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分析西农萨能奶山羊不同微卫星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型组合在多胎性状形成中的贡献率,探索优良基因的遗传聚合效应。【方法】利用微卫星标记与群体系谱记录,以优秀多胎个体为研究起点,上溯亲代,跟踪子代,检测典型优秀母羊个体的基因型组合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在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中找到A3A7、B1B6、C1C5和D5D94对产羔率具有正效应的标记,以及A1A5、B4B9、C2C6和D4D84对产羔率具有负效应的标记。基因型组合A3A7B1B6C1C5D5D9的聚合效应值最高(P<0.05);分析比较几个基因型对产羔数的聚合效应值可知,D5D9较D4D9高5.11%,A3A7较A1A6高15.32%,C1C5较C2C6高8.11%,B1B6较B5B10高8.50%,D7D10较D4D9高10.09%,D5D9较D1D5高15.62%,D4D9较D1D5高11.08%,D2D6较D1D5高39.64%。【结论】在亲代到F1代的基因传递过程中,基因型组合具有明显的聚合效应;在F1代到F2代的基因传递过程中,基因型组合出现了明显的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32.
为了解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的叶片功能、干物质积累及运转等特点,为其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提供依据,选用西农979及大穗品系西农9814为试验材料,以小偃22为对照,对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及干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抽穗期,西农979最大单茎叶面积为72.78cm2,对照小偃22最大单茎叶面积为101.69 cm2;西农979叶片衰老较快,在5月25日几乎没有绿叶面积,而对照小偃22绿叶延迟至6月1日;西农979旗叶叶绿素含量也比对照小偃22低,但西农979单茎干物质积累和对照小偃22相当;在灌浆成熟期,西农979单粒重显著高于对照,成熟后西农979比对照增产7.4%。由此说明西农979叶片光合速率高,开花后光合产物向籽粒中运转快。后期光合时间短是西农979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可在扬花期采取叶面喷肥来延缓叶片衰老,维持后期叶片光合功能,扩大花后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33.
通过对玉米杂交种西农 1 1号的亲本 WN11与西黄改进行的播期试验和雌、雄穗分化观察 ,掌握了两个自交系的穗分化及吐丝、散粉规律 ,明确了自交系 WN11雌雄不协调及西农 1 1号正、反交制种均需先播母本的内在原因 ,确定了西农 1 1号正、反交制种播期调节及花期预测的叶龄指标。  相似文献   
34.
以陕西省千阳县萨能羊种羊场的产奶羊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5个胎次87只产奶羊的新鲜乳样,用气相色谱仪和乳成分测定仪分别测定了鲜乳的中、短链脂肪酸组成和乳成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胎次间丁酸(C4∶0)、己酸(C6∶0)、辛酸(C8∶0)和葵酸(C10∶0)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胎次对月桂酸(C12∶0)和肉豆蔻酸(C14∶0)含量的影响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长链脂肪酸中除亚油酸(C18∶2)含量在胎次间无显著差异(P>0.05)外,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油酸(C18∶1)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成分中乳糖含量在不同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乳脂含量、乳蛋白含量、乳中干物质含量、乳中非脂固形物含量在不同胎次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5.
在密集笼养、频繁应激的条件下,对60只白莱航鸡在其日粮内分别加入“西农 A.S”添加剂和铁血矿物精等,进行间断或长期饲喂。通过对供试鸡的血浆皮质醇、皮质酮、血糖、白细胞数等项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长期饲喂“西农 A.S”添加剂的产蛋率较对照组和铁血矿物精组提高9.9—14.4%;蛋料比提高16—25.9%。同时,皮质醇和皮质酮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作者认为,血浆皮质醇浓度可作为判定禽类应激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6.
