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7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491篇
林业   372篇
农学   226篇
基础科学   435篇
  1864篇
综合类   2261篇
农作物   116篇
水产渔业   782篇
畜牧兽医   548篇
园艺   112篇
植物保护   570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88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364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574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342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26篇
  2005年   260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71.
黄河流域典型灌区灌溉节水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河流域上下游2个典型灌区为背景,针对灌区有其农业水管理现状,开发了灌溉节水策略分析决策支持系统(DSS)原型。DSS是一个规划工具,通过对不同策略下田间配水及供水系统的模拟分析及综合决策,寻求最优的策略集合,以达到节约灌溉用水量、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及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该DSS系统主要用于黄河流域灌区提高农业水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也可用于评估灌区续建配套及土地最佳利用方案等方面。  相似文献   
72.
针对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河北段的输水能力进行了研究。渠段的输水能力是指渠段所能通过的最大入流量,即渠段的首端断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流量。根据引黄济津应急调水工程近4年的实测数据,构建了适于干河床水流推进过程渗漏损失的改进模型、小水深情况下的糙率加大模型,并采用均匀试验优选方法对水力参数进行了反演,利用非恒定流模型对引黄济津河北段渠系输水能力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渗漏损失改进模型、小水深情况下的糙率加大模型是合理的,反演得到的参数是精确的;由于在水流推进与涨水阶段渠床的非稳定渗漏起了较大作用,所以各渠段的输水能力在非稳定输水阶段比稳定输水阶段稍大。输水能力的计算结果可以为引黄济津未来几年的输水规划与调度提供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73.
单位线方法在水文计算及洪水预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至今仍然是汇流计算的重要工具。以沿渡河流域为研究背景,分别采用分析法及矩法推求了该流域的时段单位线,并分别用这两种单位线模拟了该流域的同次洪水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分析法得到的单位线更加适合该流域的洪水计算。最后,在详细分析两种方法误差来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4.
为了研究上游有调洪水库的小流域洪水过程,在确定下游河道洪水流量应包括区间洪水流量和水库泄洪流量的基础上,通过将流域洪水的主峰过程概化为且角形变化过程的方法,得出了错峰时间的计算公式,从而,提出了小流域洪水计算的简化方法。  相似文献   
75.
河网水流模拟编程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扩展的圣维南方程组和有限差分方程组为基础,对河网进行合理的编码,采用Preissmann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采用河网矩阵标识法的三级解法编制河网非恒定流的计算程序求解各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  相似文献   
76.
依据内陆河流域不同区域在水资源条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水资源利用途径等方面的差异性,以及时序上水资源的利用规律,提出了旨在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水资源优化分配方法。通过在黑河流域的实例应用,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7.
为探究宁夏南部山区自然降水条件下露地青花菜的最佳补灌灌溉方案,采用大田田间对比试验,设置5个补灌水平,在宁夏原州区冷凉蔬菜基地开展补灌水平对土壤水分分布、青花菜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花菜全生育期自然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份,且占全生育期降雨量的78.49%,此月份无需补灌即可满足生育后期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处理青花菜生育期内土层深度20 cm处土壤含水率总体表现为W5(27mm·667m-2)>W4(22.5mm·667 m-2)>W3(18 mm·667 m-2)>W2(13.5 mm·667 m-2)>W1(9 mm·667 m-2),补灌后各处理土壤含水率均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5%以上;补灌灌溉水平对青花菜花球产量性状、营养品质均有显著影响,W3处理经济总产量最高,达1524.10 kg·667 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6.28%~33.24%;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最高,W3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W1、W4和W5处理24.46%、12.20%、21.41%,W3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W135.78%,且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质量分数也较高,分别为6.26 g·100 g-1和9.57 mg·100 g-1。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青花菜膜下滴灌最优补灌方案为补灌灌溉定额为69 mm,苗期-莲座期补灌灌水2次,灌水量为33mm,莲座期-球前期补灌灌水2次,灌水量36mm,结球前期-采收期补水主要依靠自然降雨。该结果可为本区露地冷凉青花菜夏季栽培产量的积累与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8.
太湖流域殷村港沉积物中营养元素及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12年8月沿殷村港共采集17个样点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其中的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殷村港沉积物中TN、TP和TOC含量均值分别为2.11、1.56、27.75 g·kg-1,沉积物中TOC与TN环境行为近似,说明TN的沉积与有机物的沉积相伴随;C/N及营养元素评价表明殷村港外源污染输入显著,有机氮污染严重;地累积指数评价显示殷村港Cu污染水平处于"中-强"污染等级,其次是Pb及Zn处于中度污染,Cr及Ni基本属于无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79.
枸杞中总黄酮的分析方法及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回流提取法提取宁夏枸杞中的总黄酮。通过正交试验,对影响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和固液比进行优化。通过试验研究发现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0h,乙醇浓度70%,固液比为1:20。此法为枸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0.
Hydroelectricity is increasingly used worldwide as a source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many mountain ranges have dozens or hundreds of hydropower plants, with many more being under construction or planned. Although the ecological impacts of large dams are relatively well known, the effects of small hydropower plants and their weirs have been much less investigated.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water diversion of small hydropower plants on fish assemblages in the upper Ter river basin (Catalonia, NE Spain), which has headwater reaches with good water quality and no large dams but many of such plants. We studied fish populations and habitat features on control and impacted reaches for water diversion of 16 hydropower plants. In the impacted reach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lower presence of refuges for fish, poorer habitat quality, more pools and less riffles and macrophytes, and shallower water levels. We also observed higher fish abundance, larger mean fish size and better fish condition in the control than in impacted reaches, although the results were species‐specific. Accordingly,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also affected, with lower relative abundance of brown trout (Salmo trutta) and Pyrenean minnow (Phoxinus bigerri) in the impacted reaches and higher presence of stone loach (Barbatula quignardi) and Mediterranean barbel (Barbus meridionalis). Our study highlights the effects of water diversion of small hydropower plants from the individual to the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 levels but probably underestimates them, urging for further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of these ecological impa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