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35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36篇
  44篇
综合类   45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356篇
畜牧兽医   9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凡纳滨对虾群体杂交与自交 F1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通过群体间自交与杂交建立了8个交配组合。对不同交配组合F1,在幼虾和成虾阶段,进行低溶氧与高氨氮48 h胁迫试验,比较不同交配组合群体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高氨氮与低溶氧耐受性。结果显示,低溶氧胁迫,YH♀×ZX♂、SS♀×SS♂、HD♀×YH♂交配组合幼虾存活率分别为76.23%、74.61%、74.38%,显著高于其他交配组合存活率(P0.05),成虾的存活率分别为83.08%、65.57%、71.12%,可作为耐低溶氧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高氨氮胁迫,YH♀×KN♂、HD♀×YH♂、YH♀×ZK♂交配组合幼虾存活率分别为97.71%、86.43%、80.01%,显著高于其他交配组合(P0.05),成虾存活率分别为85.53%、74.18%、69.23%,可作为耐高氨氮优良品系选育的候选材料;HD♀×YH♂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均较好,但不同交配组合低溶氧与氨氮耐受性间相关性检验不显著(P0.05)。研究发现,亲本中雌虾来源为YH,子代低溶氧耐受性优良,推断抗低溶氧性状为母系主导遗传;对虾低溶氧的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降低,高氨氮耐受性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而增强;各交配组合高氨氮和低溶氧耐受性,在幼虾阶段和成虾阶段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凡纳滨对虾低溶氧与高氨氮耐受性适宜在幼虾阶段进行遗传评估。  相似文献   
142.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的养殖废水处理方式下,处理前后养殖废水中氨氮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循环水设备处理方式下,养殖废水中氨氮含量最低,循环水养殖应是未来养殖业的发展方向。但是根据我国目前养殖现状和外界水域的严重污染,应该尽力完善简单的废水处理方式,使排放于外界的养殖废水能够最大程度地净化。  相似文献   
143.
将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O. areus)幼鱼暴露于不同质量浓度(0、2.5 mg·L -1、5 mg·L -1、10 mg ·L -1和20 mg·L -1)的氨氮溶液中,于第0、第12、第24、第48和第72小时测定其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结果表明,试验幼鱼经氨氮胁迫后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活力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下降显著(P ﹤0.05)。氨氮胁迫明显影响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相关抗氧化酶活力。与对照组相比,随胁迫时间增加各试验组肝脏 T-AOC 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均先下降后上升(P ﹤0.05)。过氧化氢酶(CA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还与胁迫溶液浓度相关。低浓度组(2.5 mg·L -1和5 mg·L -1),CAT 活力在胁迫24 h 后显著下降(P ﹤0.05);高浓度组(10 mg·L -1和20 mg·L -1),CAT 活力却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除最高浓度组,各试验组 GSH-Px 活力表现为诱导效应(P ﹤0.05)。试验条件下氨氮胁迫对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产生明显影响,且随浓度增加及时间延长影响程度加大。  相似文献   
144.
以北方半干旱地区典型内陆封闭湖泊岱海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开展了温度、pH、溶解氧及水生植物对湖泊沉积物中NH4^+—N释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中性条件,厌氧条件均有利于NF4^+-N的释放。狐尾藻对上覆水NH4^+-N含量的有效控制作用是其抑制底泥释放、同化吸收作用和增强上覆水氧化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植物修复是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5.
<正>近年来,国外报道过一些糖和加热保护处理可降低优质蛋白质饲料在瘤胃中的降解率,此种方法以糖为保护剂,安全、无污染,在保护方法上是一个突破,改变了以往保护剂如血粉、甲醛等不切合实际应用的不足。本试验旨在用瘤胃液体外培养法评定葡萄糖非酶褐化豆粕对奶牛瘤胃内环境参数的影响,为探索新型饲料蛋白质保护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6.
本试验通过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烷基多糖苷(alkyl polyglycoside,APG)对山羊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考察APG在饲料添加剂领域的潜在用途.试验选用4头体重为(19.5±0.8)kg装有瘤胃瘘管的黑山羊,按4×4拉丁方设计,分别在山羊标准精料中添加0、5、10和20 mL/kg的APG,试验期48 d.试验结果表明,APG对山羊瘤胃pH没有显著影响(P>0.05);APG极显著地增高了山羊瘤胃氨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含量以及乙酸与丙酸含量的比值(P<0.01),还使戊酸含量和乙酸摩尔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但是对丙酸、丁酸、异丁酸、异戊酸含量以及除乙酸外其他各酸的摩尔百分比皆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知,添加APG不影响山羊瘤胃pH,极显著提高氨氮浓度,提高TVFA和乙酸含量,改善了山羊瘤胃发酵特性.  相似文献   
147.
倒藻     
所谓"倒藻",是养殖水体中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变浊(有黄浊、白浊和粉绿色的混浊之分),甚至变红的一种现象。发生"倒藻"时,首先溶解氧会下降,二氧化碳会增加,使pH值迅速下降;其次,大量的死藻分解,会加大耗氧外,还会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第三,水中的原生物会大量繁殖,反过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8.
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去除水样中氨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竹炭为载体,将硝化菌、反硝化菌等微生物固定在竹炭(比表面积365m2·g-1,孔比容积0.34 mL·g-1)上,研究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对氨氮的去除及影响因素.考察初始氨氮质量浓度、固定化微生物投加量、溶解氧、pH等因素对氨氮去除的影响,研究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去除氨氮的反应动力学,进行竹炭吸附法和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氨氮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初始氨氮质景浓度、竹炭固定化微生物投加量、溶解氧、pH等因素均影响氨氮的去除效果.随竹炭固定化微生物投加量增加,氨氮去除率和去除量均趋于增大,但投加量增加到一定量时,氨氮去除率和去除量增幅均趋缓.pH为8的偏碱性环境利于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对氨氮的去除.竹炭固定化微生物处理氨氮水样存在竹炭吸附和微生物脱氮2种作用.对于初始氨氮质量浓度≤200 mg·L-1的水样,调节水样pH为8,控制水样溶解氧质量浓度为1 mg·L-1左右,竹炭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可发生同时硝化-反硝化作用,氨氮去除率可达70%以上.竹炭同定化微生物去除氮氮的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49.
研究了影响比色法测定猪场废水中氨氮的色度和浊度的消除方法,结果表明:色度和浊度对纳氏试剂比色法和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氨氮含量有一定影响,且对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适当稀释废水样品浓度能减轻色度和浊度的影响,而采用色度校正能有效消除色度和浊度的影响,样品的加标回收率高、操作简便,能准确快速测定废水中的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50.
研究了不同盐度、pH和温度条件下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 C1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假丝酵母菌Candida sp.对高浓度总氨氮(9~10mg/L)和亚硝酸盐氮(1~2mg/L)净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荚膜红假单胞菌C12可在盐度为0~40、pH为7~9、温度为25—37℃条件下的淡水、海水养殖中发挥高效净化亚硝酸盐氮的作用;枯草芽孢杆菌较适宜在盐度为0~20、pH为5.5-8.5、温度为20-57℃条件下的水体中发挥净化总氨氮的作用;而假丝酵母菌净化总氨氮的较适宜条件为淡水、pH5.5~7.0、温度2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