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67篇
林业   2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20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616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是我国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重要海水养殖鱼类。本文主要就珍珠龙胆石斑鱼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需求以及蛋白源替代鱼粉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鱼的精准营养研究及高效低成本环保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参考,从而推动其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32.
茶云纹叶枯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防治茶云纹叶枯提供理论依据,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贵州省黔南州都匀茶场的茶云纹叶枯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都匀地区茶云纹叶枯病的病原菌为围小丛壳菌山茶专化型(Glomerella cingulataf.sp.camelliae),其无性态为炭疽菌属(Collectotrichum)。  相似文献   
833.
茶资源抗云纹叶枯病的苗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树抗云纹叶枯病鉴定的苗期接种试验,既能较客观地反映茶树田间抗病性的强弱,又能使抗病性在苗期表现出来,早期就获得鉴定结果,对抗病育种研究具实践意义,现将对30份茶资源抗云纹叶枯病的苗期鉴定试验结果作一报道。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1.供试茶苗:1年生和2年生塑料营养钵扦插苗,扦插材料来自国家茶树种质资源圃的30份资源材料。 2. 供试病原菌:从茶园中采集具有云纹叶枯病典型病斑的病叶,经室内分离纯化,用黄豆培养基培养获得病原菌分生孢子。 (二)方法 1.创伤:用不锈钢剪刀剪去芽下第2叶以下叶片  相似文献   
834.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6,28(3):47-48
用离体叶片技术进行了10个茶树品种(TV-30,BSS-2,TV-18,S-449,TV-29,TV-26,UP-3,CP-1,TV-22和UP-9)对茶云纹叶枯病(Glomerella cingulata)的抗病性研究。研究表明,在上述10个品种中,以TV-30品种抗病性最强,而UP-3和TV-22品种最感病。文章还报导了茶树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功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关系。过氧化物酶是一种活性氧的重要消除剂。它和其他保卫反应相结合可引起寄主植物和病原菌间的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835.
石斑鱼杂交新品种“青红斑”获得成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盛宪  许波涛 《海洋渔业》1987,9(6):271-272
<正> 南海水产研究所盐田试验站青年科研人员,近年来刻苦钻研,攻下石斑鱼人工育苗成功之后,又继续不断拼博,他们最近在深圳市盐田应用生物技术,首次进行石斑鱼杂交培育新品种试验,大胆地利用青斑(学名巨石  相似文献   
836.
唐啸尘 《水产学报》2006,30(6):727-732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了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过程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变化,并用T3处理卵黄囊期仔鱼,研究其对发育、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斜带石斑鱼受精卵中含有相当量的T3,T3随发育而逐渐下降,到仔鱼开口时已经检测不到,提示甲状腺激素可能被胚胎和卵黄囊仔鱼所利用而参与其发育进程。在孵化后24 h内,T3促进发育的作用不明显;在孵化24 h后,T3对仔鱼消化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孵化72 h后, 0.01 mg·L-1 T3处理组仔鱼直肠管径明显比对照大,而小肠管径和全长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明显;0.1 mg·L-1和1 mg·L-1 T3处理组仔鱼小肠和直肠管径显著比对照大,而全长显著比对照短。1 mg·L-1 T3显著加速了仔鱼卵黄囊的吸收,但对油球的吸收无影响。在孵化后第8天,0.01 mg·L-1 T3处理组仔鱼存活率明显比对照组高。结果表明,甲状腺激素促进卵黄囊期仔鱼消化道发育的作用与发育时期密切相关,孵化后24 h内,消化道对T3不敏感,此后则变得敏感; 0.01 mg·L-1 T3能提高仔鱼存活率。  相似文献   
837.
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受精卵孵化及初孵仔鱼的饵料选择,仔鱼阶段海水比重,温度的调节等实验,研究了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结果表明:采用牡蛎受精卵或担轮幼虫为初孵仔鱼的饵料是可行的。育苗的成活率与温度、比重、水质等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38.
839.
石斑鱼(Epinephelus spp.)属于鳍科石斑鱼属,其种类约有100余种,分布于红海、印度洋及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为肉食性、底栖性鱼类,多栖息于热带及温带底质多岩礁的海域中。每年进行深浅洄游,但活动范围甚小。石斑鱼生长快,个体较大,营养丰富,肉质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840.
植酸酶在点带石斑鱼配合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植物性饲料含量分别为12.7%和32.7%的点带石斑鱼的配合饲料中按比例添加植酸酶,通过32d的养殖,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添加植酸酶可以促进石斑鱼的生长,提高石斑鱼的相对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