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5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79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496篇
畜牧兽医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脊椎动物Hox族基因是一类重要的生长和发育调控基因,它编码具有螺旋—转角—螺旋结构的转录因子,能与下游靶基因特定区域结合并激活表达,从而调节脊椎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前后轴的形态建成。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克隆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HoxB1b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研究了该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团头鲂HoxB1b基因cDNA全长为1 479 bp,其中包括一个编码306个氨基酸残基的921 bp阅读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与斑马鱼、红鳍东方鲀、青鳉的相似度分别为89%、45%、40%,在脊椎动物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2)RT-PCR分析结果显示,HoxB1b团头鲂胚胎发育过程的各时期均有稳定表达,但在成熟卵中未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表明该基因属非母源表达类型。进一步的整胚原位杂交结果显示,HoxB1b团头鲂不同时期胚胎存在明显的空间表达差异,受精后20 h(20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 20hpf)胚胎主要在后脑表达,受精后40 h(40hpf)胚胎除了在后脑表达外,在胸鳍也检测到表达;(3)HoxB1b基因在团头鲂成鱼部分组织或器官中有表达,且在雌雄鱼中基因表达量有一定差别。综上所述,团头鲂HoxB1b基因的功能与胚胎前后轴上的后脑和胸鳍发育密切相关,并在团头鲂成鱼相关组织中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2.
三角鲂与团头鲂正反杂交F1的遗传性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类分析、主在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数理统计方法,对团头舫、三角鲂及其正反杂交F1的比例性状和框架参数进行分析,探讨了亲本形态性状在子代中的遗传传递情况。结果表明:(1)正反交F1形态都表现出较多的母性遗传特征,但三角鲂母本对杂交F1遗传特征的影响强于团头鲂母本。(2)躯干部特征、头尾轴特征及背棘等为区分团头鲂、三角鲂及其正反杂交F1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3.
团头鲂,鲫,鲢出血病的药物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淡水养鱼中,团头鲂、鲫、鲢易患暴发性出血病,对生产影响甚大。本课题针对该病的主要病原--点状产气单胞菌(Aeromonas puctata)以多种药物作抑菌试验,筛选出高度敏感的数种药物组合成复方内服药,取名为“鱼乐”。经二年时间该药在几百公顷养鱼水面中作治疗及预防试验,塘口治愈率稳定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64.
团头鲂体表对称溃疡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滔 《河南水产》2005,(1):30-30
2005年春节前后,郑州地区养殖团头鲂的池塘普遍发生鱼病,典型症状为体表两侧形成对称白斑,发病池塘若治疗控制不及时,死亡量能达到60%以上。成鱼、鱼种池均有发生,在郑州北郊养殖团头鲂较集中的区域,发病池塘接近50%。由于此病发病快、死亡率高,往年并不常见,渔民普遍认为是一种新型鱼病,闻之色变,盲目用药,往往不能得到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5.
彭强  张宗慧 《水产养殖》2003,24(6):19-19,21
近几年由于鲤鱼价格持续低迷,养殖户饲养鲤鱼基本无利可图或出现亏损,进而开始转向其它鱼类的养殖。为了使广大养殖户能成功,特别是水库移民致富奔小康问题得以解决,下面就网箱饲养草鱼和团头鲂的技术经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6.
蒋嘉平  王解明  蒋渝明 《水产养殖》2003,24(4):21-21,18
我场从1999年起连续4年引进团头鲂“浦江一号”鱼苗共3 400万尾,4年均获高产和性状稳定的优良鱼种。使用以“浦江一号”为主的模式,经100天饲养,“浦江一号”冬片个体达80~150g/尾,亩产600~800kg。养殖专业户使用“浦江一号”饲养成鱼,生长速度超过原使用的团头鲂20%。现将其鱼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1 鱼池准备1.1 塘口面积2~10亩,水深达1.8m以下,塘埂坚固,不渗水,注排水方便,四周无建筑物或高大树  相似文献   
67.
我们从1999年开始引进团头鲂“浦江1号”为主养品种,亩产成鱼1500千克,其中“浦江1号”1200千克。现将“浦江1号”夏花培育技术总结报道如下。1.池塘条件面积2~2.5亩/只,水深1.2~1.8米。底泥深度不超过10厘米,池埂坚固不渗水,池底平整,注排水系统完善,四周无建筑物或高大树木  相似文献   
68.
团头鲂“浦江一号”具有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广等优良性状。我们选择团头鲂“浦江一号”鱼种,以其为主养品种,种植青饲料,降低饲料投入成本,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塘口面积一般8~30亩,水深1.8~2.5米,底泥厚度少于20厘米,池埂坚固,池底平整不渗水,四周无高大树木建筑物遮阳和挡风,注排水系统完善,连片池塘可建立循环流水养殖系统,每亩配套增氧机0.3~0.5千瓦。  相似文献   
69.
70.
叶荣河 《齐鲁渔业》2006,23(10):21-21
为改变以往黄河三角洲地区团头鲂只作搭配品种的养殖方式,我们于2005年在永安镇东三村进行了“池塘主养团头鲂高产技术试验”研究,试验水面1.87 hm~2 (28亩),总净产成鱼18377.96 kg,平均每667 m~2净产658.94 kg,其中团头鲂平均每667 m~2净产461.02 kg,平均规格347.9 g,每667 m~2纯收入2 184.28元,投入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