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6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2226篇
林业   56篇
农学   1678篇
基础科学   91篇
  628篇
综合类   3118篇
农作物   270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59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152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37篇
  2017年   223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302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456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478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466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28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8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为皖麦50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产量水平下皖麦50群体的分蘖动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皖麦50冬前单株茎数与叶龄的回归方程为Y=0.1531e0.6199x;冬前出叶数与总积温的回归方程为z=1.199 10.0042∑1;冬前单株分蘖数与积温的回归方程为y=0.01531e0.01281∑τ;穗粒数和穗粒重与单株穗数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1=36.20+1.7546x和y2=1.390+0.0682x;株高与蘖住高度的回归方程为y=87.6054—1.9791x。当B基本苗为170万~220万/hm2,冬前单株分蘖数为5.5~6.5,群体总头数为950万-1050万/h2,单株成穗数为3.8,总穗数为632.91万/hm2时,皖麦50群体协调、高产。当有效穗数为600万一675万/hm2,穗粒数为33~35粒,千粒重为40~42g时,皖麦50的产量在7500kg/hm2以上。[结论]该品种高产稳产且易干蔷培营弹.在.准北抽.区及苦淮南片砉区有宦辑的庸用莆号.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水肥调控下小麦拔节后低温冷害对其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灌2水(越冬水、拔节水)和灌1水(越冬水)比不灌水平均穗粒数分别增加25.81%和19.89%;施用专用有机肥比不施平均穗粒数增加6.53%。  相似文献   
83.
本文利用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区域站大田物联网冬季温度、湿度、积温等的气象数据,分析了漯河麦区冬季变暖气象条件下对小麦播种时期、播种量、群体发育,个体发育、产量三要素、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的影响,提出了应对暖冬的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84.
 用"中国春"单体系和抗锈品种"丰抗2号"杂交,对其抗病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丰抗2号对条锈菌小种25号的单显性抗病基因位于5B染色体上;对叶锈菌小种38号的单显性抗病基因位于5A染色体上。位于5B和5A染色体上的两个分别抵抗条锈和叶锈病的基因可能是新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85.
 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在华东地区对多菌灵已出现了高水平抗药性。本文报道了F.graminearum对多菌灵的敏感性基线及其抗药性菌株生物学特性。离体条件下多菌灵对100个野生敏感型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分别为0.5748±0.0133 μg/ml和 < 1.4μg/ml。而对50个抗药性菌株的平均EC50和MIC值则分别为9.2375μg/ml和 > 100 μg/ml。在麦穗上多菌灵对50个敏感菌株和抗药性菌株防效的平均EC50分别为282.6 μg/ml和 > 2 000μg/ml。从田间获得的抗多菌灵菌株对苯菌灵、噻菌灵、甲基托布津表现交互抗药性,但不同于室内突变菌株,对乙霉威不表现负交互抗药性。抗药性菌株的无性和有性繁殖后代以及在无药培养基上菌丝体转代培养后,抗药水平保持不变。抗药性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等与敏感菌株相比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86.
条锈菌侵染早期小麦叶片RNA和rRNA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示踪方法研究了条锈菌侵染早期小麦叶片的RNA和rRNA合成。结果表21h期间,表现不亲和性反应的叶片总RNA合成有所增加,而亲和性反应寄主叶片则低rRNA合成未受侵染影响。在接种后39~45h期间,只有呈亲和性反应的寄主叶片RNA和大幅度增加。对rRNA各组分合成的测定表明条锈菌侵染所影响的只是大分子量rRNA,胞质和叶绿体rRNA的合成也存在差别。文中讨论了上述变化的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87.
88.
Attachment and adhesion of conidia of a wheat-isolate of Stagonospora nodorum to leaf and artificial surfaces was studied. Attachment of conidia was a non-viable process, separate from adhesion, that occurred rapidly and irreversibly. Attachment involved conidial-surface carbohydrates and was partially influenced by surface hydrophobicity. The subsequent adhesion, via the secretion of extracellular matrix from conidia, was a viable process that induced the complete cover of conidia in response to wheat leaf surface components containing epi-cuticular wax and to a lesser extent to barley but inducing only partial covering on glass. Results suggest that specific surface components from the compatible host promote rapid attachment and adhesion of S. nodorum conidia.  相似文献   
89.
地面高光谱和低空遥感监测小麦白粉病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手持式高光谱仪和基于数字技术的低空遥感系统,对不同严重度小麦白粉病冠层光谱反射率进行了测定,同时调查病情指数,分析不同时期地面平台光谱反射率与病情指数及低空遥感平台反射率与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ble index,NDVI)相关性。结果表明,地面光谱测量冠层光谱反射率和低空遥感数字图像反射率与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在灌浆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就地面测量结果而言,近红外波段的相关性高于绿光波段,相关系数分别为0.79和0.54;低空遥感数字图像红、绿、蓝三波段中,相关性依次降低,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75和0.62;而且低空遥感图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也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蓝、红、绿波段,相关系数依次为0.70、0.68和0.54。这表明利用遥感非破坏性监测小麦白粉痛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对于小麦白粉病发生面积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与主要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与其分蘖力、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的相关均不显著。水稻品种抗稻瘿蚊与其主要农艺性状并无矛盾,在抗稻瘿蚊育种中可以选育出高产且抗性强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