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53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赵秀兰  李秋阳 《植物保护》2015,41(5):192-196
为掌握滇西南沧源县白背飞虱种群发生特点,2010-2013年,采用田间调查和灯光诱测法研究白背飞虱越冬特征和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白背飞虱成、若虫可在再生稻、落粒稻、早稻秧苗和稻桩上越冬,但虫量较少,最高756头/667m2,且主要在海拔1 244m以下区域。灯下成虫始见期为3-4月,终见期一般为11月。灯诱出现双峰现象,第一高峰期5-6月,第二高峰期9月。4年灯下累计总虫量依次为17 764、8 157、18 590、2 538头。田间白背飞虱种群第1、2代高峰期在4月下旬-5月下旬、6月中下旬。2010-2013年,田间发生程度依次为重发生、中等发生、重发生和中偏轻发生年。建议加强秧田和5-6月主害代的监测,这两个时期虫口数量是决定是否需要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2.
以TN1为供试水稻品种,研究了稻株挥发物在褐飞虱、白背飞虱寻找寄主及调节两种飞虱种内种间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健康稻株挥发物对褐飞虱、白背飞虱具有明显的引诱作用。当稻株被一种飞虱为害12 h后,其所释放的挥发物对另一种飞虱有明显的引诱作用,但对同种飞虱则无显著的吸引或驱避作用。随着为害程度的加重(为害1 d以上),两种飞虱均避开虫害株而趋向健康稻株。  相似文献   
163.
为了解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乙烯响应因子(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ERF)在植物诱导抗虫反应中的作用,通过克隆1个水稻ERF转录因子基因OsERF7,并结合分子生物学、反向遗传学及生物测定,探究其在水稻防御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为害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机械损伤处理与褐飞虱产卵雌成虫为害均能在中后期诱导OsERF7的表达。沉默OsERF7能显著降低水稻上褐飞虱及白背飞虱卵的孵化率,并延长褐飞虱卵的发育历期;与野生型水稻相比,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沉默突变体品系R1和R30上的卵孵化率分别只有野生型水稻上的62.5%~68.3%和68.0%~76.0%,褐飞虱卵的发育历期则延长0.37~0.45 d。沉默OsERF7不影响褐飞虱产卵雌成虫为害诱导的水稻防御相关信号分子—茉莉酸(JA)、水杨酸(SA)、乙烯(ET)和过氧化氢(H_2O_2)的含量。表明转录因子OsERF7作用于防御相关信号途径的下游,并且负调控水稻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4.
水稻白背飞虱虫害的单叶高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试水稻白背飞虱主害代期间叶片的高光谱数据,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叶片反射光谱与白背飞虱百株虫量进行相关分析,确定了514~602nm,697~1339nm,1501~1749nm及2 101-2 299nm为白背飞虱虫害的4个敏感波段,并基于这些敏感波段,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反演白背飞虱虫量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5.
【目的】研究云南富宁县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地及其降落机制,为白背飞虱的早期预警和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HYSPLIT4.8对2010年云南富宁县早期3次灯下主要迁入峰进行了轨迹模拟,并运用气象图形处理软件GrADS对迁飞高峰期进行气象背景分析。【结果】云南富宁县白背飞虱5月上旬开始大规模迁入,迁入高峰期在5月中下旬。2 000m高度轨迹能有效的模拟白背飞虱迁入途径。【结论】云南富宁县白背飞虱早期迁入虫源主要来自缅甸中部,部分来自泰国北部和越南北部。偏南及西南气流为白背飞虱大规模北迁提供了运载气流。风向切变、低温屏障及降雨是迫使白背飞虱大规模集中降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6.
为了给重庆秀山县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及异地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90年以来该地区水稻预测圃两种飞虱发生的历史资料,较系统地研究了两种飞虱在该地区的发生及迁出规律.结果表明,该地田间稻飞虱为害呈明显双峰型,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前后发生均重.在20世纪90年代,褐飞虱田间发生高峰期主要在8月上、中旬,近10年高峰期集中在8月下旬,白背飞虱在20世纪90年代田间发生高峰日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近10年高峰日集中在7月上旬;1990年-1999年,褐飞虱长翅型田间发生高峰期主要在8月中旬,近10年高峰期在8月下旬;1990年-1999年,白背飞虱长翅型田间发生高峰期主要在7月中旬和8月上旬,近10年高峰期在7月中、下旬.表明近20年,褐飞虱田间发生高峰期延迟,白背飞虱高峰期提前;褐飞虱迁出峰期延迟,白背飞虱迁出峰期提前.  相似文献   
167.
168.
169.
稻飞虱和纹枯病化控的策略及复合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田间小区和网室盆栽试验,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混合发生的化控策略及复合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水稻孕穗期(7月上中旬)用高效、长效、安全药剂扑虱灵和粉锈灵混合防治的“治前控后”化防策略保产效果最佳。试验证明,稻飞虱和纹枯病对水稻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组建了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虫量(X_(1-2))、纹枯病病株率(X_3)的复合为害损失及动态经济阈值模型。经田间小区、大田应用检验,不仅防效高,保产效果好,而且减少施药次数,保护了天敌,三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0.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耐性和抗生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