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2篇
  免费   253篇
  国内免费   644篇
林业   95篇
农学   1304篇
基础科学   37篇
  385篇
综合类   1194篇
农作物   571篇
水产渔业   102篇
畜牧兽医   204篇
园艺   146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221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8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为鉴定辣椒疫病抗性性状位点(QTL),开发抗病基因相关分子标记,实现辣椒抗疫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以辣椒高抗疫病材料PI201234和高感疫病材料G29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对6~8叶期的F2群体单株进行疫病抗性接种鉴定,同时利用EST-SSR标记对F2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构建了包含65个EST-SSR标记、总长度为418.6 c M的辣椒遗传连锁图谱;结合F2群体的疫病抗性鉴定结果,定位了位于N3连锁群EST451与EST191之间的抗病QTL,该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率为14.9%。  相似文献   
992.
水稻叶色突变体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叶色突变体是一类较易观察和获得的突变体,研究水稻叶色突变体基因进行定位有助于深入阐明叶色基因的调控机理,对水稻叶片光合遗传改良和产量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于近年来有关水稻叶色突变体的分类来源、遗传机理以及基因定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了叶色突变体的分子机理及其在水稻中的应用,旨在为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3.
东莞大屏嶂森林火险等级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广东省东莞大屏嶂森林公园的森林资源环境特点,选取植被类型、坡度、坡向、海拔、居民区距离、道路距离6个火险影响因子,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大屏嶂森林公园进行森林火险等级的评价与区划。区划方案表明,该区可以划分为无、低、中、高和极高5个等级火险区,其面积分别占研究区的1.67%、2.19%、33.16%、55.3%和7.68%。森林火险等级的空间分异较明显,极高火险主要出现在西北部,中部和北部火险等级较高,东部与南部火险稍低。森林火险较高等级主要受植被类型、坡向及海拔这3个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994.
发掘国内高粱蚜抗性基因及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期为培育抗蚜高粱品种奠定基础.利用SSR标记,分析抗蚜与感蚜组合TAM428×Tx622B的220个F2代单株,采用区间作图法进行高粱抗蚜的QTL分析.结果显示,试材TAM428的抗蚜性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构建了由4个标记组成的遗传连锁图,在高粱B连锁群上覆盖13.4 cM,检测到1个抗蚜QTL,位于标记Xcup29与Sam61581之间,解释的变异百分比为24.7%.由此可见,研究发现了1个主效QTL控制高粱抗蚜性,其表现为显性和负向加性遗传.  相似文献   
995.
为明确小麦品种Bogatka抗白粉病性状的遗传基础,利用感病亲本薛早和Bogatka以及其杂交所得"薛早/Bogatka"F1与薛早回交得到的BC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Bogatka中含有1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暂命名为MlBogatka。进一步利用BSA法对BC1分离群体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得到与MlBogatka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STSBCD135、Xgwm501和Xwmc332,并构建遗传连锁图。根据这些分子标记的染色体定位信息,该基因位于小麦2B染色体长臂。综合对该基因的标记定位和Pm6基因特异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推测该基因可能是Pm6或与Pm6位点紧密连锁的抗白粉病基因。本研究结果为Bogatka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粒重是决定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本研究以广陆矮4号为受体,日本晴为供体的119个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 SPSS软件分析了粒重与粒形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Dunnett’s多重比较,测验单片段代换系与受体亲本广陆矮4号之间粒重的差异,以2年都能检测到的显著差异位点作为稳定表达的 QTL。结果表明:千粒重与粒长、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粒厚相关性不显著;以 P≤0.001为阈值,2年都能检测到的千粒重相关 QTL 19个,分布在除第10、12染色体以外的10条染色体上。其中,10个QTL的加性效应表现为增效作用,其加性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0.49~2.74 g,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2.00%~11.05%;9个 QTL加性效应表现为减效,加性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0.60~2.35 g,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2.40%~9.48%。这些QTL的鉴定,为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相应 QTL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7.
