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4篇
  7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玉米种子的低温发芽临界温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2.
苹果果实日烧研究Ⅰ日烧临界温度及光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活体苹果果实日烧田间诱导试验表明光照与温度在诱导果实日烧方面同等重要.无光处理的果实即使达到同样的果面临界温度,仍无日烧症状发生.不同品种日烧敏感性有所不同.在试验的3个品种中,凯密欧最敏感(46±0.5℃),其次为嘎拉(48±0.5℃),红富士相对抗性较强(49±0.5℃).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温长时间诱导与高温短时间诱导具有同样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3.
运用HP4284A通过对不同质量样品的实验研究比较,对PZT/YBCO异质结电容值在超导临界温区的跳变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一个物理参数等效电路模型,揭示了PZT/YBCO异质结电容值在超导临界温区跳变行为的起因,给出薄膜的漏电阻,氧化物电极的自电阻及测试所用信号频率与超导临界转变温度区电容跳变幅度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44.
奶牛皮肤较厚,散热困难.荷斯坦牛要求最适宜的外界温度为10-16℃,高于或低于这个临界温度,生理上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在七、八月份气温都居高不下,日平均气温均在30℃左右,极易使奶牛产生热应激.  相似文献   
145.
本研究选用光温敏核不育系Y58S生产用良种为材料,通过光温敏、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繁殖和鉴定装置进行人工控温低温筛选。研究表明,群体中单株间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存在明显分离,随着筛选温度的降低和胁迫时间的延长,群体中仍保持稳定不育的单株减少,而育性恢复正常的单株急剧上升,说明群体中单株间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也存在差异。通过人工低温胁迫筛选可以有效地降低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和提高育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6.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县级粮食播种面积,笔者以浙江省平湖市为例,利用高分一号和RapidEye 卫星的影像数据,通过监督分类提取小麦的大概种植区域,在小麦种植区域范围内分层抽样,在保证95%置信区间95%估算精度前提下,估算浙江省平湖市2015 年小麦种植面积为141.73 km2。该结果与平湖市小麦实际种植面积较为相符,说明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并且结合分层抽样估算县级粮食播种面积的方法是可行的,此方法适用于浙江省县级粮食播种面积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47.
BNS小麦的雄性不育性及其温光特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研究BNS育性及其温光特性,探寻育性转换规律,确定其应用价值。【方法】以BNS和百农矮抗58为试材,进行秋季分期播种和春季播种试验,测定不同播期的育性及其日均温度、日照长度的动态变化和温光效应。【结果】(1)BNS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麦穗蓬松,颖壳开张,有透明感;花药干瘪瘦小、不外挂,无或有极少量无活力的花粉,呈圆败型败育;自交不结实,且不育性能稳定遗传;国内、国际法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79.64%~87.22%、89.89%~102.10%,雌蕊活性正常。(2)BNS温度敏感期为小花原基分化期至雌雄蕊分化期,温度7.4~11.4℃,不育度97.57%~100%(10月17日前播种),高于11.4℃时,育性发生转换,自交结实率随播期的延迟呈现由低(7.71%、9.41%)渐高(70.15%、102.50%)的趋势,不育度则反之;雄性不育性与温度相关密切r=-0.578~-0.866>r0.05/0.01=0.532/0.661;春播BNS的同期温度为15.9℃,自交结实率与对照品种相近,表现正常可育。(3)BNS育性转换时期的自交结实大都集中于麦穗基部、中部,上部几乎不实,与主茎穗比,下落穗易结实,不育性较低。(4)BNS育性变化与光照长度因播期和抽穗前时段的不同表现有所差异,但未有明显的规律。【结论】BNS是光照辅助的温敏型小麦雄性不育系,具有低温不育高温可育的特性。在当地能秋播制种和春播繁殖种子。  相似文献   
148.
牙鲆无水保活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2龄人工养殖牙鲆,采用生态冰温学原理,研究了牙鲆的临界温度、无水保活技术工艺、影响无水保活时间的因子。结果表明:人工养殖牙鲆的临界温度为-0.7~0℃;温度、暂养时间、梯度降温速率、氧气的供应是影响牙鲆无水保活时间的主要因子;采用低温法,牙鲆无水保活52h,成活率100%;60h,成活率90%;低温法明显优于TMS麻醉法。  相似文献   
149.
