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3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6篇
  44篇
综合类   45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58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氨氮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相同投喂量下,不同投喂频率(3,6,8次/d)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氨氮水平及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增高,养殖水体氨氮变异系数由14.9%逐渐减弱到0,但总体平均浓度基本保持稳定(P>0.05);投喂后,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由67.02%升高到85.71%(P<0.05).研究发现,采用8次/d投喂频率时,养殖水体氨氮浓度更稳定,生物滤器氨氮去除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92.
2009年3、6、9和12月在胶州湾大沽河河口潮滩采集均长25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利用室内培养法,培养柱状样72h。该时间段内的营养盐在水—沉积物界面的平均迁移速度视为营养盐的扩散通量。在培养中,上覆水的盐度,分别被调整到17、22和28。不同盐度水平下,氨氮和磷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在所测试的盐度范围内,氨氮的扩散通量与盐度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盐度对磷酸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扩散具有显著的影响。在6月和9月,所有测试站位中均表现为盐度增加,磷酸盐的扩散速度下降。大沽河径流的衰减会抑制磷酸盐自沉积物向水体释放,从而导致初级生产磷的供应不足。因此,大沽河径流的降低是大沽河潮滩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3.
以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温度和营养盐协迫对其生长及氨氮吸收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环境因子对龙须菜生长和吸收氨氮速率均有显著影响.龙须菜在20℃条件下生长较其在10℃和30℃条件下生长快速(P<0.01);营养盐含量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龙须菜的生长;营养盐水平越高,龙须菜吸收氨氮的速率越高(P<0.05),但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则呈现出氨氮吸收速率减小的趋势.鉴于龙须菜对氨氮的高吸收能力,可考虑将其作为富营养化海域的生物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4.
氨氮对水生生物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氮对水体的污染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受到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氨氮在不同理化因子影响下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进展,阐述了氨氮对水生植物和动物的致毒机理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
河南省自北向南有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渔业资源较为丰富。全省水域面积46.7万公顷,其中可养鱼面积30万公顷;全省共有池塘近40万口,总水面积14万公顷;水库2355座,13.3万公顷;湖泊110个,0.4万公顷。另外还有宜渔稻田267万公顷,背  相似文献   
96.
在11℃与25℃下,测定养殖池水浸泡浮性饲料24 h后粗蛋白及水体中总氨氮和总磷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饲料粗蛋白逐渐下降,而水体总氨氮和总磷浓度逐渐升高。浸泡4 h,25℃组饲料粗蛋白从初始(29.983±0.262)%降至(12.930±0.339)%,降幅56.9%,极显著高于11℃组的下降幅度(P<0.01),浸泡24 h,2个温度组饲料粗蛋白均下降80%以上。浸泡24h,11℃组和25℃组水体中的总氨氮浓度由初始的(0.135±0.001)mg/L分别增至(0.427±0.003)mg/L和(0.590±0.002)mg/L;总磷含量由初始的(0.075±0.001)mg/L分别增至(1.199±0.002)mg/L和(1.271±0.008)mg/L。建议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高温季节,尽量缩短浮性饲料在水中的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97.
研究估计了日本囊对虾基础群体的体长、腹长、体质量与耐高氨氮性状的遗传参数,为制定综合选择指数、选择方法与育种目标提供技术参考。试验引进日本囊对虾台湾群体亲本,以1尾亲虾构建1个家系,共建立63个全同胞家系,每个家系单独培育,密度调整后开展共同环境养殖测试。各家系养殖150d后,统计每个家系生长性状,并分别从家系中随机选取30尾个体,在氨氮质量浓度为68.5mg/L下进行耐高氨氮试验,48h后统计各个家系的存活率。利用一般线性动物混合模型与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分别估计生长和耐高氨氮性状的方差组分和遗传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日本囊对虾幼虾体长(估计值0.79±0.13)、腹长(0.74±0.24)与体质量(0.31±0.25)遗传力为中高等遗传力水平性状;耐高氨氮性状为低遗传力水平性状,估计值为0.13±0.06,48h后家系耐高氨氮性状平均值为(8.84±12.65)%,耐高氨氮性状的变异水平为143.10%。体长、腹长、体质量与耐高氨氮性状的表型相关与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082~0.08和-0.067~0.17,检验结果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合育种技术对日本囊对虾生长性状与耐高氨氮性状同时进行改良,可以起到加快育种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将600尾体重为(5.0±1.2)g的健康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虾,分别暴露于不同氨氮质量浓度(0 mg/L、2 mg/L、4 mg/L、6 mg/L和8 mg/L)海水中,于胁迫后6 h、24 h、48 h、72 h和96 h测定血淋巴氨氮、尿素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和血淋巴细胞过氧化氢酶(CAT)基因、过氧化物还原酶(Prx)基因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以0 mg/L氨氮组作为对照。结果显示,随着氨氮胁迫时间的延长,中国明对虾血淋巴氨氮含量逐渐积累,以8 mg/L组对虾血淋巴氨氮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5.85倍。氨氮胁迫6 h,胁迫组中国明对虾血淋巴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 mg/L组对虾血淋巴尿素氮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22倍。氨氮胁迫下中国明对虾血淋巴T-AOC、Prx 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取样时间推移先升高后降低,而血淋巴抗超氧阴离子活力、CAT和caspase m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过程。氨氮胁迫下中国明对虾血淋巴抗氧化能力被显著诱导,这可能破坏机体的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平衡,从而导致caspase mRNA相对表达量的上调。  相似文献   
99.
当前鱼类已进入生长旺季,同时鱼类的病害已进入多发阶段,据我所技术人员在全国下乡服务时的统计,今年的鱼病发生比往年早,且病害的种类也有所增加,特别是因不良水体引起的鱼病大大多于往年。  相似文献   
100.
《海洋与渔业》2009,(5):36-36
病名:对虾桃拉病毒病 病原:桃拉病毒(TSV) 流行:该病在广东、福建、山东、海南等省区沿海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密集区中均有发现,通常在气温剧变后1~2天,特别是水温升至28℃以后易发病;发病对虾规格在6-9cm;发病对虾养殖时间约在30-60天;发病虾池水色浓,透明度低,仅在20cm以内,pH值高于9.0,氨氮含量则在0.5mg/L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