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6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222篇
水产渔业   754篇
畜牧兽医   100篇
园艺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4 毫秒
71.
为摸清大鳞鲃在碱性水域推广的可行性,对大鳞鲃( Barbus capito)、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llus)、镜鲤( Songpu mirror carp)、鲫鱼( Carassius auratus)和白鲢( 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幼鱼进行96 h急性NaHCO3碱度毒性试验,测定了水体中NaHCO3碱度对5种鱼的致死浓度,以及对鳃、肾组织的影响。结果显示,大鳞鲃、草鱼、镜鲤、鲫鱼和白鲢5种幼鱼NaHCO3碱度96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23.325 mmol/L,91.825 mmol/L,114.262 mmol/L,134.045 mmol/L,86.246 mmol/L,其耐受能力大小顺序依次为:鲫鱼,大鳞鲃,镜鲤,草鱼,白鲢。观察了NaHCO3碱度对鳃和肾脏的病理组织切片,在高碱胁迫下,鳃小片缩短,细胞间隙增大,鳃小片上皮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甚至脱落;肾组织中肾小管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肾小管管腔变大。  相似文献   
72.
将含有棉籽粕(CM)0、9%、18%、27%、36%、45%和54%(含游离棉酚0、107.8、215.7、323.5、431.3、539.2和647.0 mg·kg-1)的等氮等能饲粮饲喂给初始体重为11.3 g的鲤鱼幼鱼,试验共8周,并评价CM对其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肝脏和生殖腺组织学的影响。CM 0~9%组的增重(WG)和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CM 27%~54%组的WG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降低(P0.05),FCR显著增加(P0.05)。与CM 0~18%组相比,27%~54%组的红细胞数量(RBC)和红细胞比容(HCT)显著增加(P0.05),CM 0~45%组的血红蛋白(Hb)含量相对稳定,CM 54%组的显著下降。与CM 0~36%组相比,CM 45%~54%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羟基自由基的活性显著增加(P0.05)。肌肉和肝脏中游离棉酚的含量与饲粮中CM的水平密切相关。两性别性腺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与CM 0和27%组相比,CM 54%组的肝细胞体积减少,肝细胞数目增多,睾丸中初级精母细胞数量增多,精子细胞数量减少。研究表明,鲤鱼幼鱼CM安全水平为27%(含游离棉酚323.5 mg·kg-1),增重折线分析表明,鲤鱼幼鱼的CM最大量为26.85%。饲粮中棉籽粕含量高于36%(含游离棉酚431.3 mg·kg-1)会破坏鲤鱼的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此外,饲粮中高CM(CM 54%,含游离棉酚647.0 mg·kg-1)对肝脏有轻微损害,且精子细胞数量会降低。  相似文献   
73.
2004年8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小沙镇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日龄为56d的黄姑鱼(Nibeaalbiflora)幼鱼作为实验动物,开展Hg^2+、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黄姑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7523mg/L、0.6616mg/L、0.5618mg/L、0.4959mg/L;Zn^2+对黄姑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2.9908mg/L、18.4576mg/L、14.5306mg/L、11.5833mg/L;Cr^6+对黄姑鱼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8.7654mg/L、16.7415mg/L、15.4521mg/L、13.1276mg/L。黄姑鱼幼鱼对Cr6’、Zn^2+、Hg^2+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31mg/L、1.16mg/L和0.050mg/L。各重金属离子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Hg^2+、Zn^2+、Cr^6+,Hg^2+-Zn^2+、Hg^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96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96h联合急性毒性表现为,低毒性强度的Zn^2+对Cr^6+具拮抗作用Cr^6+毒性强度略高于Zn^2+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作用,当Zn^2+毒性强度高于Cr^6+时则表现为协同作用。并就Hg^2+、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黄姑鱼幼鱼对Hg^2+、Zn^2+、Cr^6+的安全浓度以及Cr^6+-Zn^2+、Cr^6+-Hg^2+与Zn^2+-Hg^2+对黄姑鱼幼鱼的联合毒性效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4.