Aegiliops tauschii is classified into two subspecies: Ae. tauschii ssp. tauschii and Ae. tauschii ssp. strangulata. Novel genetic variations exist in Ae. tauschii ssp. tauschii that can be utilized in wheat improvement. We synthesized a hexaploid wheat genotype(SHW-L1) by crossing an Ae. tauschii ssp. tauschii accession(AS60) with a tetraploid wheat genotype(AS2255). A population consisting of 171 F8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was developed from SHW-L1 and Chuanmai 32 to identify QTLs associated with agronomic traits. A new genetic map with high density was constructed and used to detect the QTLs for heading date, kernel width, spike length, spikelet number, and thousand kernel weight. A total of 30 putative QTLs were identified for five investigated traits. Thirteen QTLs were located on D genomes of SHW-L1, six of them showed positive effect on agronomic traits. Chromosome region flanked by wPt-6133–wPt-8134 on 2D carried five environment-independent QTLs. Each QTL accounted for more than 10% phenotypic variance. These QTLs were highly consistent across environments and should be used in wheat breeding.  相似文献   
998.
Micronutrient malnutrition affects over three billion people worldwide, especially women and childre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reasing the bioavailable concentrations of essential elements in the edible portions of crops is an effective resolution to address this issue.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factors controlling micronutrient concentration in wheat, th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analysis for iron, zinc, copper, manganese, and selenium concentrations in two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populations was performed. In all, 39 QTLs for ifve micronutrient concentrations were identiifed in this study. Of these, 22 alleles from synthetic wheat SHW-L1 and seven alleles from the progeny line of the synthetic wheat Chuanmai 42 showed an increase in micronutrient concentrations. Five QTLs on chromosomes 2A, 3D, 4D, and 5B found in both the populations showed signiifcant phenotypic variation for 2-3 micronutrient concentrations. Our results might help understand the genetic control of micronutrient concentration and allow the utilization of genetic resources of 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 for improving micronutrient efifciency of cultivated wheat by using molecular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相似文献   
999.
黄瓜果实果瘤性状是非常重要的农艺性状,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华北有瘤品系S52(P1)和欧洲无瘤品系S06(P2)为亲本,构建826株F2(S06×S52)群体为试验材料,对黄瓜果瘤基因Tu进行精细定位研究。田间调查和遗传分析发现F2群体的果实表现型为有果瘤与无果瘤,卡方值(χ2=0.5833.84)检验表明其分离比符合3∶1,表明黄瓜果瘤性状是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早期研究中Tu基因被初步位于第5染色体的标记SSR16203和C_SC933之间,本研究利用公布的黄瓜基因组序列在这两标记之间设计了100对SSR引物,通过分析在两亲本的多态性,最后筛选得到4对SSR多态性标记。然后利用SSR16203和C_SC933标记和这4个多态性引物对826株F2群体进行进一步交换单株分析,最后将Tu基因定位于两翼标记SSR7和SSR18之间,剩余的交换单株分别为11株、16株,物理距离为263kb。经过FGENESH基因预测软件(http:∥www.softberry.com)分析,该区间仅含有候选基因31个。本研究为进一步果瘤基因Tu的最后克隆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试验采集了435头240日龄苏太猪和760头240日龄白色杜洛克×二花脸F2资源家系猪的血清以检测其血糖和糖基化血清蛋白指标,并利用Illumina porcine 60 K SNP芯片判定个体的基因型,同时进行了全基因组SNP与2个性状关联性分析,以及定位影响苏太猪和白色杜洛克×二花脸F2资源家系猪个体240日龄血糖和糖基化血清蛋白的QTL。结果表明,试验共定位到5个影响血糖和糖基化血清蛋白的QTL,且均为5%染色体显著水平,但其中2个可能是假阳性结果,这些QTL位于不同染色体区域,解释表型变异为3.719%和3.7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