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8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林业   457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26篇
  24篇
综合类   1664篇
农作物   79篇
水产渔业   425篇
畜牧兽医   1071篇
园艺   345篇
植物保护   35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65年   13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0篇
  1956年   13篇
  1955年   6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7 毫秒
51.
BsC3-41杀蚊幼制剂对蚊幼虫毒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以BsC3- 41杀蚊幼制剂对 3种蚊幼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和野外灭蚊试验 ,结果表明 :该制剂对致乏库蚊CulexfatigansWiedemann的毒杀效果最好、对中华按蚊AnophelessinensisWiedemann次之、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Skuse的效果较差 ,2 4小时LC50值分别为 0 2 0 2 5 μg/ml、 2 5 363μg/ml和 5 9 730 2 μg/ml。野外水体灭蚊使用 3ml/m2 的浓度防治淡色库蚊效果可达 98 88%~ 1 0 0 0 0 % ,使用 1 0ml/m2 的浓度防治中华按蚊效果可达96 81 %~ 1 0 0 0 0 % ,使用 2 0 0ml/m2 的浓度防治白纹伊蚊效果达到 90 64%以上。  相似文献   
52.
利用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探针 ,从新生幼虫 c DNA文库中筛选出 2个相似的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 c DNA克隆 ,分别命名为 N5和 N10 ,N5长度为 12 5 0 bp,N10长度为 12 33bp。 NCBI Blast检索表明 ,2个c DNA全长序列均为旋毛虫新基因序列。DNASIS分析表明 ,N5与 N10的开放阅读框架分别为 10 14、10 17bp,编码338、339个氨基酸 ,推导的成熟蛋白氨基酸序列均为 32 1个氨基酸残基 ,相对分子质量推导值分别为 35 30 0和 354 0 0。 2个氨基酸序列中 N端均包含有一信号肽序列 ,可能为分泌性蛋白。NCBI Blast及 Inter Proscan检索表明 ,以上2个氨基酸序列均含有 型核酸酶的功能结构域 ,均编码 型核酸酶 (DNase ) ,且与已报道的旋毛虫包囊形成相关蛋白 P4 3(经鉴定也为 DNase )同源性最高。目前已有的试验结果证实 ,P4 3并未直接参与包囊的形成 ,而是一种与P4 3蛋白同源性非常高的蛋白参与了旋毛虫包囊的形成。由于 N5与 N10为旋毛虫新生幼虫期特异性表达基因 ,也就是在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时期表达 ,而且与 P4 3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并均编码 DNase 蛋白 ,因此 N5、N10具有参与旋毛虫包囊形成的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53.
豇豆荚螟幼虫发生危害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豇豆荚螟又名豆野螟,是如皋地区豇豆上的常发重发害虫,常年危害盛期在7~9月份。一般田块豇豆荚果被害率在30%~40%,重发田在50%以上.甚至达100%,严重影响豇豆的产量与品质。在实际生产中,多数药剂防治豆荚螟的效果不理想,且盲目滥用农药现象严重。为控制该害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54.
家蚕幼虫体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为推进家蚕幼虫体的药用开发,研究了家蚕幼虫体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将家蚕幼虫粉过80目筛,选用80%乙醇为溶剂,原料质量浓度按00333g/mL在60℃下抽提4h,重复抽提3次,可高效地提取家蚕幼虫体黄酮类化合物。以NaNO2Al(NO3)3显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510nm波长下比色,可精确、稳定地测定出家蚕幼虫体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家蚕幼虫体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其质量比达23770mg/g左右。  相似文献   
55.
养蜂不仅是我的一大爱好,也是我的经济依靠。我的蜂龄三十多年,从1箱蜂、2箱蜂到十来箱蜂时都觉得还顺利,没有碰到众蜂友谈到的幼虫病、盗蜂等情况。但是当我的蜂群发展到二三十箱的时候,蜂群的一些应激反应都显现出来了。  相似文献   
56.
生产实践中,将0~1月龄黄粉虫幼虫称为小幼虫,1~2月龄幼虫称为中幼虫,2~4月龄幼虫称为大幼虫,变蛹前幼虫称为老熟幼虫。小幼虫的饲养管理黄粉虫的卵经6~7天孵化后,幼虫头部先钻出卵壳,体长约2毫米,它啃食部分卵膜后爬至孵化箱麸皮内,并以麸皮为食,此时应去掉旧报纸,将麸皮连同小幼虫抖入箱内饲养,长到4~5毫米时,体色  相似文献   
57.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预测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的准确性,为有效防治马尾松毛虫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6个数学模型预测安徽省潜山县马尾松毛虫一代、二代幼虫高峰期的发生量,验证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一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结果分别为2级、4级、2级和1级,与实况级别完全吻合,预报结果准确。预报1989年、1994年、2002年和2017年二代马尾松毛虫幼虫高峰期发生量,预报结果依次是4级、5级、2级和1级。同样与实况级别全部相同。预报的准确率为100%,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个运算简便、准确性高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58.
通过在建平县应用弥雾机进行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1.2%烟碱·苦参碱,防治松毛虫幼虫80hm2,96h杀虫效果达89%。直接防治成本为85.5元·hm~(-2),仅为同期毒绳防治成本225元·hm~(-2)的38%。试验证明,应用弥雾机是防治辽西地区松毛虫幼虫的新途径,在同类地区松毛虫幼虫防治中具有广阔的生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1农业防治措施 冬季或早春采用刮除老树皮集中烧毁,也可在成虫羽化前在树干上涂抹胶泥,树干涂白,以闷死羽化的成虫。或于8月初开始,在树权处绑草绳、破麻袋片,诱杀越冬幼虫。  相似文献   
60.
勘误表     
<正>1)2015年第一期张洋等《柞蚕幼虫与蛹期DNA提取分析》一文,引言第一行更正后为"柞蚕(Antheraea pernyi)属于鳞翅目天蚕蛾科的泌丝昆虫"。2)2015年第一期靳月琴等《山西省桑枝食用菌发展现状的调查》一文,6位作者在目次表和正文中的排序为"靳月琴王乃红刘力芦成闫伟赵劲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