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连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氏鲟的一般生物学特点 鲟鱼类是一群大中型的经济鱼类,广泛分布于北回归线以北的水域中。史氏鲟为近代世界上尚存的26种鲟形目鱼类之一,隶属于硬骨鱼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总目,鲟形目,鲟科,鲟亚科,鲟属。鲟鱼是一相当古老的生物类群,因此有“活化石”之称,在有机体和生活环境相统一的生物演化规律支配下,经历了无数世代的生态适应和自然选择,现代鲟鱼类具备了与大多数硬骨鱼所不同的性状和特征。 一、形体结构特点 史氏鲟体延长,呈圆锥形,外被5行骨板,其中背板1行,数量11-19行;侧板2行,左右各1行,每行30…  相似文献   
75.
76.
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种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对史氏鲟、西伯利亚鲟、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史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种4个群体5种组织(心、肝、肌、眼、肾)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乙醇脱氢酶(ADH)3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在各自群体内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4个不同鲟鱼群体间也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差异,可作为区分这4种鲟鱼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77.
采用胭脂鱼幼鱼作为测试生物,开展了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通过试验获得了这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24h、48h、72h和96h的LC50值。其中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对胭脂鱼幼鱼96h的LC50值分别为2.0μg/L,0.049mg/L,16.0mg/L。胭脂鱼幼鱼对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96h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2μg/L,4.9μg/L,1.60mg/L,3种农药对胭脂鱼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氰戊菊脂、三唑磷、敌百虫。  相似文献   
78.
匙吻鲟(P0lyodon spathula)隶属于鲟形目(Acipenseriformes),匙吻鲟科(Polydontidae),原产于北美洲。匙吻鲟具有适温范围广、生长快、饵料来源广、不破坏水域环境、生产费用低、容易捕捞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改善渔业生态系统,使渔业资源逐步得到优化配置的新品种。自1988年湖北省水产局从美国引进匙吻鲟鱼苗以来,我国水产科技工作者对其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幼鱼养殖和亲鱼培育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本文对我国各地近20年对匙吻鲟仔、稚、幼鱼各种养殖方法的技术要点进行一次总结。  相似文献   
79.
史氏鲟仔鱼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水体条件   采用玻璃钢材料制成的直径为 180厘米,最大深度为 54厘米的半圆形饲养池,中间打孔并用长 30~ 40厘米的 PVC管插入其中。管口以 20~ 40目尼龙筛绢扎紧,以控制水位并防止鱼苗逃逸。放养鱼苗前 3天用 30mg/l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饲养池 2小时,再用清水冲洗后注入新水,水位在 30~ 40厘米,并保持流动状态。水体溶解氧保持在 7~ 8mg/l, pH7~ 7.5。 2苗种来源   鲟苗由受精卵直接孵化得到,鱼苗体长 10~ 11毫米,按每平方米 5000~ 6000尾放养。共 38个饲养池,计 20万尾。 3饲养管理 3.1水质管理 饲养用水为深井水,…  相似文献   
80.
不同光照周期下鲇幼鱼的日摄食节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温(23±1)℃,研究了鲇幼鱼自然光照、持续光照(自然光或日光灯作光源)和持续黑暗条件下的日摄食节律.试验结果表明,3种光照周期下,鲇幼鱼昼夜均有连续摄食特性,期间具有明显的摄食高峰(夜间)和低谷(白天),鲇幼鱼有明显的日摄食节律;持续黑暗与自然光照周期下的鲇幼鱼日摄食节律基本一致,持续光照与自然光照周期下的鲇幼鱼日摄食节律有所差异.研究证明,鲇幼鱼在3种光照周期下均属于典型的夜晚摄食类型;光照周期的改变对鲇幼鱼的日摄食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