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林业   150篇
农学   418篇
基础科学   36篇
  145篇
综合类   1736篇
农作物   336篇
水产渔业   56篇
畜牧兽医   181篇
园艺   151篇
植物保护   10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45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荸荠秆枯菌(CylindrosporiumeleocharidisLentz)生长发育温度8~35℃,最适于菌丝体生长、产孢的温度为25~30℃,20~28℃孢子萌芽率较高。致死温度46℃10min。病菌在RH75%以上生长良好,其产孢量则随湿度升高而增加。RH81%以上孢子可以发芽,饱和湿度再加水滴时发芽率最高。PH4.50~9.13均较适于病菌生长,产孢量则以在PH6.94~9.13时较多,PH4.20~7.60较适宜孢子发芽。连续黑光灯照射有促进孢子形成和菌丝体旺盛生长的作用。此菌对多种单糖、双糖和多糖都能利用,以蜜二糖、麦芽糖、葡萄糖等产孢量较多。适于病菌生长和产孢的氮源是甘氨酸、DL-α-氨基丙酸和氨基乙酸,脲素较差。  相似文献   
162.
温度与再生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7-1988年用杂交稻汕优63和冈矮63,在重庆市渝北区同一坡面海拔250-450m作中稻种植,使其再生稻在不同的自然温度下生长发育,结果表明:再生季日均温随海拔高度递增而逐渐下降,它与再生稻全生育日数和千粒重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再生苗数、有效穗数、株高、穗长、穗着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等农艺性状以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长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日均温与再生稻单产亦呈显著正相关。据此提出重庆地区中迟熟杂交稻品种再生稻稳定较高产量的适宜种植区海拔高度上限约为340m,其对应的年均温为17.8C,稳定通过10C初至连续5d≥22C终日间的日均温为22.8C。  相似文献   
163.
本文以山东省惠民县为例,采用1984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04年土壤调查的实测数据以及历年农户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过去25年来惠民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对该县养分平衡和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惠民县种植业结构由以粮棉为主演变为以棉粮菜为主;该县的养分平衡状况为氮盈余6089~19405t,磷盈余259~7001t,钾亏缺2532~6712t;该县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57%、22%、303%,速效钾含量则降低了6%。种植业结构的改变影响了农田氮、磷、钾养分的投入,进而影响到整个县域的养分收支平衡和土壤的养分含量,因此如何合理进行作物种植布局并优化不同种植体系的施肥技术将成为今后区域农业生产优质高效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4.
蔡健  兰伟  李飞天  罗瑞丽  闻峰 《核农学报》2007,21(2):116-119
利用AFLP标记和2年田间试验对皖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以AFLP标记在20个品种之间扩增的172条多态性位点数据,采用Nei和Li的方法,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同时,以2年田间试验得到的品种株高、穗长、小穗数、小穗密度、千粒重、护颖长短、粒长和粒宽等表现型性状平均数经正态标准化后,采用欧氏距离计算品种间遗传距离。基于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与系谱分析基本一致,把系谱来源不清的品种划分到相应的类群。若以整个遗传距离的总平均数作尺度对聚类图的结果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6类。Mantel检测表明,AFLP标记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和表现型计算的遗传距离矩阵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r=0.8260,t=11.325),证明AFLP标记是检测品种间遗传差异的有效方法,可为小麦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还证实,一个骨干亲本与由其衍生出来的品种(系)之间的遗传差异一般较小。  相似文献   
165.
氟磺胺草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氟磺胺草醚广泛应用于大豆田防除阔叶杂草,其长残留问题十分严重,微生物降解是解决氟磺胺草醚残留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高压富集的方法,从长期施用氟磺胺草醚的田间土壤中,分离筛选出6株能够以氟磺胺草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菌,其中一个菌株在查氏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d,对40mg a.i./L氟磺胺草醚的降解率为92.13%。通过形态特征鉴定并对该菌株18S rRNA的部分序列进行基因测序,对其在系统发育分类学上的地位加以分析,同时研究环境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为真菌,初步鉴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实验室命名为TZ1985。菌株TZ1985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pH值为7.0,生长最适葡萄糖含量为0.6%,生长最适氟磺胺草醚的浓度是10mg a.i./L。  相似文献   
166.
受雨害小麦籽粒物性与吹泡特性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经粒径分级和重力分选,吹泡特征值发生了变化。由于粒径较大的籽粒较易受到雨害,影响其品质,粒径分级后,其吹泡特征值变化显著,分级效果明显。再经重力分选后,从分选出口I~V试样的容重依次增大,并且随着容重增加,吹泡特征值出现不同趋势,分选效果有明显差异。籽粒容重与弹性(P)和配置比(P/L)呈显著正相关,与延伸性(L)和延伸能力(G)呈显著负相关性,而与烘焙强度(W)和弹性指数(Ie)的相关性不明显。采用密度的线性模型描述吹泡特性可达到很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167.
两系法籼粳亚种间杂交稻产量因素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选育产量因素高度协调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有必要对其穗料结构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对24个两系法籼粳亚种间组合的产量因素与产量的遗传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亚种间杂交稻单株粒重显著高于品种间杂交稻,24个组合中有6个组合与汕优63比有正向竞争优势;产量因素中,每穗总颖花粉,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粒重的遗传相关系数为正值并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8.
以3个不育系川香29A(A1)、珍汕97A(A2)、Ⅱ-32A(A3)和8个新恢复系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分析11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1)大多数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即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且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2)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3个性状,恢复系对gca方差的贡献比不育系的大,而不育系在粒长、粒宽、长宽比、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胶稠度等性状上对gca方差的贡献比恢复系的大。糊化温度这两性状,恢复系和不育系对gca方差的贡献相近。(3)广义遗传力(h2B)降序排序为:粒长、长宽比、垩白率、粒宽、糊化温度、胶稠度、整精米率、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精米率、垩白度,变幅在93.36%~38.13%之间;狭义遗传力(h2N)降序排序为:粒长、长宽比、垩白率、糙米率、糊化温度、整精米率、垩白度、胶稠度、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变幅在82.3%~17.32%之间。大部分性状的(h2N)与(h2B)的趋势是一致的。(4)gca效应值在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和同一亲本不同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亲本中A1、R8、R7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9.
玉米株型性状的基因效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世代分析方法对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模型、基因效应及其与亲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月组合的60个性状中分别为10个和22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伟模型。  相似文献   
170.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间及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鹏  郭建夫  汤能  何蔼如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439-11441
采用5个不育系(湛A、双青A、万金A、22A、珍汕97A)、5个恢复系(R128,R122,R46-1,R15,直龙)按5×5NCII遗传设计杂交配制25个杂交组合。在2005年晚季对杂种F1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与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整精米长宽比与整精米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整精米宽呈极显著负相关;垩白粒率与整精米长、整精米长宽比、垩白面积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与整精米宽及垩白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蒸煮品质与其他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是很密切,但直链淀粉与糊化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②株高、有效穗数与各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不是很强,除株高与整精米率达到极显著外其他性状间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穗长与整精米宽、垩白粒率间均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但与整精米长宽比呈显著正相关;粒长与垩白粒率间、粒宽与垩白面积间、粒长宽比与垩白粒率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粒宽与垩白粒率则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