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了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匍匐茎片段(来源于水体)和宿根片段(来源于陆生环境)萌生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主要结果为:2种来源的空心莲子草幼苗(陆生苗和水生苗)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全光照、33%光照、9%光照),具有基本相同的生长格局,对光照强度的变化也具有相似的反应。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甚至在9%光照时,空心莲子草的总分枝数、最长枝长、节间长度、叶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空心莲子草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降低,地上茎直径显著减小;在中等光照条件下(33%光照),其叶面积发生补偿性增大;就生物量的分配而言,随着光强的减弱,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减少,而茎、叶的生物量只有在光强极低的条件下(9%光照)才显著减少。这些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一方面空心莲子草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形态可塑性,另一方面,空心莲子草基本的空间生长格局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生长策略上的权衡可能是空心莲子草成功入侵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生长格局与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对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下中国沙棘无性系跟踪挖掘和测定 ,比较分析了无性系生长格局和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在较高的水分或光资源有效性条件下 ,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大 ,这些生物量的再分配主要用于分株的树干和叶片生长 ,萌蘖根分枝强度高但隔离者长度小 ,无性系生长格局倾向于集团型 ,这样有利于无性系对已占据生境的巩固和利用。在较低的水分或光资源有效性条件下 ,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大 ,这些生物量的再分配主要用于隔离者和根系的生长 ,结果形成了较长的隔离者但萌蘖根的分枝强度小 ,无性系生长格局倾向于游击型 ,从而促使无性系尽快超过不利的微生境斑块、提高分株生长于有利生境斑块的概率 ,并在更大的空间获取资源  相似文献   

3.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生长格局与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对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下中国沙棘无性系跟踪挖掘和测定,比较分析了无性系生长格局和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在较高的水分或光资源有效条件下,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大,这些生物量的再分配主要用于分株的树干和叶片生长,萌蘖根分枝强度高但隔离者长度小,无性系生长格局倾向于集团型,这样有利于无性系对已占据生境的 巩固 利用,在较低的水分或光资源有效性条件下,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大,这些生物量的再分配主要用于隔离者和根系的生长,结果形成了较长的隔离者但萌蘖根的分枝强度小,无性系生长格局倾向于游击型,从而促使无性系尽快超过不利的微生境斑块,提高分株生长于有利生境斑块的概率,并在更大的空间获取资源。  相似文献   

4.
《农技服务》2016,(6):227-230
飞机草是菊科泽兰属的恶性杂草,在我国的发生面积近3000万hm2,严重威胁入侵地的生态安全。为揭示飞机草的成功入侵机制与生境营养浓度的关系,笔者采用温室盆栽实验,参照Hoagland标准营养液设置不同的大量元素浓度,研究飞机草的生长、形态和生物量分配对营养的响应。结果表明:(1)营养浓度对叶片的影响十分明显,叶片数、总叶面积和冠叶面积在不同营养水平的变化幅度均达22.42%以上,这种调节使飞机草在对光照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在低营养浓度水平下,飞机草分枝数和分枝长度受抑制明显,二次分枝在营养浓度低于标准的50%时受到完全抑制,这应该是飞机草对资源获取和分配的一种适应性策略;(2)飞机草在低营养浓度环境中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营养吸收器官根上,有利于吸收养分,高营养浓度水平下则更多的是倾向于将生物量分配到植株的地上部分,便于碳积累;(3)在高营养水平下,飞机草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比和叶生物量比,平均相对生长速率也显著高于低营养水平,而净同化速率则相对较低,叶生物量比或许是飞机草能在高营养水平下保持较高的相对生长速率的决定性因素。可见,不同营养环境中,飞机草主要是通过调节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分配来适应环境。在低浓度的营养条件下,通过提高根生物量分配的比重来有效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以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在高浓度的营养环境中,通过增加叶片数和分枝数来提高飞机草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比,使植株地上部分获得更多的生物量分配,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从而成功入侵。  相似文献   

5.
