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6篇
  69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基于水生态历史资料、2013—2018年调查监测数据以及2015—2018年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水污染物排放量等监测数据,探讨淮河流域新时期突出水生态问题,为淮河流域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结果表明,经过30年的治理,淮河流域水质改善明显,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显著下降,2018年排污总量几乎降至2030年限制排放量;优于Ⅲ类的水功能区占比逐年升高,但Ⅴ类和劣Ⅴ类2018年仍有13.5%,劣Ⅴ类仍占6.7%,部分水域水环境污染仍较严重;鱼类种质资源退化较严重,淮河干流上中游、洪泽湖、沂河、南四湖减少了50%左右,闸坝阻碍了鱼类的生物连通.因此,局部水环境污染严重、鱼类种类损失、生物连通阻隔等成为淮河流域新的突出水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02.
驻马店市发展芝麻产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市地处淮河流域,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非常适宜芝麻的生长,芝麻种植面积很大,主要分布在汝河流域、溱头河两岸。包括平舆县、汝南县、上蔡县、新蔡县、泌阳县、遂平县、驿城区等县区的90多个乡镇。  相似文献   
103.
<正>1 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发展1.1 水土保持重点县工程成效显著淮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重点县项目,是落实1991年国务院治淮决定的重点工程之一.该项目一期工程1992年开工至1996年竣工,1997年5月顺利通过验收,各项指标均超过1996年3月水利部颁发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标准》.五年来,一期工程累计完成土石方1.52亿m~3,总投工日6812.54万个,项目总投入4 8816万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 876km~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一是使项目区66.5万人摆脱贫困,199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80.6元,增加了1196.4元;人均粮食提高到424.5kg,增加了70.8%;农林牧副总产值是1991年的3.96倍,增加了12.82亿元.二是各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群体防护效能,林草覆盖度  相似文献   
104.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河流域段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一项重大调水工程,其中,水环境质量问题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最大隐患.农业面源污染作为南水北调沿线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其进行综合防治,是沿线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南水北调工程成功的关键因素.采用污染负荷估算法,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河流域段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内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的入河农业面源污染年负荷分别为:BOD5约3.6万t·a-1,COD约9.0万t·a-1.TN约1.4万t·a-1,NH 4-N约0.14万t·a-1.其中汛期负荷量占年总量的70%左右;湖东区单位面积面源负荷量比湖西区的相对较大,主要与地形地势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沿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河流域段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淮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兆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99-7600
在阐述淮河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其重要地位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构建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最优概率分布模型,旨在为洪水计算规范修改和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淮河流域110个气象站点1959—2008年的日降水资料,通过年最大值法(AM)及超门限峰法(POT)分别建立极端降水AM及POT序列,比较两者捕捉极端降水的适用性,建立淮河流域极端降水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探讨。[结果](1)在研究流域极端降水空间分布上,POT序列适用性更强,能较好捕捉降水极值。在研究极端降水时间变化上,AM序列更合理;(2)经K-S法检验,Wakeby函数是AM及POT序列的最优概率分布模型,优于水利工程标准曲线PearsonⅢ函数,且Wakeby函数的中部拟合效果比尾部更优。[结论]最优概率分布模型在气候变化的研究中得到较好地应用,近25a来淮河流域极端降水强度呈增长趋势,且频率增大,需加强对该流域极端降水灾害的防治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107.
任敏  罗连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724-726,731
分析了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安徽段洪涝的雨情、水情以及天气学条件,并与2003年淮河流域洪涝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高压脊稳定,西太平洋副高较常年偏强,西风带冷空气频繁,强劲的低空急流和台风活动极端偏少,这5大因素的相逢相遇,导致了稳定的连续暴雨;而副高脊线较常年偏北2个纬距,也正好使主雨带较常年偏北2个纬距,落到淮河流域,导致淮河洪涝。  相似文献   
108.
针对淮河流域小麦生产现状以及旱涝评估技术要求,运用WCSODS(小麦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利用淮河流域4个冬麦区(东北丘陵冬麦区、北部平原冬麦区、中部平原冬麦区和西部及沿淮冬麦区)21个样点的1998~2007年的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及同期气候资料和土壤资料,调试确定了本地化的小麦生育期参数,并以4个冬麦区不同年份和不同品种的大田试验资料对WCSODS的小麦生育期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值与观测值比较显示,小麦播种~抽穗期、出苗~抽穗期和播种~成熟期3个生育阶段天数的模拟精度较高、预测效果较好,3个发育阶段的标准根均方差(NRMSE)、绝对平均误差(MAE)和一致性系数(IoA)分别为:0.019、2.860、0.999;0.025、3.246、0.999;0.014、2.632、0.999。对WCSODS中小麦出苗期模型进行土壤湿度影响订正与改进,小麦播种至出苗天数亦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09.
陈泽君 《北京农业》2012,(18):154-155
10年治淮,现状依旧令人痛心。从污染状况与治淮的背景说起,进而分别从自然问题、观念问题和工业污染源问题3方面,结合环境法理论分析淮河污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期许。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动态研究粮食连增及农业政策调整背景下淮河流域1990—2012年的粮食产量时空变化进程及影响因素,为淮河流域科学合理粮食安全政策构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区域重心计算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技术。[结果](1)淮河流域粮食总产量及县域均值持续增长。高产县域集中在流域中游皖北地区,中高产县域逐步向中上游推进,低产县域日趋边缘化。(2)淮河流域粮食产量重心呈西进南移态势变动,西进速率减缓,南北波动幅度较小,空间格局趋向稳定。(3)县域粮食产量分布呈显著空间聚集性特征,且有持续增强趋势。高产县域聚集于流域中游豫皖交界及下游苏中沿海地区;低产县市逐步集中连片聚集于流域上游豫西北边缘地区;高—低与低—高聚集县域规模较小,空间分布变化剧烈。[结论]水土资源变化、农业新技术及政策倾斜、种粮比较效益等主导因素共同驱动流域粮食产量空间格局演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