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7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583篇
林业   127篇
农学   1321篇
基础科学   6篇
  193篇
综合类   2101篇
农作物   613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523篇
园艺   408篇
植物保护   88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90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30篇
  2015年   260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33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393篇
  2010年   350篇
  2009年   316篇
  2008年   376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3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004初从正常鸭群中分离到一株鸭源禽流感病毒,命名为A/Duck/HN/4/2004(H6N2)。经对血凝素基因(HA)序列分析发现HA基因全长为1744bp,共编码566个氨基酸,在裂解位点仅含一个碱性氨基酸-精氨酸(R),符合LPAIV的标准。将所得基因序列与已发表的同一亚型参考序列分析表明,与H6亚型流感HA基因同源性为89.2%-97.1%,经分子遗传演化分析表明本次分离株与香港分离株A/Duck/Hong Kong/3600/99(H6N2)、A/Duck/Hong Kong/3600/99(H6N2)最近。  相似文献   
22.
H1N1猪流感广东株血凝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RT-PCR方法扩增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广东分离株A/Swine/GuangDong/711/2001HA基因,对其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HA基因全长1771bp.共编码579个氨基酸。A/Swine/Guang Dong/711/2001HA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8个糖基化位点,5个位于HAl基因的第27、28、40、104和287位点,3个位于HA2基因的21、153和213位点。与H1N1亚型猪流感经典毒株比较后发现,血凝素糖基化位点并不是高度保守的。将A/Swine/Guang Dong/711/2001与自Gen Bank读取的1918年人流感毒株A/South Carolina/1/18、1991年人流感毒株A/MD/12/91和1997年猪流感毒株A/Swine/Wisconsin/238/97等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分析,A/Swine/Guang Dong/711/2001与A/SouthCarolina/1/18、A/MD/12/91和A/Swine/Wisconsin/238/97等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9%、94.7%和93.9%。从系统发生树来看,A/Swine/Guang Dong/711/2001与A/South Carolina/1/18和A/Swine/Wisconsin/238/97的亲缘关系相近。  相似文献   
23.
条件基因打靶技术是通过借助位点特异性重组酶和预先引入宿主基因组的重组酶特异识别位点,在宿主特定发育阶段的组织或细胞中实现目标基因时空特异性定点插入、删除、替换和倒位等突变操作的技术。目前条件基因打靶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小鼠(Mus musculus)和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等高等真核模式生物的功能基因研究,并逐渐成为转基因动植物研究领域进行基因操作的强有力工具。近年来,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系统地开展了家蚕(Bombyx mori)条件基因打靶技术的开发研究,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基于多种不同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家蚕条件基因打靶技术平台。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目前最为常用的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原理,系统概述基于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家蚕条件基因打靶策略及其应用,并对家蚕条件基因打靶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4.
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青藏高原的30份野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筛选出的16对引物共获得了116个等位基因位点,92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率(PPB)为79.75%,多态性信息(PIC)含量为0.063~0.325,平均值为0.18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介于0.692~0.976,平均值为0.828。2)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804处,30份供试材料可聚为四大类,单独聚为一类的09-214表现出与其他材料较远的亲缘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UPGMA结果基本一致。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显示,大部分材料的遗传背景较为单一,群体划分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的结果部分保持一致。研究显示,供试种质材料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材料表现出相对独立的特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可为垂穗披碱草的保护利用、新品种的选育及优良基因的挖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紫花苜蓿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初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超  王英哲  金艳  陈晶晶  王莹  徐博 《草业科学》2018,35(5):1067-1071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不育系MS-GN-1A为母本,恢复系MS178为父本组合构建BSA分离群体,获得的F1代均表现为雄性可育,在大田种植了221株F2代群体单株,盛花期将花粉颗粒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出,不育的F2代株数为57,可育F2代株数164,并没有观察到半不育植株。将所有植株划分为可育和不育两组,并构建可育和不育DNA混池,混池DNA从可育和不育植株组DNA中各随机抽取20个样品,以此对恢复基因定位。随机挑选160对已知的四倍体苜蓿SSR引物扩增基因池DNA,获得2个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分别是Mt2c12、AW166,初步定位Rf基因在类群Composite5上。将类群Composite5上的所有引物进行合成,进一步进行引物筛选,最终获得4个具有多态性的标记BI68、Mt2c12、BG267和AW776153,遗传距离分别为19.0、20.9、44.6和72.1cM。  相似文献   
26.
利用荧光SSR分析中国糜子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分析糜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助于了解糜子起源与进化,可为糜子优异种质发掘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利用15个糜子特异性荧光SSR标记检测来源于中国11个省(区)的132份糜子种质资源,检测到107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2~14个,平均7个;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936~0.8676,平均0.5298;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0893~0.8538,平均0.4864。采用遗传距离的聚类将试验材料分为4类,类群I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II来自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类群III来自于北方春糜子区,类群IV来自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分析模型的遗传结构表明,中国糜子资源来自4个(东北地区、黄土高原、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基因库,与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与材料的地理起源相关。糜子遗传变异丰富,主要存在于糜子材料间。该结果从分子水平上准确揭示了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7.
甜高粱生物燃料相关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为中国甜高粱生物燃料的快速生产、深入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笔者总结了近几年甜高粱生物燃料相关特性的研究状况;综述了根、叶、茎、株高、分蘖、花,QTL等的分子研究水平,收获后贮藏及生物转化效率的研究进展等;最后提出几点研究建议:针对不同生境确定适宜的、特异的选育目标,培养极具优势的品系或材料;注重主要性状间QTL尤其是胁迫下的关联性、相关性、协同性的研究;加强产业循环链中关键和薄弱环节的研发,使其可用价值和效益达最大化。  相似文献   
28.
前沿科技     
我国科学家完成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由浙江海洋学院领衔,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机构联合破译了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构建了大黄鱼基因组图谱,并成功解析其先天免疫系统基因组特征。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是我国公布的第二个海水鱼类的基因组图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石首科鱼类基因组图谱,标志着我国大黄鱼研究进入组学时代。大黄鱼免疫基因信息的充分解析,有助于发现与抗病力相  相似文献   
29.
参考原鸡(G. gallus) OC-116编码基因序列(登录号:NM_204569.1)设计3对引物,特异性地从仙居鸡子宫组织中克隆OC-116编码基因的N端、中段和C端,测序鉴定后通过酶切连接获得家鸡OC-116的全长编码基因。根据本研究的测序结果,初步发现突变概率较高的碱基有:第1233位(A→G)、1336位(C→G)、1358位(T→G)、1391位(T→G)、1491位(T→G)、1754位(G→T)、1841位(T→C)、1843位(C→T)、1983位(C→T)和2057位(T→C);其中第1358,1754,1841,1983和2057位的碱基突变均为同义突变,第1233、1336、1391、1491和1843位是错义突变。而且突变碱基主要属于T:G颠换类型,其次是T:C转换类型。另外根据同源性分析,家鸡的OC-116编码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很保守。总之,本研究已经从仙居鸡子宫组织中克隆到OC-116编码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