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24篇
  免费   1728篇
  国内免费   2643篇
林业   14852篇
农学   3783篇
基础科学   2791篇
  4357篇
综合类   33658篇
农作物   3380篇
水产渔业   5055篇
畜牧兽医   11581篇
园艺   4935篇
植物保护   2203篇
  2024年   397篇
  2023年   1355篇
  2022年   1532篇
  2021年   1656篇
  2020年   1638篇
  2019年   2118篇
  2018年   942篇
  2017年   1574篇
  2016年   2088篇
  2015年   2343篇
  2014年   4152篇
  2013年   3934篇
  2012年   5015篇
  2011年   5099篇
  2010年   4798篇
  2009年   4987篇
  2008年   5417篇
  2007年   4727篇
  2006年   4421篇
  2005年   4086篇
  2004年   3172篇
  2003年   2821篇
  2002年   2130篇
  2001年   2119篇
  2000年   1811篇
  1999年   1381篇
  1998年   1304篇
  1997年   1123篇
  1996年   1107篇
  1995年   1066篇
  1994年   1010篇
  1993年   875篇
  1992年   895篇
  1991年   834篇
  1990年   730篇
  1989年   757篇
  1988年   240篇
  1987年   161篇
  1986年   128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84篇
  1982年   76篇
  1981年   69篇
  1980年   52篇
  1979年   30篇
  1978年   35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23篇
  1974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山东农业科学》2019,(8):100-106
利用1961—2015年山东省17个气象站点和山东省周边12个气象站点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和该区域的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用混合插值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山东省≥10℃初日、终日、持续日数和活动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10℃初日的空间分布呈现西部早,向东向北逐渐滞后的特征。≥10℃终日的空间分布呈现中部山区和胶东半岛高海拔地区早、南部地区和沿海地区晚的特征。≥10℃持续日数的空间分布呈现南部地区和济南西部及北部地区长、中部山区和胶东半岛高海拔地区短的特征。≥10℃活动积温的空间分布呈现西南地区高、中部山区和胶东半岛中北部低的特征。1961—2015年间,山东省17个气象站≥10℃初日均呈现提前趋势,17个气象站点平均气候倾向率为-1.38 d/10a;≥10℃终日,除烟台外,其余16个气象站点呈推迟趋势,17个气象站点平均气候倾向率为0.74 d/10a;17个气象站点≥10℃持续日数均呈增大趋势,其平均气候倾向率为2.12 d/10a;17个气象站≥10℃的活动积温均呈现增大趋势,17个站平均气候倾向率为63.10℃·d/10a。  相似文献   
42.
本文着重介绍了中国玉兰属特有珍稀物种——莓蕊玉兰资源与栽培利用研究。其内容有:莓蕊玉兰、变异莓蕊玉兰及‘裂被’莓蕊玉兰、‘九被’莓蕊玉兰的形态特征、生态特性、繁育与栽培技术要点,尤其是开发利用前景及科学理论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3.
风景资源评价对后期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临安千秋关是清朝时期的重要关口,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价值。通过调查,发现临安千秋关风景资源具有植被丰富、水源充沛、人文荟萃等特点,在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坚持以保护为前提,加强对优势资源的利用,打造特色景观,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4.
中国的种茶历史久远,且种茶地区分布范围广。从类别上有南茶、北茶、绿茶、红茶等,其中较为出名的有龙井茶、乌龙茶、普洱茶等。中国茶叶资源具有丰富性的特征,茶叶资源的流动形成了茶叶的消费市场。基于此,亟待形成一个网络化平台将茶叶资源进行整合。主要包括收集茶叶信息数据、科学培育茶树、合理选择茶叶品种以及培养改良茶树品种等方面。本文讨论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茶叶资源整合分析的演化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加速了茶资源整合分析的过程,能够存储量更大、范围更全面的茶叶资源信息。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分析茶叶资源应当遵循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45.
金佛山方竹是大娄山脉特有物种,对山区林农增收致富有重要带动作用。通过分析遵义市方竹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优劣势,分析实施方竹产业振兴计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方竹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6.
