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28篇
  免费   1656篇
  国内免费   2641篇
林业   1672篇
农学   3282篇
基础科学   1139篇
  3776篇
综合类   13171篇
农作物   2499篇
水产渔业   1619篇
畜牧兽医   4458篇
园艺   1327篇
植物保护   582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634篇
  2022年   1179篇
  2021年   1406篇
  2020年   1328篇
  2019年   1322篇
  2018年   847篇
  2017年   1424篇
  2016年   1641篇
  2015年   1257篇
  2014年   1715篇
  2013年   1801篇
  2012年   2298篇
  2011年   2310篇
  2010年   1751篇
  2009年   1730篇
  2008年   1506篇
  2007年   1599篇
  2006年   1365篇
  2005年   1154篇
  2004年   997篇
  2003年   691篇
  2002年   535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296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35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92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4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51.
粤农丝苗既是一个丰抗优综合性状优良的常规水稻品种,同时也是一个优质稻育种亲本,分析其衍生品种的特征特性,可以为优质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粤农丝苗(R1212)作亲本,育成通过审定或授权的水稻品种有 53 个,其中通过国家、省级审定的 43 个,这些品种类型丰富,包括常规稻、杂交稻、香稻等。为阐明粤农丝苗衍生品种的特征特性,选取审定的衍生品种,以它们参加国家、省级区域试验的产量、米质、抗病及抗逆性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均比对照种增产,增幅为 0.46%~10.98%;品质指标除 Q 两优粤农丝苗未定级外,常规稻、杂交稻都可达到优质标准;在抗病性方面,部分衍生品种表现为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但较多衍生品种对这两个主要水稻病害抗性表现较弱;在抗倒力、耐热性鉴定上,粤农丝苗衍生品种均表现抗倒力强,除徽两优粤农丝苗外,其他品种对耐热性表现为较强或强。粤农丝苗衍生品种普遍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稻米品质优、抗倒性和耐热性较强等特点,充分体现了粤农丝苗作为优质稻亲本的“芯”片作用。粤农丝苗主要衍生品种粤禾丝苗、粤金农占、隆晶优 1212、晶两优 1212、隆两优 1212、荃优粤农丝苗、徽两优粤农丝苗都已成为当地的主栽品种,在审定区域内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2.
张盛  蒋守群 《广东农业科学》2022,49(12):124-134
为促进我国黄羽肉鸡种业高效、健康发展,解决目前存在的饲粮浪费、环境污染以及繁殖效能低下等问题尤为关键。总结了关于黄羽肉种鸡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研究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其代谢能、粗蛋白质、主要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精氨酸和异亮氨酸)、维生素(VA、VD、VE)和矿物元素(钙、磷、铁、铜、锌、锰和硒)的需要量,饲料资源评价与利用,生物活性添加剂益生素与益生菌,植物提取物和中草药制剂,抗应激剂应用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较全面的综述,对存在问题和未来研发趋势进行分析。总体来看,近年来在黄羽肉种鸡营养需要量和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但主要集中在产蛋期,研发亮点在于开展黄羽肉鸡代谢能每天需要量与代谢体重、平均日增重和产蛋量的相关性分析,以代谢体重、平均日增重和产蛋量为变量,建立了重型、中型和轻型 3 种类型黄羽肉种母鸡日粮氮校正代谢能需要量析因法预测模型。目前黄羽肉种鸡育雏期、育成期营养及限饲技术研究报道较少,饲料资源评价与安全高效利用技术、繁殖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等仍需进一步突破。  相似文献   
953.
【目的 】探究栽培措施(移栽密度、施氮量)对优质粳稻品种云科粳 5 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方法】采用大田裂区设计,设置 4 个氮肥施用量(N 0、150、240、330 kg/hm2 )和 4 个移栽密度(24 万、30 万、 36 万、42 万苗 /hm2 )处理,测定稻谷产量性状、叶片 SPAD 值、糙米率、直链淀粉、精米率、垩白粒率、蛋白 质、胶稠度等,探究施氮量和栽培密度对粳稻云科粳 5 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 0~330 kg/hm2 范围内, 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分蘖明显增加,高氮条件下个体分蘖数最高,达 18.80 个 / 穴;而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 分蘖逐渐降低;产量随着移栽密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各施氮量处理下,移栽密度为 24 万苗 /hm2 获得最高产 13 308 kg/hm2 。云科粳 5 号在 240 kg/hm2 高氮水平下易取得高产,配合适宜的移栽密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 随着氮肥用量逐渐增加,垩白粒率、垩白度、胶稠度整体呈增加趋势,36 万苗 /hm2 移栽密度在各施氮量下精米 率整体较高,最高达 75.10%。整精米率在高氮和高密度下偏高,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在 240 kg/hm2 和 330 kg/hm2 高施氮量下较高,说明高氮肥会增加米质的糙米率和蛋白质含量。【结论】在施氮量 240 kg/hm2 和移栽密度 24 万苗 /hm2 组合下,云科粳 5 号产量最高达 13 308 kg/hm2 ,米质综合判定二级,为最优组合,可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954.