【目的】克隆西农萨能羊凝乳酶原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对表达产物凝乳酶原复性后进行活性检测,为西农萨能羊凝乳酶制剂的微生物发酵生产奠定基础。【方法】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萨能羊原种场新生公羔羊的皱胃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方法获得西农萨能羊凝乳酶原前体的编码序列,纯化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JM109,通过双酶切和序列测定,获得了凝乳酶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将该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菌pET-30a/Chymosin,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进行凝乳酶的小量表达、大量表达、Western杂交鉴定、纯化、复性和活性测定。【结果】通过RT-PCR方法获得了西农萨能羊凝乳酶原前体的编码序列,并构建了重组菌pET-30a/Chymosin;通过体外原核表达获得了西农萨能羊凝乳酶原,将酶原进行复性后测得重组菌酶活力为93.2U/mL。【结论】利用西农萨能羊凝乳酶原基因,通过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和体外表达可以得到凝乳酶原,通过蛋白纯化和复性可得到有活性的凝乳酶。  相似文献   
37.
构建了山羊基因组文库,为筛选山羊乳蛋白基因,构建山羊乳蛋白基因定点整合的转基因敲入载体奠定基础。全血提取基因组DNA,Sau3AΙ部分酶切,分级分离回收15~23kb片段,将片段插入LambdaBlueSTARBamHΙvector,连接并包装后,NotI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文库滴度为3.4×106;共得到1.7×106个有效克隆,插入片断长度在15~23kb范围,成功构建了西农萨能奶山羊基因组文库。  相似文献   
38.
番茄新品种西农206是以自交系B7为母本、自交系B23为父本配制的杂交一代良种。属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低温坐果率高,连续坐果能力强,平均单果质量230~260 g,产量113 635.5 kg/hm2;果色粉红、扁圆形,无绿肩,果柄短,大小均匀,外形美观,商品性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9%,VC含量12.6 mg/100 g;果实硬度大,耐贮运,货架寿命长;抗番茄烟草花叶病毒(ToMV),耐黄瓜花叶病毒(CMV),对早疫病和叶霉病有一定抗性,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39.
试验通过研究补饲不同粗蛋白质(CP)水平精料对西农萨能奶山羊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旨在筛选出羔羊培育阶段适宜的补饲精料CP水平。选取日龄、体重相近,同质性好的健康西农萨能奶山羊羔羊60只(公羔40只、母羔20只),按性别随机分为4组,M16、M20组为公羔,每组20只,F16、F20组为母羔,每组10只。M16、F16组饲喂CP水平为16%的粉料,M20、F20组饲喂CP水平为20%的粉料。试验期18周,每2周测定羔羊的体重、体尺指标,定期采集血液样品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20% CP组羔羊体重有大于16% CP组羔羊的趋势,公羔更为明显,18周龄时,20% CP组羔羊的体高、尻高、尻长、体斜长、胸深、胸围均高于16% CP组羔羊,性别因素对羔羊的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公羔表现出较快的生长趋势。补饲不同CP水平的粉料对大部分血液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高CP水平日粮易引发羔羊腹泻,因此在羔羊培育时要严格控制给料量。与16% CP的精料相比,20% CP的精料作为羔羊补饲料更有利于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0.
叶面施肥对小麦品种西农2000抗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研究叶面肥对小麦品种西农2000旗叶叶片衰老及产量的影响。设置4个施肥处理:CK(叶面喷清水750L.hm-2)、T1(w=46%尿素15kg.hm-2)、T2(w=96%磷酸二氢钾2.25kg.hm-2)、T3(w=46%尿素15kg.hm-2+w=96%磷酸二氢钾2.25kg.hm-2),分别在花后5d和10d各喷1次。测定分析各处理下西农2000旗叶叶绿素质量分数和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种叶面肥喷施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西农2000的产量,T3、T1和T2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8.4%、6.4%和5.3%,其增产效应系由千粒质量和穗粒数增加所致。3种叶面肥喷施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小麦品种西农2000旗叶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极显著提高其旗叶叶绿素质量分数、SOD和POD活性,其中T3处理效果更佳。这些生理特性的改善有助于延缓叶片衰老,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