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5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贵州乌江中游地区低效林类型和划分标准制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乌江是长江的八大支流之一,是贵州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干流全长1037km,贵州境内长874.2km,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7.95%。乌江流域是贵州开发较早、垦殖程度最高的地区,流域内城镇密布,农地集中,工业较发达。流域区地处亚热带,降水充沛,雨量集中在4~9月,且多暴雨。境内碳酸盐类广布,成土作用缓慢,土层极薄,砂页岩山地成土较快但极易流失。境内森林由于重砍轻造,经营粗放,不仅覆盖率低而且森林质量、产量也低,森林防护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新造防护林在短期内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我国著名的防  相似文献   
42.
王庆容  李黛 《水利渔业》2008,28(3):42-45
从5个种群的南方鲇线粒体DNA扩增出约500 bp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经Clustal X同源排序后得400 bp序列.21尾个体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0024,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为1~0.9976.结果显示在长江的上游支流中,南方鲇不同种群间在该基因片段上基本不存在变异.长江中游的洞庭湖种群与长江上游支流的各种群间在该基因片段上差异较大.比较分析了5个种群的南方鲇Cyt b基因并构建了遗传关系聚类图,雅砻江、岷江、宜宾、乌江4个种群聚为一支,洞庭湖种群聚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43.
为探究持续饥饿对乌江中华倒刺鲃仔鱼个体生长发育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开口后仔鱼的饥饿实验。结果显示,饥饿仔鱼的全长、体质量、肠长和口裂宽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减小,并且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和正常投喂组出现明显差异。饥饿仔鱼的头长先出现略微的缩短,随后出现补偿性生长。在实际苗种生产过程中,需即时把握开口仔鱼的投喂时间,保证仔鱼的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44.
金陵大学农学院为推动中国乡村建设,于1923年在乌江地区进行棉种推广试验,1930年又与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合作创办乌江农业推广实验区。实验区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开展了多样的改良活动,在农业经济上,推广优良种子,设立各种合作社;在农村教育上则是发展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同时还改进乡村卫生,设立乌江农会,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乌...  相似文献   
45.
乌江中上游产沙规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6.
乌江峡谷瘠薄山地的典型地段设立了两个造林试验点,采用不同的种植穴土壤覆盖保水措施进行了夹竹桃、柏木、刺桐、黄葛树、黄花槐5个树种的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穴覆盖措施对不同树种当年的植苗造林成活率及成活植株3年生时的保存率均产生显著影响,地膜覆盖的当年植苗成活率最高,而杂草覆盖保存率最高。种植穴经用杂草覆盖后,5个树种3年生幼树期的高生长都存在一定优势,不同覆盖措施对5个树种3年生幼树期的地径生长影响不大。试验结果表明:刺桐和黄花槐较适宜用作乌江峡谷瘠薄山地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47.
蘑菇     
在旷野中 我快乐生长 在山林间 我沐浴着阳光 渴饮大地的养分 山顶回旋着我的欢歌 朦胧晨雾里 幽谷传来我的低语 我是腐朽化为的精灵 我是枯槁轮回成的生命  相似文献   
48.
杨斌 《水利渔业》2006,26(1):48-49
经197 d培育,鱼种成活率70.7%,单产18.28 kg/m2,平均规格17.25 g/尾,最大个体25 g,最小个体10 g,饵料系数1.34。鱼种经170多d养殖,成活率80%,产商品鱼9 454 kg,单产32.8 kg/m2,平均规格77.5 g/尾,最大个体174 g,最小个体69.5 g,饵料系数2.24。总产值226 896元,折合788元/m2;净产值128 425元,折合445元/m2。投入产出比1∶2.3。  相似文献   
49.
基于CA-Markov模型的乌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乌江下游的涪陵等6个区县为研究区,基于1995年、2005年、2015年的Landsat影像解译数据,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CA-Markov模型和MCE模型,实现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模拟。结合情景分析方法,探讨在"快速城镇化情景"、"现状延续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三种模式下研究区2020年、2035年、205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1)在"快速城镇化情景"下,建设用地急剧扩张,35年间其面积增加了一倍,达到1 390.46km2,且主要来源为耕地,约占转出耕地面积的一半;林地增长十分缓慢,草地和未利用地持续减少,到2050年分别减少了186.58km~2和69.40km~2,未利用地减少了一半。(2)在"现状延续情景"下,建设用地增长仍然较快,2050年增加了347.92km~2,增幅达37.92%;耕地减幅有所下降,林地增加也比"快速城镇化情景"要快,但草地和未利用地仍在持续减少,35年间分别减少了25.9%和44.3%。(3)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草地、未利用地等生态用地不断恢复和增加,到2050年,生态用地总面积占研究区的64%;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得到限制,到2050年其总面积为1 171.42km~2,比同期"快速城镇化情景"减少了219.04km~2;耕地虽有减少,但逐渐趋于平衡,始终保持在6 000km~2以上。因此,"生态保护情景"是研究区未来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较为理想的模式。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土地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0.
为探明乌江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仔鱼的最佳开口投喂时间,在实验室内对肠道贯通后的仔鱼进行了不同饥饿天数(1、3、5、7、9、11)的延迟首次投喂试验,探讨了仔鱼全长、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仔鱼在饥饿条件下初次摄食率在饥饿第5天开始下降,即时病死率在饥饿第1天出现,初次摄食率随饥饿天数的延长而降低,而即时病死率增加。恢复投喂后,全长和体质量的增长值在5 d内与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第7—11天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全长的特定生长率仅在饥饿9 d和11 d后投喂的恢复值与正常组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而体质量的特定生长率在所有饥饿天数下投喂的恢复值与正常组都存在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结合上述结果,建议乌江中华倒刺鲃仔鱼首次投喂的最佳时间在肠道贯通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