为科学合理地选用米粉专用早稻品种,以15份早籼稻品种为原料,采用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探讨供试水稻制备的鲜湿米粉的蒸煮品质、质构指标、感官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原料制备的鲜湿米粉的品质差异显著,以株两优4026及煜两优22为原料制作的鲜湿米粉品质较好,断条率和吐浆值低,硬度大,弹性好,咀嚼性强,黏附性低,感官评分较高,分别为78.2、79.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蒸煮品质、感官品质与质构品质各指标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吐浆值、断条率和黏附性为负向评价指标,硬度、弹性、咀嚼性、感官指标及评分为正向评价指标;结合聚类分析,将15个早籼稻品种制作的鲜湿米粉分为品质较优、品质一般和品质较差3大类,其中株两优4026和煜两优22适宜加工成高品质鲜湿米粉。  相似文献   
955.
以鲜质量比7∶3的绿狐尾藻和麦麸为原料混合青贮,分别添加0%、2%、4%、6%的葡萄糖,固定添加植物乳杆菌,测定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糖能显著(P<0.05)降低混合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与总氮质量分数之比,显著(P<0.05)提高乳酸质量分数,降低丁酸质量分数,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显著(P<0.05)降低粗蛋白和粗纤维质量分数,且显著(P<0.05)提高相对饲用价值;当葡萄糖添加量为4%时显著(P<0.05)降低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质量分数;添加0%、2%、4%、6%葡萄糖处理的有氧稳定性分别为>360、226、>360、62 h。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鲜质量比7∶3的绿狐尾藻和麦麸混合青贮中添加2%葡萄糖,混合青贮有更好的发酵品质和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6.
为探索参与农民合作社与提升农户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基于山东省985户蔬果种植类农户调研数据,在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测度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效能基础上,运用内生转换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合作社促进农户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的实现效果。结果表明:参与合作社有助于提升农户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拥有自主农产品品牌的合作社更注重社员的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生产流程培训作为中介渠道提高了合作社实施农产品质量控制行为,但对非品牌合作社质量控制行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强合作社生产质量管理、鼓励合作社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注重合作社流程管理培训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57.
为探究氮肥追施量对不同粒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4 个黑粒小麦(‘运黑161’、‘紫优5号’、‘冬黑1号’、‘临黑131’)和7个白粒小麦(‘品育8012’、‘济麦44’、‘济麦23’、‘晋麦95’、‘石农086’、‘邯农1412’、‘中农175’)品种,设置0(N0)、34.5(N1)、51.8(N2)和69.0(N3)kg/hm2 4个追氮水平(在拔节期追施),测定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含量和氮吸收量、硒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N0相比,追氮均增加小麦籽粒产量,不同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适宜追氮量不同。4个黑粒小麦籽粒产量在N1处理最高,产量增幅为19.4%~30.8%;白粒小麦‘品育8012’、‘济麦23’、‘晋麦95’、‘济麦44’和‘石农086’籽粒产量在N2处理最高,产量增幅为20.8%~85.1%,‘邯农1412’和‘中农175’产量随追氮量增加而增加。2)追氮可增加2种粒色小麦籽粒氮含量,黑粒小麦在N3处理氮含量最高,增幅为4.2%~18.3%,白粒小麦N2处理最高,增幅为3.9%~18.1%。追氮可使黑粒小麦籽粒硒含量增加11.3%~121.8%,白粒小麦籽粒硒含量降低6.7%~83.0%;追氮使黑粒小麦籽粒蛋白含量增幅为0.7%~16.1%,白粒小麦增幅为0.8%~31.7%。3)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指标,在基施氮肥165.0 kg/hm2基础上,黑粒小麦拔节期追氮34.5 kg/hm2,白粒小麦拔节期追氮51.8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58.
森林转型理论提供了全球可能经历的森林恢复途径,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森林数量。文中从广义上提出森林多维转型并重点关注森林质量转型,从森林生长性、树种多样性、结构稳定性和森林健康性4个方面对森林质量进行衡量,通过构建森林转型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对中国南方集体林区10个省(区)(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的森林质量变化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变动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设仍需进一步考察,其变化受多因素驱动影响;目前虽已呈现出转型趋势,但不甚明显,实现森林数量和质量双增仍有很大空间。据此,提出应由单一追求森林数量转变为注重森林质量、由过分追求森林经济效益转变为注重森林综合功能发挥、由传统林业经营方式转变为科技化经营管理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959.
由于室内空气环境是重要的基础生活环境,室内空气品质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科学评价室内空气品质对于保护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室内空气品质评价在评价要素选择和评价方式上各有不同。基于此,针对室内空气品质提出了一种归类综合评价方式,较为全面地涵盖和整合了评价要素,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评价和改善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0.
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及提高造林质量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是当前最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能够起到调节水文的作用,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重视程度。基于此,分析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树种优选的措施,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选种,以及符合水土保持的选择原则两点策略。探讨了山丹县林业重点工程提高造林质量的措施,包括:合理排布林业造林布局、完善造林前准备工作、引入抗盐碱造林技术以及调整林业造林防护管理模式,这些措施对提高山丹县林业造林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