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104篇
农学   141篇
基础科学   31篇
  78篇
综合类   1188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105篇
畜牧兽医   219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13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正>外贸法律制度是固定化和具体化的外贸政策,是外贸活动的法律依据。当前中国与挪威已经启动自由贸易区(FTA)谈判工作。关税、质检、贸易救济等外贸法律问题是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谈判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在此,笔者试图通过研究挪威外贸法律制度,为我国与挪威FTA谈判提供几点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2.
海藻酸钠-聚乙烯醇交联微球制备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为包埋剂,选取交联时间、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用量比(SA ∶ PVA)以及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的总浓度为影响因素设计L49(52×7)正交实验,探讨包埋的最佳理化条件。以包埋材料的成球效果,包埋小球的硬度、弹性及微观结构为考察指标,比较包埋小球性能,探讨包埋条件。结果发现当SA ∶ PVA为7 ∶ 3,总浓度为4%,交联时间为24 h时包埋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3.
为了给日常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使用不同时间与测定仪的使用手册的标准时间,用酶抑制率法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差异显著性试验,对不同着色反应时间的抑制率差异加以研究。结果表明,与标准着色反应时间15分钟提前1分、2分、3分、5分钟所得抑制率与标准着色反应时间所得抑制率差异不显著,而推迟1分、2分、3分钟所得抑制率与标准着色反应时间所得抑制率差异显著,极显著,极显著,推迟5分钟反而差异不显著,用标准着色反应时间得到抑制率最小。  相似文献   
24.
李群 《种子》2001,(1):63-64
鲁原单14号是我省的主要玉米品种之一,用常规的蛋白质电泳技术检测纯度时因其杂交种电泳图谱为偏母本型,不易鉴定.而采用改进的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则可有效的进行鉴别,经田间种植符合度实验,证明该技术不仅准确度高而且检验周期短,是室内检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5.
低能Ar+注入樱桃萝卜点点红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樱桃萝卜点点红为材料,对低能Ar+离子注入其干种子后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发芽率、成活率与低能Ar+注入剂量的关系,对低能Ar+注入点点红种子后其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POD酶谱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低能Ar+注入都会引起种子发芽率、成活率及不同阶段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变异;在1×1017Ar+/cm2与3×1017Ar+/cm2剂量之间点点红种子的发芽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现出“马鞍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成活率的变化规律与发芽率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低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升高;高剂量注入时,其POD活性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同工酶图谱中,POD在2.5×1017Ar+/cm2和3.0×1017Ar+/cm2增加一条酶带,且1.5×1017Ar+/cm2和3.0×1017Ar+/cm2高剂量注入时有缺失现象;酯酶(Est)在1.5×1017Ar+/cm2和3.0×1017Ar+/cm2剂量注入时酶带数增加,且变深。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国内厌氧工艺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用、三相分离器的优化设计和UASB AF的快速启动及设备防腐机理的研究等方面。为此,总结了厌氧工艺与其它工艺相结合的应用以及厌氧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7.
从活性污泥等微生物源中分离、筛选获得10株高效脱色菌,经鉴定其属于Pseudomonas,Bacillus,Xanthomonas,Erwinia,Alealigenes,Plesiomonas。对艳红染料生产废水脱色试验表明最适温度30℃,pH6.6~8.0,湿细胞浓度20~30!g*L-1;静置培养(兼氧)脱色率高于振荡培养;外加NADH、NADPH、易降解有机物和有机废水可强化脱色菌的脱色性能。为实现脱色菌的资源化应用,试验将PseudomonasD18,ErwiniaD17,AlcaligenesD19andPlesiomonasD124株脱色菌制成混合培养物和固定化细胞,分别投加于处理染化废水的厌氧反应器,结果发现在相同COD负荷、水力负荷条件下,投加固定化细胞的反应器,其脱色率可提高5!%~10!%,出水苯胺浓度提高40!%~65!%。电镜观察发现脱色菌在胶团内外持留、增殖。厌氧反应器性能的改善主要通过功能性微生物生物量和相关基因库量的增加而实现。  相似文献   
28.
净化SO_2气体的固定化微生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淑文  杨迎冬  黄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84-12285
利用SO2气体对某污水处理厂氧化沟采集的微生物进行诱导驯化,得到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优势菌的脱硫菌,研究了该固定化微生物脱硫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固定化后的微生物对热、pH等的稳定性提高,对金属等有毒物质的毒性抵抗力增强。  相似文献   
29.
以豆渣为乳酸菌固定化载体,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影响乳酸菌固定化培养的3个因素进行了优化,同时研究了体外模拟消化系统胁迫对发酵豆乳中活乳酸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液比1∶40、接种量3%、培养时间24 h为豆渣固定化培养乳酸菌的最佳条件,在此组合条件下豆渣载体上固定吸附的最大活菌数为1.07×1010cfu/g;经体外模拟胃肠消化系统后,豆渣固定化乳酸菌发酵豆乳中的活菌数显著高于游离乳酸菌发酵豆乳中的活菌数。说明豆渣可以作为一种新型固定化乳酸菌的材料,且能够增强乳酸菌对消化系统胁迫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30.
金针菇航天种菌丝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2个金针菇航天诱变菌种(航金1号和航金2号)和地面对照菌种(江山白)为材料,进行了拮抗实验、菌丝生长速度实验、抗杂性实验和酯酶同工酶分析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航天种与对照之间有拮抗现象,但无拮抗线。航天搭载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比对照快,其中航金1号生长速度最快。航金1号和航金2号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杂性,能抑制并盖过霉菌菌丝生长。通过酯酶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发现,航金1号和航金2号与对照相比都出现了特异谱带,说明经过航天诱变的菌株发生了一定的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