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3篇
林业   4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2篇
  29篇
综合类   79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3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71.
研究灾后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7月21日开始,改种玉米播期每推迟1d,成熟期平均推迟3.678 6d,吐丝期推迟2.250d;生育期内平均温度的变化对秋玉米产量构成的影响表现为日均温每下降1℃,吐丝至成熟的历则延长3.434 4d,成熟期推迟10.024 4d;播期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表现为灾后改种玉米每迟播1d,每穗粒数下降13.925粒,千粒重下降6.775g,理论单产下降562.821kg/hm2;全生育期日平均温度的变化对产量构成的影响规律为日均温度每下降1℃,每穗实粒数下降40.157 4粒,千粒重减少17.084g,理论单产减少1 506.466 5kg/hm2。  相似文献   
72.
基于神经网络的蓄滞洪区洪灾风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洪灾风险评价属于多准则、多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洪灾风险成因的基础上,以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属性为准则层,构建了蓄滞洪区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洪灾风险等级和评价标准。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了蓄滞洪区洪灾风险评价的BP模型,将其应用到50年一遇洪水情况下,大黄铺洼Ⅰ、Ⅱ、Ⅲ区的洪灾风险评价中,结果表明,Ⅰ区洪水危险性高,但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洪灾风险程度最低;Ⅲ区洪灾风险程度稍高于Ⅰ区,Ⅱ区洪灾风险程度较高。以上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BP评价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3.
针对中国山区村镇的洪灾特点,从致灾因子和孕灾环境两个方面,研究了极限降雨水平、汛期降雨水平、坡度、泥石流等10余项指标对洪灾自然环境危险性的影响,建立了基于云模型的洪灾自然环境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同时,利用GIS系统对空间指标数据和属性指标数据予以度量并进行可视化表达,建立了洪灾的自然环境危险度评估模型,为政府构建预警应灾体系提供了依据。以神农架林区为例,运用云-GIS模型进行了洪灾的自然环境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洪灾自然环境危险性最高。阳日镇、大九湖镇南部以及松柏镇东南部危险性较高,需重点防范。其他乡镇洪灾自然环境危险度相对较低,新华乡南部、松柏镇西北部和下谷坪乡危险性最低。  相似文献   
74.
对蛟河市2010年“7·28”洪涝灾害情况进行概述,结合重灾区漂河镇受灾情况,对全市多年来洪涝灾害的特点进行阐述:多发性、重灾性、季节性、地域性;山丘区的孕灾环境、强降雨致灾因子、脆弱承载体及减灾对策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5.
2010年6月18~20日,江西省蚕桑主产区普遍遭遇150~250mm特大暴雨侵袭,修水县境内5小时降雨量达130mm,东乡县王桥乡最大雨量370mm。特大暴雨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沿河房屋受损严重,桑园被毁,低洼处形成内涝,桑园被淹,各地蚕桑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为此笔者对省内重点蚕桑县进行了受灾情况调查,提出灾后补救应对措施,以尽快恢复蚕桑生产,尽量减少灾后损失。  相似文献   
76.
2003年,我县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自6月21日人梅至7月18日出梅,全县累计降雨量达606.1mm,加之上游洪峰通过我县,客水压境,导致位于里下河下游、素有"洪水走廊"之称的我县出现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洪灾,全县房屋倒塌1618间,农作物绝收面积0.46万hm2,桑园也未逃厄运,全县0.33万hm2桑园受灾,桑树生长受到极大影响.为了减少损失,我们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并对桑园采取了相应的灾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7.
四川省汉源县大渡河干热河谷区清代洪涝灾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四川省汉源县清代洪涝灾害特征及成因,为防灾减灾等工作提供科学支持。[方法]通过对大渡河干热河谷区汉源县清代洪灾等资料的搜集整理,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探究了该地区清代洪灾的等级、频次、周期以及成因等问题。[结果]清代汉源县洪涝灾害共计发生55次,平均4.87a发生1次。轻度洪灾、中度洪灾、大洪灾和特大洪灾各占洪灾总数的14.55%,60.00%,21.82%和3.64%,以中度洪灾为主。从清代早期到晚期,洪灾呈波动增加的趋势且有明显的阶段性,1644—1739年和1770—1809年是洪灾少发期,1740—1769年和1810—1911年是洪灾高发期,并出现了5次重大洪灾事件。清代汉源县洪灾存在约5a,10a的震荡周期。[结论]在太阳黑子极值年、印度夏季风强盛期及南方涛动(ENSO)事件年前后出现洪灾的机率极大。清代中期以后的人口快速增长、农业垦殖、森林破坏等人为无序开发加剧了洪灾频次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8.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最大洪水以来历史上又一次全流域特大洪大,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严重的水土流失是这次洪灾的主因,如何尽快治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整治生态环境,确保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9.
洪灾呼吁“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中国林业》1998,(10):8-8
今年由于洪灾引起的震撼,使人们提高了森林环境意识,重视了森林在维护生态平衡,减免自然灾害中的作用,这是好事。但是,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资源森林,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林业,在许多人心目中仅仅停留在植树造林、封山...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