【目的】以欧洲云杉5年生幼苗为对象,研究其PSⅡ热激后自我修复能力,评估它的PSⅡ在未来气候变暖情况下的热稳定性和热损伤的自我修复能力。【方法】选择3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10个分生株,共计30个分生株,放入人工气候室正常条件下培养,2周后应用hand-PEA和image-PAM检测叶片的荧光参数和影像作为对照。放入38℃培养箱中在低光的条件下预热5 h后,在40、42、43、44、46、48、50、52、53和54℃下分别热激30 mins,每个处理3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1个分生株),应用hand-PEA和image-PAM检测叶片PSⅡ的荧光参数和影像,筛选2个胁迫临界温度。将热激后选择的2个临界温度处理的幼苗,再次放入人工气候室正常条件下培养2周,用hand-PEA和image-PAM继续检测叶片PSⅡ的荧光参数和影像。【结果】1)通过对参数Y(Ⅱ)、Y(NO)和Y(NPQ)荧光影像和动力学曲线研究发现,欧洲云杉在44℃热激胁迫下,达到初始胁迫温度,52℃热激胁迫下达到最大胁迫温度,与草本、木本以及近缘物种植物相比,欧洲云杉PSⅡ的热稳定性都处于较高水平。2)应用image-PAM检测临界温度下PSⅡ荧光参数F0、F_m、F_v/F_m、NPQ、q_L和q_P的影像和NPQ、q_L和q_P荧光动力学参数曲线:44℃短时热激下F_m和F_v/F_m影像减弱,q_L和q-P荧光影像增强,NPQ、q_L和q_P荧光动力学参数曲线高于对照; 52℃短时热激下F_m和NPQ被增强,F_v/F_m、q_L和q_P影像被减弱,NPQ、q_L和q_P的荧光动力学参数曲线低于对照。3)应用hand-PEA进一步检测PSⅡ荧光参数量值的变化,44℃短时热激下,F_v/F_m、OJIP曲线都没有明显变化,仅PIABS降至对照组的79.5%,叶绿素(Chl)吸收和捕获光能的能力、电子的传递、以及电子传递链中心蛋白的活性都没受到明显的抑制,并促进天线色素(Chl)吸收能量(ABC)的光化学反应的能力和荧光淬灭的能力;而52℃短时热激下,PSⅡ的功能已发生明显的抑制,OJIP曲线也出现大幅度的"K"带,F_v/F_m降为对照组的63.2%,PIABS仅为对照组的6.6%,F_m时刻叶绿素(Chl)对光能的吸收和捕获、光化学反应、荧光淬灭和电子传递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的抑制,电子传递链的放氧复合体(OEC)也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预测增温主要抑制了叶片PSⅡ反应中心的活性和受体侧电子传递,改变了PSⅡ反应中心能量流动分配,而对欧洲云杉PSⅡ供体侧的影响较小。4)经过2周的恢复后,在2种胁迫温度下幼苗针叶的荧光参数和影像都恢复到对照的水平,说明欧洲云杉对短期的胁迫有较强的恢复能力。【结论】在未来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欧洲云杉PSⅡ可能有较强的弹性适应生理机制应对极端天气午间的短期高温,它的热激胁迫可承受的温度范围在44~52℃。  相似文献   
150.

霜冻是制约着梨树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探究梨树霜冻指标可为梨树霜冻预报、监测预警及梨树霜冻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防御提供参考。笔者采用人工霜箱开展模拟霜冻试验对梨树开花期及幼果期遭受霜冻的临界温度及临界持续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是梨花器官遭受霜冻的致死温度,‘玛瑙’梨花期遇-3℃低温持续2 h遭受轻度霜冻,持续2.5 h遭受中度霜冻;重度受冻的临界温度及持续时间为-3℃持续3 h及以上、-3.5℃持续时间大于等于0.5 h或-4℃及以下。‘甘泉’和‘新高’的耐冻性差于‘玛瑙’。对于幼果,3个品种的耐冻性差异不大,-2℃持续2~3 h或-2.5℃持续1 h幼果出现轻度受冻;-2.5℃持续2~3 h,-3℃持续1 h为中度受冻,-2.5~-2℃持续4 h、-3℃持续1 h以上为重度受冻。未达到致死温度时,随着持续时间延长,受冻程度增加,幼果直径越小,受冻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