高产高效为目标,利用生态学“整体,协调,循环”原理,采用定点,单项,组合优于和示范重演等方法,将作物种群结构建成种群嵌合型,并与环境资源相吻合的最佳时空结构,通过作物遗传特性及栽培技术的改良,提高环境资源的转化及系统生产率,经过三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两茬套种持续高产高效为特点  相似文献   
74.
棉田多熟制发展与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5.
76.
77.
对湘西北旱地粮食经多熟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旱地粮食(粮食作物)经(经济作物)分厢间套作多熟制是一种保粮增收的耕作方式,是开发高效旱作农业的有效途径,在湘西北及武陵山区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8.
用微波熟制工艺来代替烤炉熟制工艺,采用一次发酵法来生产面包,通过试验确定合理的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证明此方法可行,且产品质量理想。  相似文献   
79.
王素梅 《农家致富》2005,(16):33-34
近年来.江苏沛县大屯镇农户采用大棚秋延迟番茄、早春甜瓜、玉米、花椰菜一年四熟制高效种植模式.一般亩产番茄4000~5000公斤、甜瓜3000~40000公斤、玉米450公斤、花椰菜2000~2500公斤,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