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6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22篇
水产渔业   754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鲟鱼养殖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鲟鱼品种约有29种,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我国拥有鲟鱼9种,其中史氏鲟、中华鲟和达氏鳇为主要养殖品种。欧洲有鲟鱼9种,其中俄罗斯鲟、裸腹鲟、闪光鲟和欧洲鳇为主要品种。北美洲有鲟鱼11种,其中高首鲟、美洲鲟、中吻鲟和匙吻鲟为主要品种。我国已先后从欧洲引进了俄罗斯鲟、裸腹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闪光鲟和鳇鲟,从北美洲引进了匙吻鲟和高首鲟。可望人工养殖成功后移入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域中形成群体生产力。现将我国及世界主要鲟鱼品种人工养殖进展状况介绍如下。1中国鲟鱼养殖1.1史氏鲟史氏鲟亦称黑龙江鲟…  相似文献   
992.
李大鹏 《水产学报》2004,28(1):54-61
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周期,水流速度,养殖密度对史氏鲟摄食、生长和行为的影响.光照周期在一定的照度和时间范围内对史氏鲟稚鱼的摄食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水流和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高水流速度和低养殖密度对史氏鲟的生长有着积极的影响,生长效率、特定生长率和日增重都随流速的增大和养殖密度的降低而增大,条件系数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净增重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各密度组的史氏鲟稚鱼的生长离散没有加剧.在流速为0.06 m·s-1和0.18 m·s-1范围内,稚鱼的生长效率(GE)与流速(V)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关系式为 GE=46.106+142.04V (r=0.5216).特定生长率(SGR)与养殖密度(SD)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其关系式为SGR=4.9728-0.4914SD (r=-0.6553).3种环境因子对稚鱼的食欲未有明显影响,但饵料转化率会随养殖密度的增大和流速的降低而显著性增大.史氏鲟稚鱼在照度100~1100 lx之间的趋光率为49.55%,无显著的趋光性;当亮区照度在13 000 lx以上,稚鱼100%避光.处于全黑条件下的稚鱼的体色却普遍变浅,呈灰白色;而另两种光周期条件下的稚鱼体色深黑,全光照条件下的稚鱼体色与自然光周期下的一样.在试验流速范围内,水流刺激还将影响稚鱼的某些行为,在流水环境中稚鱼喜聚集和逆水游动.  相似文献   
993.
美国红鱼(SciaenopsOceclatus)属鲈形目、石首鱼科、拟石首鱼属,又称红鼓鱼、河鲈、黑斑红鲈,其明显的特征为尾鳍基部有一黑斑且幼鱼身带淡红色,学名为眼斑拟石首鱼。红鱼为广温、广盐性,驯化后能在淡水中存活生长。近年来,闽、浙、台沿海网箱及池塘养殖户开发养殖新品种,陆续进行了红鱼养殖,其养殖成活率较高,生长速度快,生长旺季3个月即可增重250克左右,且鱼越大生长速度越快,其肉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味道鲜美,不失为养殖的好品种。笔者于1997年9月至2001年9月多次在福建的宁德市三都镇进行了美国红鱼的…  相似文献   
994.
史氏鲟饲料脂肪的最适合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报道了史氏鲟饲料脂肪最适含量的结果。试验饲料是以酪蛋白、鱼粉、湖精和纤维素等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等氮(蛋白质含量41%)和等能量的(11.2MJ/kg饲料)的半精制饲料,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0、2%、4%、6%、8%和10%共6种添加浓度。试验周期为25d。结果显示: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以脂肪含量7.6%-9.6%的4、5组饲料最佳,与脂肪含量分别为1.6%和3.6%的1、2组饲料差异显,但与脂肪含量分别为5.6%和11.6%的3、6组饲料差异不显。如果考虑到饲料成本,把史氏鲟饲料脂肪的最适合量设定在8%左右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995.
花尾胡椒鲷幼鱼的生化组成和比能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在不同温度和摄食水平条件下饲养的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uts)幼鱼的鱼体生化组成和比能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实验温度为28℃时,同一体重组鱼的含水量随摄食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干物质、脂肪含量和比能值则随摄食量的增加而增大。温度对饱食鱼的生化组分的影响不明显也不呈一定的规律性。鱼体蛋白质、脂肪、灰分含量及比能值与含水量间都存在负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6.
网箱饲养大黄鱼性早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0年12月调查了福清地区网箱饲养6月龄大黄鱼的性腺发育状况。结果表明:样本中性腺发育处于生殖细胞增殖期(Ⅰ期)的占51.63%;精巢发育处于Ⅱ期、Ⅲ期和Ⅳ期的雄鱼分别占样本总数的7.2%、9.2%和1.3%;卵巢发育处于Ⅱ期、Ⅲ期和Ⅳ期的雌鱼分别占样本总数19.6%、9.2%和2.0%。在性成熟系数方面,与1987年的资料相比,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调查结果显示,网箱饲养的大黄鱼初次性成熟个体有明显的小型化趋势;性腺的发育影响了大黄鱼的生长性能;人工饲养的大黄鱼出现性早熟现象与培养殖技术不够规范有关。  相似文献   
997.
依据耳石日轮研究了采自长江的草鱼幼鱼的年龄生长。幼鱼期的生长符合线性或指数模型。体长和体重的平均生长率分别为 2 0 85mm/d和 1 2 47g/d ,特定生长率分别为 2 48%和 7 6 9%。  相似文献   
998.
人工养殖不同年龄史氏鲟的血液学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龙珍 《水产学报》2006,30(1):36-41
测定了5个年龄组人工养殖史氏鲟的血液学参数,其中红细胞(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WBC、HCT5年龄组与1~4龄各年龄组间有显著和极显著差异(P〈0.05);HGB、MCH、MCHC相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血红细胞体积(MCV)、血栓细胞(PLT)、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HDW)等1~4龄变化不大,仅在5龄MCV、PLT有较显著的上升,而HDW有显著的下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则保持相对稳定,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平均血栓细胞体积(MPV)变化不显著,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白细胞分类计数DLC值变化中,白细胞中各类细胞比例依次为淋巴细胞(Lym)〉嗜碱性粒细胞(Baso)〉嗜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随着年龄的增长,Lym的含量逐渐下降,而Baso、Neut和Mon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99.
泥鳅胚胎和幼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文彪 《水产学报》1985,9(1):37-47
本文研究了用人工授精、孵化方法获得的泥鳅胚胎、幼鱼的形态特征。此项研究于1983年3—5月份在珠海市进行。卵圆球形,具弱粘性,卵径0.72-0.84毫米。在水温19.5—23℃情况下,多数受精卵经26小时40分后孵化出苗。初孵仔鱼全长1.95—2.4毫米,体节26-32对。在水温19—28℃情况下,孵化2天后,幼鱼具长条状外鳃。5天后,幼鱼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15天后,外鳃消失,内鳃形成。45天后,幼鱼外部形态发育完全,形似成体。  相似文献   
1000.
杨吝 《水产科技》1996,(4):42-46
在日本茨城县,以沿岸浅海域虾类(鹰爪虾、戴氏赤虾)为捕捞对象的底拖网(虾板拖网和自家用饵料板拖网)渔业是准许的。该渔业主要在秋季至春季10-30米水深海域进行作业,但同期同海域又是鲆、鲽类等幼鱼生息的海区,使用相同的渔溯兼捕幼鱼正成为—个大问题.特别是在茨城县,为了增殖牙鲆,从1995年起,新栽培渔业中心计划放流200万尾牙鲆幼鱼。但由于底拖网的捕捞,担心大量放流幼鱼也许被兼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