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林业   336篇
农学   68篇
基础科学   131篇
  175篇
综合类   598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94篇
畜牧兽医   214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近日在“语文在线”网站上看到这篇短文:题目为《赤野千里,触目惊心——从卫星图片看中国大地》,原创作者tecdai,就简称这位作者为“T”先生吧!文章虽短,由于涉及中国生态问题,颇受国人关注。至1月31日止,有8930人访问该网页。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宏观监测是我国荒漠化监测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本文阐述了中荷合作项目中荒漠化能量与水平衡监测系统的技术方法及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13.
航天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航天育种(SpaceflightBreeding)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将农作物种子或其它材料搭载到距地球20-40km的高空,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超洁净等太空诱变因子的作用下,使其发生遗传性状变异,利用有益变异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探索利用空间环境条件来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和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农业空间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报道了国内外空间诱变育种的情况,着重介绍了自1987年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9次利用返回式卫星及5次高空气球搭载了60多种植物500多个品种的种子,经地面多年的选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锡林郭勒草地MODIS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新一代卫星遥感数据TERRA/MODIS,结合地面调查数据。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草地为研究区域。分析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原、荒漠草原四种代表性草地植被指数(MODIS—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以2002年4~10月旬度变化为例。较详尽地反映草地在其生长期内各个阶段植被指数的变化。进而反映生长状况;以2002年9月的NDVI合成数据为例,对植被指数分级。分析各个级别NDVI值域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化。反映各类草地在空间上的连续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植物空间诱变育种及其在牧草上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来,空间诱变育种已成为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内容之一,即经过卫星搭载,生物在高真空、微重力、强辐射及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变异,经过地面选育、筛选和固定变异,培育新品种.在植物方面,国内外已利用该技术培育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花卉及菌类等高产、优质新品种(系).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开创了育种的又一新途径,其在牧草育种的应用还不多,但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核型快速进化是马属动物基因组进化的最显著特征,很多染色体内或染色体间的重排以及融合裂变事件可解释其核型多样化,然而非重排所致的着丝粒重定位也对染色体形态产生影响。据报道,着丝粒重定位事件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基因组,尤其马属动物上出现较频繁,因此人们开始研究着丝粒特征及进化模式,试图揭示着丝粒移动的机制及其对生物产生的影响,但着丝粒重定位的机制目前还没有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着丝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重要结构,它介导动粒装配参与染色体的分离和稳定遗传。着丝粒的功能高度保守,但其结构在物种间甚至在同一物种不同染色体间也有差异,并且着丝粒序列由大量重复序列构成,因此对研究带来了巨大挑战。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现对马属动物着丝粒结构进化及着丝粒重定位事件的新进展进行概述,并探讨了马属核型的进化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在大坝碾压施工过程中,传统施工质量控制方式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对高坝施工技术的需要,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大坝碾压施工质量实时监控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安装在碾压机械上的加载设备及振动传感器采集数据,在集成软件处理并记录该碾压机械碾压施工过程,实现对碾压过程全程、全自动的实时监控。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平桥水库面板堆石坝碾压施工过程中,结果表明,系统实现了对大坝碾压施工过程压实质量参数的有效监控,为大坝高质量、高强度施工提供保障,为工程管理提供便利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开发与水资源的短缺,地下水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而在水文学的地下水分支中,给水度又是研究一个水系、流域的重要属性,传统的给水度测量方法主要有筒测法、水量平衡法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都费时费力,随着科技的进步亟需一种能够快速大范围高精度的测量蓄水层给水度的新方法.2002年美国航空航天局与德国航天中心联合发射了用来测量地球的变化的GRACE重力卫星,已经有过的研究表明,通过GRACE卫星发回的数据的处理,能够反演出陆地地下水的蓄水量变化,而通过蓄水量与给水度的关系,又能在对监测井水位的不断观测下得出该地区的地下水的给水度.本文选取了海河流域作为的研究区,通过研究验证GRACE反演地下水给水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双生病毒是一类在全球范围内危害严重的单链环状DNA病毒。本研究从2017年采自云南的胜红蓟样品中(YN2017)获得了一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和一条β卫星的全基因组序列。该双生病毒的全长序列与烟草曲茎病毒的相似性最高,为99.60%,确定为烟草曲茎病毒的分离物。YN2017β卫星与中国胜红蓟黄脉β卫星的同源性最高,为90.8%。进一步分析发现,该β卫星卫星保守区域(SCR)至富含腺嘌呤区(A-rich区)之间约1 kb的序列与中国胜红蓟黄脉β卫星相应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7.2%;其包含的A-rich区上游与SCR之间约300 bp的序列与中国胜红蓟黄脉β卫星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仅为70.2%,而与烟草曲茎β卫星相应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为97.3%。重组分析发现,所分离的β卫星是由中国胜红蓟黄脉β卫星和烟草曲茎β卫星重组产生。这是首次在中国发现由不同的β卫星重组产生的β卫星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