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7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6篇
  23篇
综合类   12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用一次平衡实验和柱淋溶实验研究了秸秆生物质炭和铝改性秸秆生物质炭对水中大肠杆菌的吸附量和去除率。结果表明,未改性秸秆生物质炭对大肠杆菌的吸附量很低,铝改性秸秆生物质炭对大肠杆菌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0.6 mol/L Al(Ⅲ)改性生物质炭对大肠杆菌的去除效果优于0.3 mol/L Al(Ⅲ)改性生物质炭。当大肠杆菌浓度低于0.63 mg/ml时,铝改性大豆秸秆炭对大肠杆菌的去除率达100%,铝改性花生秸秆炭和铝改性稻草炭对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在96%和90%以上。0.5 mg/ml的大肠杆菌悬液通过装有2 g铝改性稻草炭的淋溶柱,每次收集10 ml淋出液,共收集152次,大部分淋出液中大肠杆菌浓度小于0.02 mg/ml,大肠杆菌去除率在95%以上。因此,铝改性生物质炭可用于水体中大肠杆菌的去除。  相似文献   
62.
日本扇贝加工废弃物中镉的脱除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扇贝是日本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其加工废弃物占总质量的30%左右,由于其废弃物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通常被焚烧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脱除扇贝加工废弃物中重金属的研究非常重要。日本对重金属脱除技术的研究比较重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综述了日本关于扇贝加工废弃物中镉的脱除方法,以期对我国水产品废弃物中的重金属脱除技术的研究及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3.
[目的]明确固定化藻类技术应用于净化海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的方法,将培养至对数末期的普通小球藻进行固定,制备3、4、5 mm不同粒径的固定化藻球,比较悬浮藻与不同粒径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去除率及微藻的生长特性。并选择直径为4 mm的藻球、空白胶球、悬浮藻液分别按10%和15%的填充率投放入海水养殖废水中,研究不同填充率条件下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和无机磷的净化效果。[结果]4 mm固定化藻球对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无机磷的去除率较高,填充率为15%条件下去除效果更佳,但藻细胞生长被延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固定化小球藻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工厂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掌握固定化螺旋藻的最佳条件和固定化螺旋藻对人工污水中N、P的吸收效果。[方法]利用海藻酸钠对螺旋藻进行固定化处理,P含量的测定采用钼锑抗光度法,N含量的测定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结果]以2%海藻酸钠为载体制作固定化胶球形状规则,不粘连;1%的海藻酸钠溶液所制作的胶球强度较低;3%的海藻酸钠制作的胶球成球速度较慢。随着海藻酸钠及氯化钙浓度的增加,胶球强度也有所增加,但传质速率下降。因此,试验选择3%的CaCl2和2%的海藻酸钠进行固定化。固定态螺旋藻的生长明显滞后于悬浮态螺旋藻,但其生长周期更长。在悬浮状态下,螺旋藻对氮磷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3%和34.6%。在固定状态下,螺旋藻对氮和磷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5.2%和56.3%。[结论]螺旋藻固定化处理后能显著提高其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商业化处理污水的生物吸附剂。  相似文献   
65.