以打碗花(Calystegia hederacea)为材料,使幼苗分别在地上竞争(有地上竞争和无地上竞争)和光照条件(强光照和弱光照)下生长,监测地上茎长、平均茎节长度随植株生长的变化,并在收获时测量各部分生物量以及产生分枝数目。结果表明,有地上竞争相比无地上竞争,地上茎相对生长速率更快,且茎叶生物量分配提高、根系生物量分配下降。弱光照处理相比强光照处理,地上茎相对生长速率更快,分枝数目更少,且茎叶生物量分配提高、根系生物量分配下降。以地上茎长为参考指标计算竞争强度,弱光下地上竞争的竞争强度是强光下的2倍;从生物量分配上看,ANOVA分析显示光照条件和竞争效应并无显著交互作用。此外,地上茎长度随时间而增加的同时,平均茎节长度却随时间轻微下降。  相似文献   
47.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林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考验和要求。近年来,环境恶化成为世界性问题。林业的开发与生态保护密不可分,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本文阐述了林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意义,分析了林业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实现林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4种柳树叶片表面易去除与难去除颗粒物滞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柳树叶片表面滞纳易去除和难去除颗粒物的质量及粒径分布差异,评价不同种柳树对颗粒物的滞纳特征,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树木叶片滞纳大气颗粒物的定量评估精度及合理利用柳树进行城市绿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苗圃中3年生旱柳、龙爪柳、垂柳和蒿柳为研究对象,于雨后第7天(降雨量为36 mm)采集树叶样品,经泡洗得到易去除颗粒物,再对叶片进行刷洗和超声波清洗获得难去除颗粒物,称洗脱颗粒物干质量,测定粒径分布,计算易去除(ERP)、难去除(DRP)和总颗粒物(TRP)中各径级颗粒物质量和滞尘效率。【结果】不同柳树叶面的TRP和ERP滞纳量差异显著,其中ERP滞纳量占TRP滞纳量的比例为30%~50%;不同树种间,龙爪柳的ERP滞纳量最高,蒿柳的TRP和DRP滞纳量最高;在ERP和DRP不同粒径质量百分比方面,旱柳中粒径小于10μm颗粒物的比例均最高,蒿柳中10~100μm粒径颗粒物的比例最高;ERP的平均粒径大小排序为蒿柳(34.98μm)龙爪柳(33.89μm)垂柳(31.52μm)旱柳(27.81μm),DRP的平均粒径大小排序为龙爪柳(40.18μm)蒿柳(35.34μm)垂柳(29.27μm)旱柳(28.25μm);对于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绝对滞纳量,龙爪柳叶片对各径级ERP滞纳量均最高,蒿柳叶片对粒径大于10μm的DRP滞纳量最高,旱柳叶片对粒径小于10μm的DRP滞纳量均最高;蒿柳叶片对粒径大于10μm的TRP和DRP滞尘效率最高,旱柳叶片对粒径小于10μm的TRP和DRP滞尘效率最高,龙爪柳叶片对ERP的滞尘效率最高。【结论】4种柳树叶面难去除颗粒物滞纳量占50%以上。龙爪柳叶面滞纳的颗粒物更新最快,旱柳和垂柳叶面能持久固定小粒径颗粒物,蒿柳叶面对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物滞纳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9.
0.5%果圣水剂是植物源农药,主要成分是生物碱,据报导对蚧类、螨、粉虱和蚜虫均有杀灭效果。为明确它对柑橘黄、褐圆蚧的效果,2002年在黄岩进行了田间防治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0.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自然界中的捕食线虫性真菌进行了分离和种属区分,并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从土壤、粪便等材料中获得了2类活性较强的捕食线虫性菌株:即套捕型(hooping)捕食线虫性真菌和粘捕型(sticking)捕食线虫性真菌。主要的代表种类有3种。这些捕食线虫性真菌在捕食性结构分生孢子形态及某些生物学特性上有一定差异。套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少孢节丛孢菌(Arthrobotrys oligospara)和梨形指环菌(Dactylaria pyriformis),它们以菌环、菌网作为捕食性结构(器官),以套捕方式杀灭线虫幼虫。梨形指环菌可产生多量厚垣孢子(chlamyalospore)。粘捕型捕食线虫性真菌代表种为纺锤隔指孢菌(Dactylella ellipsospora)。可形成菌结捕食线虫性结构,以粘捕的方式杀灭线虫幼虫。结果表明: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土壤和家畜粪便中的分离率是40.41%;此类菌适合于生存在阴暗、潮湿、富含腐植质的环境中。在温暖季节时,采用0.4g/L玉米粉琼脂培养基(CMA)易于对其进行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