调查阔叶红松林林下早春开花植物美汉草( Meehania fargesii Levl)各个器官生物量分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中,美汉草各器官生物量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5月初~7月初,根生长速率先快后慢,茎叶生长速率先慢后快,7月中旬以后各器官生物量逐渐减少;美汉草有性生殖的生殖分配占总生物量的比例较小(4%~6%);根冠比在5~6月不断上升,6~7月迅速下降,7月以后保持稳定;根和茎叶生物量分别与总生物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分析显示:为了适应阔叶红松林林下的光照变化,在林分郁闭前,能量主要分配给地下部分;林分郁闭后,茎叶生长占主导。美汉草主要以营养繁殖为主,第2年的地下根状茎来自第1年地上茎的繁殖方式及生物量分配策略,可能是美汉草成为林下优势草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山栀子幼苗表型可塑性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遮荫设置5个光照强度(100%、52%、33%、15%和6%),研究不同光环境下山栀子幼苗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以及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响应。结果表明,随遮荫程度增加,叶长、叶宽和叶长/叶宽变化幅度较小,单株总叶面积显著减少,比叶面积则随光照有效性降低逐渐增大;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遮荫处理(除33%相对光照处理)中显著增加,但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在不同光环境中没有显著差异;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也随光照有效性降低显著减小。山栀子叶、枝、干、根及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但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并不随光环境的变化发生显著改变。总体上,山栀子叶性状(叶面积和光合参数)具有较高的表型可塑性,而结构性状(生物量分配)可塑性较低。适度遮荫(52%相对光照)不会显著影响山栀子幼苗的生长,这对今后山栀子的复合经营和栽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于2004~2005年连续两年对柘荣太子参进行生长发育规律的定期观察和取样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柘荣太子参自2月中旬出苗,5月中旬茎叶生长达到高峰,至7月上旬干枯倒苗,生长发育期间地上部分由种参1~4个芽头长成主茎,主茎长出5~7个分枝形成苗架基础;地下部至3月底只长须根,4月上旬块根开始膨大形成,直至6月底(倒苗前)膨大结束,产量达到最高峰,不同年份略有差异;生长期间先有良好的地上茎叶,而后有高产的地下块根,地上茎节长成的块根在块根总数上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栽培上攻头、保持正常生长,控制茎节生根和适时收获是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照条件下东方百合生长状态及生物量的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露地栽培(光照100%)、棚膜栽培(光照80%)、遮阳栽培(光照30%)3个光照处理下,对百合的生长状况及生物量分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光照强弱对百合形态特征的显著影响主要表现在株高、单叶面积、茎生根上,对单位叶面积(比叶重)也表现出极显著影响。随着遮阳环境的加剧,胁迫百合对各功能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比例进行调整,相对提高了百合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同时也相对降低了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比例,其突出表现在总叶干重和鳞茎干重上。但不同品种对光照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据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变化程度来看,提伯、索尔邦较为敏感,西伯利亚相较适应这种变化,但无论光照强弱,百合的生物量分配仍然主要集中于叶片上(占地上部分生物量的60%左右)和鳞茎上(占地下部分生物量的70%~90%)。  相似文献   

9.
修剪干扰下高羊茅的生长与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不同修剪高度和频率处理下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的生长与生物量分配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修剪干扰下,不同处理间高羊茅再生速率,净再生量,分蘖数及其根、茎鞘、叶片的生物量以及对应的分配比例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羊茅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发生显著变化(P0.05),随着修剪强度越高,总生物量越低,根系生物量分配越大,叶片生物量分配越低,而茎鞘生物量分配在6 cm修剪时最高,9 cm修剪次之,3 cm修剪最小,频率修剪在同一修剪高度下差异不显著(P0.05)。高羊茅在高强度修剪下主要通过提高再生速率、降低净再生量和提高根系生物量分配的策略适应干扰,而在轻度修剪下采用增加净再生量,提高茎叶生物量比例的生长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光照强度和肥力变化对高寒草甸牧草冷地早熟禾生长的影响,为牧草合理利用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析因设计,在野外条件下,对光照和肥力变化下植物的生长参数进行测定,评估牧草对异质环境的适应特性。光照分为高光照(100%光照强度)、中度光照(43.5%光照强度)与低光照(6.74%光照强度);肥力分为施肥与不施肥。试验测定了冷地早熟禾在不同光照和肥力水平下分蘖数、株高、地上生物量、比叶面积、相对生长率及植物个体不同部分生物量的分配。【结果】冷地早熟禾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分蘖数减小,地上生物量降低,施肥可补偿光照减弱对分蘖数和地上生物量减小的影响。株高在中度光照强度下最高,施肥在高光照和低光照下可促进株高的增加。比叶面积(SLA)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加,相对生长率(RGR)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施肥对SLA和RGR无影响。根冠比和根分配在中度光照和低光照下各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高光照下增加肥力,根冠比和根分配减小;叶分配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增加,繁殖分配减小,施肥对叶分配与繁殖分配无影响;施肥时茎分配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减小,不施肥时茎分配在中度光照强度(43.5%)下最大,高光照强度(100%)下次之,低光照强度(6.74%)下最小。【结论】冷地早熟禾是一个光苛求物种,光照强度减弱不利于其生长。肥力增加和高光照强度对冷地早熟禾的生长有增效作用,中度光照强度下肥力的作用被光照作用掩盖,低光照强度下增加肥力可补偿缺失的光照。对于林冠下以冷地早熟禾为优势种的草地,冠层间隙光透射达中度光照水平,施肥无效;冠层间隙光透射水平较低时,可通过施肥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1.
