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61.
本文通过对乌江峡谷瘠薄地的立地类型和瘠薄地上的造林整地试验、覆盖对比试验、直播造林试验、树种对比试验的研究,总结出适合乌江峡谷瘠薄地不同立地类型的最佳造林模式,旨在为该区域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造林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62.
甘州区乌江镇地处甘州城西北角,镇政府距离甘州区15km,共辖13个村,119个社和一个平原堡社区,现牛、羊、猪、禽的饲养量分别是26 380头、25 630只、16 520头和248 200只。自2004年开始,乌江镇着力建设村级动物防疫队伍,8年间已经形成了村村有固定的防疫员,畜牧工作落实到村一级的局面。1甘州区乌江镇动物防疫体系现状1.1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选择全村共有16名从事  相似文献   
63.
乌江沿岸典型地段设立不同造林试验点,利用不同覆盖保水方法进行造林试验,通过对几个造林树种造林当年成活率、两年后保存率和3年生幼树生长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对不同树种当年造林成活率均产生显著影响,地膜覆盖当年保存率比其它两种方式好,草覆盖苗木保存率较其它两种方法高。黄花槐、刺桐在乌江瘠薄地造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4.
为探究乌江思林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效果,2013年和2014年对思林(沙沱)鱼类增殖放流站放流的中华倒刺鲃(Barbodes sinensis)和白甲鱼(Varicorhinus simus)部分个体进行了荧光标记,共标记放流1.98万尾中华倒刺鲃和4.56万尾白甲鱼,并在2014年与2015年进行了2个周期的回捕调查。结果显示,回捕调查捕获鱼类12种,共计2687尾;其中,中华倒刺鲃和白甲鱼的渔获物占比分别为1.60%和0.71%,未见荧光标记个体。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到标记中华倒刺鲃7尾(2014年6尾,2015年1尾)、白甲鱼7尾(2014年4尾,2015年3尾),回捕率分别为0.013%~0.049%和0.009%~0.030%,回捕地点共7个,距离放流地点226~24 105 m。研究表明,思林(沙沱)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增殖放流活动可对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起到一定增殖效果。为取得更好的增殖放流效果,建议调整放流方法、放流地点、加强渔政管理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65.
从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环境承载力、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了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认为造成其生态旅游脆弱性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粗放经营、管理缺位、游客综合素质低、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强调科学规划,发展循环经济,严格环评执法管理,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和环保教育,恢复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66.
陈志兵  潘晓东  唐建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92-18293,18308
结合贵州重点岩溶流域乌江下游段水文地质调查,分析该区域的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特征,探讨岩溶地貌、构造运动及地层岩性对其的影响,并划分出该区的集中富水地段和缺水地段,从而为当地岩溶地区地下找水、岩溶打井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7.
2004—2008年,对彭水电站沿河段库区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合文献记载,查明沿河段库区有鱼类125种,分别隶属7目18科80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鲇形目次之,鲈形目第三,其他目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8.
乌江中下游低效林水土保持效益初步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效林是国家“七·五”期间长江上游防护林建设前期研究中提出来的新概念,它不同于次生林,也区别于低产林。据研究,低效林指的是森林的总体功能低下,它是人们对森林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其表现类型有:生态效益高,经济效益低;生态效益低,经济效益高;生态和经济效益均低。为此,我们在乌江流域低效林改造试验示范区按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乌江中游右岸支流石阡河上游、下游鱼类的实地调查,研究了石阡河鱼类物种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石阡河共分布有鱼类32种和亚种,分属3目9科28属。其中以鲤形目鱼类最多,有23种和亚种,占总种数的71.9%。厚唇光唇鱼为乌江水系鱼类新记录。宽鳍鱲、马口鱼、泸溪直口鲮、宽口光唇鱼、大鳍鳠、切尾拟鲿、福建纹胸鮡等鱼类为目前石阡河中的优势种。石阡河与乌江中游干流之间存在着鱼类物种组成上的差异。石阡河与邻近的沅江上游支流锦江和湃阳河之间可能存在着鱼类物种分布上的交流。  相似文献   
70.
长鳍吻鮈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乌江下游长鳍吻(鱼句)的生活习性、食性、年龄与生长及繁殖特性,对其资源状况和渔业利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