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7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429篇
林业   278篇
农学   669篇
基础科学   141篇
  260篇
综合类   2063篇
农作物   549篇
水产渔业   146篇
畜牧兽医   303篇
园艺   132篇
植物保护   9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85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43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以五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与9个测验种所配制的组合为供试材料,以小区均数为单位,将两季均数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型对五个群体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体GP-5和GP-3主要产量性状及其GCA表现较好,优良个体出现频率较高,具有较大改良利用潜势;群体GP-4虽主要产量性状均值偏低,GCA正向效应值偏小,但植株较矮,穗位较低,通过GCA改良和SCA选择有一定利用前景;群体GP-1和GP-2植株穗位偏高,主要产量性状的GCA均为负值,育种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192.
卜庆梅  颜宁  邱秋春  马瑞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81-11082
通过固体斜面培养、平板培养和液体培养等方法,对4个灰树花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tGf-4在菌丝长势、抗霉能力、耐高温能力、菌种间拮抗能力以及不同C/N比菌丝生长状况等方面表现出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193.
高油玉米杂交种由高油玉米自交系和普通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而成,高油玉米育种的核心仍然是杂种优势的利用。为了高油玉米育种的亲本选择和组合配制提供理论依据,以3份高油玉米新种质为父本,自选的4份普通自交系为母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12个F1组合为供试材料,对其子粒油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自交系,不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表现不同。XGY003、YZ141B、H195-2具有油分含量一般配合力较高的自交系。C279、YZ141B、H195-2自交系的蛋白质一般配合力较高。XGY003、XGY020、C279、H78-3自交系的淀粉一般配合力较高。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容易产生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但双亲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也不一定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就高。本试验没有发现3个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都高的自交系。综合看来,3份高油玉米种质中XGY003油分含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4份普通自交系中YZ141B、H195-2油分含量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这3个自交系在长治地区玉米育种中可作为高油玉米自交系加大利用,以选出油分含量较高的优势组合。C279、YZ141B、H195-2自交系的蛋白质一般配合力较高,XGY003、XGY020、C279、H78-3自交系的淀粉一般配合力较高,在以后玉米育种中可作为特用玉米自交系作进一步的改良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4.
试用特殊配合力进行玉米种质分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 18个高配玉米自交系 ,按Griffing方法Ⅳ组配 153个杂交组合进行 1年多点试验 ,对子粒产量进行一般配合力 (GCA)和特殊配合力 (SCA)分析 ,直接以特殊配合力作为配合距离 ,按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 ,其结果将 18个自交系分为 10类 :Ⅰ (Lancaster类 ) :Mo17、齐 30 2 ;Ⅱ (唐四平头类 ) :黄早 4、京 7黄、掖 515;Ⅲ (改良Reid类 ) :掖 8112、郑 32、铁 792 2 ;沈 50 0 3、掖 4 78;Ⅳ(旅大红骨类 ) :丹 340、E2 8;Ⅴ :综 31;Ⅵ :自 330 ;Ⅶ :掖 10 7;Ⅷ :获白 ;Ⅸ :掖 52 10 6 ;Ⅹ :矮金 52 5。并介绍了Griffing方法Ⅳ模型Ⅰ配合力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 ,根据SCA效应值和种质血缘对分类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5.
17个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玉米地方种质选系的配合力,可以为探明自交系的应用价值提供技术支撑。选用11个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17个玉米地方种质新选的自交系的配合力、杂种优势以及主要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GCA表现突出,且构成产量因子性状GCA表现也较好的新选自交系有P1-1、P1-16和P1-14;SCA值高、杂种优势强的组合是P2-4×P1-10;在株高、穗位高、穗行数等4个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穗长、秃尖长、百粒质量等5个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因此,对于高产组合的选配,至少要选择1个GCA高的材料作亲本,并在此基础上兼顾SCA的选择,而利用地方种质选系则应根据性状遗传特性决定其选择时期和选择强度。  相似文献   
196.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 4× 4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胚状体发生能力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多数F1的胚产量与具高胚发生能力的亲本相近 ,部分F1的胚产量与双亲中亲值接近。胚状体发生能力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高胚发生能力由显性核基因控制。广义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97 2 %和 81 1%。由Lisandra(高胚发生能 )×Kamikita(低胚发生能 )的F2 群体胚发生数的分离结果得出小孢子胚状体发生能力由具加性效应特点的两个基因位点控制  相似文献   
197.
陆地棉×亚洲棉F_0成胚频数主要受母本陆地棉的影响,不同的7个陆地棉品种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成胚频数高的6901和朝阳1号,单铃子棉重、单铃种子数、子指一般配合力亦均高;而成胚频数低的6913和黑山棉,上述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也均低.在7个父本亚洲棉中,与陆地棉杂交当代成胚频数高的束鹿白花和完紫,其子指的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因此,选择单铃子棉重、单铃种子数、子指一般配合力较高的陆地棉作母本与子指一般配合力较高的亚洲棉作父本杂交,可以显著提高种间杂交当代的成胚频数.  相似文献   
198.
利用3个耐盐小麦品种和4个普通丰产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混配法等量混配成12个二系混合种,在花碱地上研究了小麦二系混舍种的混合优势及其7个成员品种的生态组合力。结果表明,小麦二系混合种的混合优势普遍存在,且组合间的混合优势差异显著,平均优势幅度为—4.5%~20%,超亲优势为—12.3%~16.8%;生态组合力分析表明,成员品种间生态组合力差异显著,同一成员品种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态组合力表现亦有差异。因此,在混配小麦二系混合种时,应选择生态组合力好的成员品种进行混配,这样会选出混合优势强的高产二系混合种。  相似文献   
199.
1979~1987年,以朝鲜地一号(粳)为母本,印度杰雅(籼)为父本杂交后,用其F_1与垦77-9复交,经6代培育成晚品-28水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好、产量三要素搭配合理、抽穗早灌浆期相对长、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佳等优良经济性状。产量高而稳,一般亩产550~600kg,高产地块达750~800kg,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0~15%。目前已在河北省大面积种植,在天津、北京和山东等省市大面试种成功。  相似文献   
200.
Inheritance of bacterial wilt resistance in tetraploid potato was investigated in segregating progenies of parent clones with resistance derived from different specific sourc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adaptation. A race 1 and a race 3 isolate of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were used to test the resistance under warm temperatures. Results obtained indicated partial dominance of resistance. Significant general and specific combining abilities showed that both additive and non-additive gene actions are important in conditioning resistance expression. There was evidence that epistasi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on-additive gene action in the inheritance of resistance. Other aspects of the resist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breed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