以高速公路边坡不同地形部位的沙打旺种群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和养分务件下沙打旺种群生长和生态适应对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和养分储量的增大,茎、花、果的生物量比例增大,根系和叶片的生物量比例下降.在土壤水分和养分储量较大时,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茎、花、果,丛内分枝数量多且个体高大,有利于种群对已占据生境的巩固和利用,提高了种群的适合度;在土壤水分和养分储量较小时,种群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根系和叶片,丛内分枝数量少且个体矮小,降低了种内竞争,扩大了种群对环境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华北落叶松二年生苗年生长格局对光照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北落叶松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幼苗生物生长速度及不同光照条件对苗木生物量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光照条件对苗木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光照条件越好,苗木前期生长速度越快。苗木地上部分生长量也越高,较强的光照条件可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光照不足,会影响苗木根系的生长,且地上部分的生长与根系的生长呈交错的节律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1年生黄栌(Cotinus coggygria)播种苗为供试材料进行控制土壤水分梯度的大田模拟试验,设置3个水分处理水平,探讨黄栌幼苗形态及生长性状和资源利用与分配性状在持续干旱胁迫环境中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叶片数量、叶片厚度、茎长度和茎体积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则均显著增加;干旱显著降低了幼苗的比叶面积、叶片面积比例、茎生物量比例、叶根生物量比和茎根生物量比,而比茎长、根冠比、比根表面积、根表面积比例、根叶面积比例和根生物量比例则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显著上升。主成分分析表明,根系形态结构的发达程度及对根茎叶的资源配置是决定黄栌适应干旱逆境对策的重要方面,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直径、比根表面积、根系表面积比例和根叶面积比例是衡量黄栌苗木适应干旱生态对策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地区应对未来干旱气候选择耐旱造林材料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不同生态型喜旱莲子草对干旱的生理生态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生态型(水生型和旱生型)喜旱莲子草对土壤干旱的生理生态响应。结果显示,干旱显著降低了两种生态型喜旱莲子草的株高、节长、叶长、叶宽、总叶面积、比叶面积、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但对茎直径没有明显影响。水生型植株在株高、节长、茎粗、叶长、叶宽和总叶面积等生长参数上都显著大于旱生型植株。而干旱对水生型植株的总叶面积、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更大。就生物量分配模式而言,在干旱条件下,两种生态型植株都表现出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到根和茎,较少分配到叶。尽管干旱对水生型植株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体色素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两种生态型植株都能维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叶绿体色素的含量。相比较而言,旱生型比水生型喜旱莲子草具备更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支持柱直径对紫萼龙吐珠(Clerodendrum speciosum)形态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为其在城市园林垂直绿化中的快速攀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紫萼龙吐珠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种直径支持柱(8,16,24mm竹竿)处理,并以无支持柱为对照(CK),分析不同直径支持柱下植株的生长动态、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及表型可塑性指数的变化规律。【结果】(1)直径8mm支持柱上植株主茎长、节间长和叶片数均增长较快;直径16mm支持柱上紫萼龙吐珠具有较高的自主螺旋缠绕能力,且植株通过增加叶片数和主茎长提高自主攀援能力;直径24mm支持柱上植株的叶柄长和分枝节间长显著大于16mm支持柱上的植株(P0.05),自主缠绕情况较差的植株通过增加分枝的比茎长和比叶柄长、伸长节间等方式进一步搜寻外界支持物。(2)无支持柱组植株的根冠比显著大于有支持柱的植株(P0.05),显示支持柱的存在使植株的生物量更多地分配到地上部分的枝和叶;当植株攀援外界支持柱的扭转率下降时,植株分配更多的生物量到地上部分的分枝茎和叶柄上。(3)紫萼龙吐珠在主茎水平上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而在其分枝水平上,植株主要通过改变生物量的分配来适应不同的外界支持物条件。