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78篇
  免费   1231篇
  国内免费   1489篇
林业   3630篇
农学   2704篇
基础科学   6082篇
  3512篇
综合类   25629篇
农作物   1679篇
水产渔业   2701篇
畜牧兽医   8970篇
园艺   3095篇
植物保护   1496篇
  2024年   310篇
  2023年   1122篇
  2022年   1177篇
  2021年   1330篇
  2020年   1615篇
  2019年   1820篇
  2018年   833篇
  2017年   1888篇
  2016年   2199篇
  2015年   2226篇
  2014年   3498篇
  2013年   3363篇
  2012年   3819篇
  2011年   3804篇
  2010年   3404篇
  2009年   3186篇
  2008年   5213篇
  2007年   4121篇
  2006年   2409篇
  2005年   2396篇
  2004年   1673篇
  2003年   1791篇
  2002年   1208篇
  2001年   932篇
  2000年   587篇
  1999年   472篇
  1998年   457篇
  1997年   352篇
  1996年   271篇
  1995年   255篇
  1994年   274篇
  1993年   166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41篇
  1989年   214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44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19篇
  1975年   19篇
  1974年   15篇
  1957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茶学界,鲜有学者将"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万里茶路理清逻辑关系。世界聚焦"一带一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历史和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万里茶路使得中俄万里茶路形成的文化价值变得清晰可见。"一带一路"为万里茶路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一"世纪动脉"从目标、流程、策略、内容等多方面的创新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2.
不同植被下黏质红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植被下黏质红壤的持水、释水及孔隙特性,用离心机法测定了鄂南一个典型红壤坡地的8种植被地块(3种树龄的杉树、茶树、红叶石楠、无患子、油菜、桂花树)4个深度(20、40、60、90 cm)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而计算了土壤不同孔隙度,用Van Genuchten模型(VG模型)拟合水分特征曲线数据,同时获得土壤比水容量曲线。结果表明:①VG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黏质红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决定系数R~2在0.981 4~0.999 4之间;②土壤持水能力的变化主要出现在低于500 kPa的土壤水吸力范围内,土壤释水过程大多发生在低吸力范围内(0~500 kPa)。试验坡地的土壤总孔隙度是40.4%~47.0%,其中毛管孔隙度约为39.2%,而有效孔隙度仅为15.0%左右,因此土壤水分有效性整体较差;③持水能力最好的是茶树、大杉树和小杉树3个地块,多数地块的表层土壤较深层土壤有更好的排水能力,但深层土壤的持水能力强于表层土壤。研究坡地的土壤虽然属于同一种类型土壤,但不同植被、不同深度的土壤持水能力、释水特性及水分有效性存在一定差异,在分析红壤坡地水分动态分布规律时应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23.
了解水分、氮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氮肥利用效率与氮肥施用技术、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作物-土壤关系及水氮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尚不明确;高产水稻水氮耦合与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不清楚;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尚未掌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今后重点研究: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及其机制;水氮互作调控水稻吸收利用水分和氮素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4.
25.
禅,天竺词汇j ana,汉译为"禅那",后简称为"禅"。我国的禅宗是在继承古印度佛教修行行为基础上,再提炼与采纳我国传统道家老庄玄学等思想精华,从而发展变更成集具我国道学思想特色的佛教修行宗派。相传茶道最初是我国僧侣用"吃茶去"谒语作答引导学人悟道修行方式之一。在唐代中后期,我国茶道文化流传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得到发扬光大。本文即在研究日本茶道艺术的基础上,从而深入探讨我国禅宗美学思想,特别是我国禅宗美学思想中"不立文字"、"师法自然"、"见心见性"等思想观念对日本茶道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总而言之,日本的茶道艺术和中国禅宗美学思想有着深厚的联系,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  相似文献   
26.
森林作为自然资源的一种,也是我国发展的第三产业,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文化效益等。自从科技产业革命以来,人们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其它方面,导致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出现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因此,以山东省为例,探查分析影响营造林质量的有关因素,并根据山东省的省情提出实际的、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对金湾航空中心河提岸规划,滨水景观的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防洪水设施不仅要具有保护陆域不被侵袭的安全功能,而且要与周边自然景观、当地风土人情等融为一体。简单概括了设计策略和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8.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审美风格,在茶文化与服装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茶文化在服装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服饰文化和服饰美学内涵,这种创新的茶文化元素可以极大地提升服饰的文化内涵和迷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29.
城市景观内的许多环境挑战正在加剧,例如雨水径流和洪水风险、城市空气、土壤和水的化学和颗粒污染、城市热岛和夏季热浪。城市树木,以及城市森林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对城市的水、热、碳和污染循环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城市树木所能提供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的程度,以及气候区域和人造景观环境在改变这些影响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需要经验证据。文章介绍了一些新研究,它增进了对城市森林所提供的生态和环境服务的认识。这14项研究提供了一个关于五大洲城镇树木作用的全球视角。一些研究为有树和无树的城市绿地局部小气候的降温效益提供了证据。有的研究仅仅集中在中尺度的城市树木蒸腾的冷却效益,或者在街道和行人规模的树冠遮阴的冷却。有的研究涉及树冠截留降雨的树种差异、生物滤池系统的吸水率,以及雨水径流养分吸收对水质的改善。这些研究还考虑了树木对空气质量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通过树木在消除空气污染物方面的作用,如臭氧,以及释放潜在的有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过敏颗粒物。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交流城市树木在城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个支持未来城市森林研究的跨学科框架。城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受到高度干扰,受到高度管理,对人类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