在温室内,分别以炉渣、沸石和土壤为湿地基质,水芹(Oenanthe javanica)、黑麦草(Lolium mut-liflorum)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植被构建了模拟人工湿地和无基质的浮床植物系统处理生活污水,比较研究了不同污水净化系统去除氮、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较低氮、磷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为6 d的条件下,炉渣、沸石和土壤基质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中的全氮(TN)、NH4+-N和全磷(TP)均表现出很好的净化效果,平均去除率均在91.0%以上;对NO3--N的去除率较低,为58.0%~85.5%。浮床系统因承受较高的负荷,对TN、NH4+-N、NO3--N和TP的去除率均明显低于各基质湿地。而从污染负荷的去除率来看,土壤基质湿地对TN、NH4+-N、NO3--N和TP的负荷去除率低于炉渣和沸石基质湿地;浮床各系统NO3--N负荷去除率的负增加使TN的负荷去除率降低,但其NH4+-N的负荷去除率均高于各湿地系统;浮床水芹和黑麦草系统的TP负荷去除率也高于各湿地系统。植物种类不同,其吸收N、P的能力存在很大差异。以黑麦草为植被的人工湿地和浮床系统,植物的吸收作用是各系统去氮除磷的主要机制;水芹和香根草吸收的氮、磷总量在人工湿地中远小于黑麦草,其吸收作用仅是各湿地系统去除氮、磷的一个途径;而水芹和香根草对磷的吸收则是浮床系统除磷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乙烯利.胺鲜酯复配剂促进核桃脱皮的效果。[方法]开展30%乙烯利.胺鲜酯水剂促进核桃脱皮2年2地试验。[结果]30%乙烯利.胺鲜酯水剂促进核桃脱皮效果显著,1500-4000mg a.i./kg浸没核桃30秒,3-4天后促进脱皮效果在75-90%,核桃未见异常。[结论]30%乙烯利.胺鲜脂水剂可用于促进核桃脱皮。  相似文献   
67.
龙须菜对水体Cu2+、Cd2+的去除效率及其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龙须菜对水体Cu^2+、Cd^2+的去除效率及其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状况。结果显示,龙须菜对水体低浓度(0.05mg/L)Cu^2+、Cd^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9%和93.1%;对较高浓度(0.5mg/L)Cu^2+、Cd^2+的去除率分别为55.24%和86.15%;水体较高浓度(0.5mg/L)Cu^2+会导致龙须菜叶绿素a、b和藻红素的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而高浓度(2.5mg/L)Cd^2+不会导致色素含量的显著下降;龙须菜对环境中Cu^2+的生理响应浓度也明显小于Cd^2+,藻体SOD活性出现峰值且MDA含量显著高于(P〈0.05)对照组的浓度水平分别为Cu^2+0.05mg/L及Cd^2+0.5mg/L。龙须菜更适宜作为对海水Cd^2+污染进行生物修复的植物。  相似文献   
68.
利用实验室规模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来处理海水养殖外排水,探讨了人工湿地对外排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氨氮、磷酸盐和COD的去除效果,并利用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分析了人工湿地内部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结构特点。结果显示,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中的氨氮、磷酸盐和COD去除效果显著,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82±3.27)%、(72.53±2.31)%、(66.04±8.23)%;人工湿地系统内微生物组成较为丰富,且不同位置存在着种属相同、数量不同的生态幅广泛的优势种;人工湿地下行流池微生物多样性指数(H′)比上行流池高,且沿水流方向呈下降趋势;人工湿地系统中距离越远相似性系数越小;海水养殖外排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微生物种群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主要的优势菌群属于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  相似文献   
69.
以叶菜类蔬菜上海青为试材,应用气相色谱法(GC)测定β-环糊精、碳酸氢钠和活性碳等3种食品添加剂对上海青中毒死蜱残留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食品添加剂种类、处理时间、处理浓度和毒死蜱浓度对毒死蜱的去除效果均存在极显著影响,同时添加剂种类与处理时间、添加剂种类、处理浓度及添加剂种类与毒死蜱浓度也存在极显著互作效应;在处理浓度为0.5 g/L,处理时间为30 min时,β-环糊精、碳酸氢钠和活性碳等3种食品添加剂均对毒死蜱的去除效果最好;毒死蜱残留量为7.90 mg/kg时,β-环糊精的去除效果最好,达68.47%;在毒死蜱残留量为17.72、35.37 mg/kg时,活性碳的去除效果均最好,分别达78.87%和69.55%。  相似文献   
70.
对水合氢氧化铁(HFO)用于水中四环素的去除进行研究.通过XRD、BET和FTIR对自制的HFO进行表征.探讨不同反应条件对HFO去除四环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初始四环素(TC)溶液pH为6.5,HFO投加量为l g/L,反应18 h时,TC的去除率达92.3%,表明HFO能有效去除水中的TC.初始pH为酸性、偏中性的条件下TC的去除效果较碱性条件下好.pH >6.5时发现,随着pH的增大,TC的去除率逐渐减小.同时对HFO去除TC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