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70篇
水产渔业   317篇
畜牧兽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01.
Cu2+作为海洋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来源广、易残留、易食物链富集等特点,是海洋贝类养殖业潜在的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为查明江苏文蛤自然群体及红壳色选育系对重金属Cu2+耐受能力,设置不同质量浓度Cu2+对文蛤红壳色选育系和自然群体进行胁迫试验,研究Cu2+对文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Cu/Zn-SOD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1)在相同质量浓度Cu2+条件下,红壳色选育系与自然群体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Cu2+质量浓度增大,两组文蛤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共同表现出相应质量浓度—效应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呈线性上升趋势,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呈先抑制后诱导的趋势,两种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P<0.05)。(3)Cu/Zn-SOD基因表达变化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一致,与Cu2+质量浓度呈正相关。(4)红壳色选育系响应Cu2+抗氧化性要优于自然群体。本试验结果将对文蛤抗逆性选育及新品种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02.
为提高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养殖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皱肋文蛤(Meretrix lyrata)的混养生产试验。试验以相同密度(25 ind/m2)的光裸星虫与不同密度的皱肋文蛤进行混养,皱肋文蛤的密度分别为150 ind/m2(S1组)、200 ind/m2(S2组)和250 ind/m2(S3组),对照组为单养光裸星虫(C组,25 ind/m2)。结果显示,养殖300 d后,各组间光裸星虫和皱肋文蛤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混养皱肋文蛤密度的增加,光裸星虫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S3组光裸星虫的终末体质量最小,增重率最低,分别比C组低了19.26%和22.24%。不同养殖密度对皱肋文蛤的终末壳长、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影响显著,其中S1组皱肋文蛤的终末壳长显著高于S3组(P<0.05),但与S2组差异不显著(P>0.05);S1组文蛤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显著高于S2组、S3组(P<0.05),其中S3组的终末体质量最小,增重率最低,分别比S1组低了28.99%和39.19%。随着皱肋文蛤放养密度的增加,光裸星虫的产量和产值均呈下降的趋势,而皱肋文蛤的产量和产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S1组经济效益最佳,比单养光裸星虫的对照组提高了35.88%。结果表明,光裸星虫与皱肋文蛤混养效益高于光裸星虫单养,但混养密度过高会导致产品规格小、毛利率和产出投入比降低。以毛利为评价指标,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皱肋文蛤的最佳混养密度为157 ind/m2。  相似文献   
403.
为探索织锦巴非蛤斧足颜色差异的分子机制,以指导高品质织锦巴非蛤的选育工作,本研究对织锦巴非蛤橘黄色和浅白色的斧足进行二代和三代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分析。二代测序结果显示:6个样品的clean data均达到6.90 Gb,GC含量为35.30 - 38.21 %,Q30碱基百分比在94.43 %及以上;三代测序结果显示,橘黄色斧足组和浅白色斧足组分别得到16 968、21 611条高质量转录本,将其与各数据库进行比对,共获得5 058条有注释信息的全长转录本。以三代全长转录本作为参考序列,将二代数据比对回参考序列,鉴定到57个差异表达转录本,其中,橘黄色斧足组相对于浅白色斧足组有34个差异转录本表达量上调,23个差异转录本表达量下调。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随机挑选的12个差异表达转录本进行验证,其结果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肌肉成分、能量代谢等都影响织锦巴非蛤斧足颜色的调控,其中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s, PPARs)调节着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肌钙蛋白(Troponin)是肌肉的重要组成成分,精氨酸激酶(arginine kinase, AK)参与了色素富集过程中的能量供应。由此推测PPARs、肌钙蛋白和AK在织锦巴非蛤色素富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4.
为明确综合养殖模式的优势,本文分析了响水县日本对虾与文蛤混养及启东市脊尾白虾与文蛤串联养殖2种养殖模式相比于单一的养虾模式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2种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优于单一的虾养殖模式,平均经济效益可增加7.842 0万~7.903 5万元/hm2,水质均达到优良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