【结论】紫萼龙吐珠对不同直径支持柱表现出较强的形态和生物量可塑性,在园林实践中选取直径为8~16mm的支持柱供其攀援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一年生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et Zucc.)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及二年生苗在5 cm×5 cm种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一年生虎杖幼苗茎粗有影响,对茎分枝数无显著影响。二年生虎杖种苗在5 cm×5 cm的种植密度下根系多、主根长、地上茎高、芽头数多,且茎粗≥(0.74±0.15)mm,芽头≥2个。这可能是虎杖种子种苗在生长过程中,种植密度、年限与虎杖种苗地下根茎长度、茎粗生长呈正相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不同N效率甘蓝型油菜对N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在0、0.05、0.1、0.15、0.2 g/kg 5个N水平下对甘蓝型油菜13号(N高效基因型)和4号(N低效基因型)的N效率、N吸收效率、N利用效率,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以及农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N水平0~0.2 g/kg,油菜N效率和吸收效率随N水平增加呈降低趋势,N利用效率则随N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N高效基因型的N效率和吸收效率比N低效基因型对N响应更敏感。N高效与低效基因型的N效率、N吸收效率的差异在N水平较低时更显著。N水平对不同N效率油菜的生长具有相似的影响,N高效基因型的单株产量、根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总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单株角果数、千粒质量、株高、第一分枝高度和一级分枝数等随N水平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均与N低效基因型的基本一致。N高效基因型的单株产量、根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总生物量、根系、茎叶和籽粒占总生物量的比例、根冠比、收获指数、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株高、一级分枝数和茎粗均高于N低效基因型,角果皮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千粒质量和第一分枝高度低于N低效基因型,其差异显著性随N水平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浙江天童灌木层树种个体生物量分配及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不同生活型树种标准木实测数据,比较个体生物量器官分配状况以探索其生长策略;同时建立了该地区灌木层主要树种的生物量回归模型,并与全收割法测量数据比较,检验模型估算精度。结果表明,相对常绿树种,天童灌木层落叶树种分配较多的生物量于地上部分来获取更多光照资源以满足自身生长需要;灌木树种分配较多生物量于树叶,相比之下,乔木树种则更多地累积树干和根系生物量;各生活型树种器官生物量模型以幂函数为主,树干和地上部分模型拟合度最好;应用于样地生物量估算,树干模型精度最高,树叶模型精度最低;地上部分生物量回归模型能较为准确地估算灌木层生物量,与实测值误差仅为0.47 %,表明该模型适用于地区灌木层生物量的测算。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干旱对全球植物生物量分配影响的数据库,选择丛枝菌根(AM)、外生菌根(ECM)和二者兼生型菌根(AM+ECM)3种最常见的菌根类型,研究3种菌根类型植物应对干旱时各器官生物量分配的变化,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模拟分析器官间的相对生长速率,探索不同菌根类型植物生物量分配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AM和AM+ECM植物根系生物量(MR)的分配率分别增加了8.2%和7.6%,而ECM植物对MR的分配则无显著变化;干旱导致AM植物茎生物量(MS)分配率降低了7.7%,ECM和AM+ECM植物对MS的分配则无显著变化;干旱使得AM+ECM植物和ECM植物叶生物量(ML)的分配率分别下降了9.4%和6.5%,AM植物ML则无显著变化;不同菌根类型植物遭受干旱时,AM和AM+ECM植物根、茎、叶的生物量积累速率依次降低,ECM植物茎、叶、根的生物量积累速率依次降低;不同菌根类型植物对干旱响应的策略不同,AM植物通过降低茎和生殖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来提高对根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不同季节平茬对云南松生物量分配及其异速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挖掘法和称重法研究春季、夏季、秋季平茬对云南松生物量积累和分配格局的规律,并利用异速生长分析法对构件与总生物量、构件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春季平茬除侧根外各构件生物量积累均显著大于夏季和秋季。春季、秋季平茬各构件生物量分配针叶和茎占比显著大于其余构件,而夏季平茬茎占比显著大于其余构件;春季和夏季平茬各构件生物量分配侧根显著小于其余构件,而秋季平茬萌条占比显著小于其余构件。地下与地上生物量的权衡规律为春季和夏季平茬,苗木维持地下与地上等速生长,秋季倾向于地上生长。不同季节平茬对苗木构件生长速率影响不同,针叶保持最大的生长速率,其次为侧根;但主根与茎、主根与针叶、萌条与针叶、萌条与主根构件生物量间的生长速率有显著差异,表明异速生长关系受平茬的季节影响显著。从萌条与各构件生物量间的生长速率可知,秋季平茬萌条生长速率最快,春季次之,夏季最慢。【结论】不同季节平茬改变了云南松生物量积累和生物量分配模式,不同季节平茬对各构件间异速生长的影响不同,但苗木构件中的针叶和侧根始终保持较大的生长速率,不受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