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1篇
  免费   412篇
  国内免费   914篇
林业   301篇
农学   1213篇
基础科学   61篇
  430篇
综合类   2983篇
农作物   972篇
水产渔业   197篇
畜牧兽医   1145篇
园艺   329篇
植物保护   13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76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288篇
  2019年   320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321篇
  2016年   391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447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531篇
  2010年   412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368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31.
为探讨激活蛋白对大豆生长、产量的影响,以大豆冀豆17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合仪与称重法测量了不同浓度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1,2,3,4,5,6μg/m L)处理后大豆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施用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浓度的增加,大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施用1,2,3,4μg/m L浓度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不仅提高了大豆叶绿素含量,而且增加了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同时还能提高叶绿素荧光的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 P)。其中以3,4μg/m L浓度的处理效果最好。施用更高浓度的激活蛋白(5,6μg/m L),上述光合特性与叶绿素荧光促进效果下降或者消失。施用中浓度激活蛋白(3,4μg/m L)大豆产量增加了11.21%~14.76%。结果表明,喷洒合适浓度的极细链格孢激活蛋白是一种促进大豆增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2.
为合理利用绿豆种质资源,本研究以55份绿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对其10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57%~47.19%,其中单株粒重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将10个农艺性状简化为结荚数因子、高度因子、粒数因子、粒重因子和生育期因子5个独立的主因子,该5个主因子可以反映原始信息的86.340%。经综合得分排序,评选出10份性状优良的绿豆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将55份种质资源的10个数量性状分为3大类,类群I、类群II、类群III分别包括22份、7份、26份材料。结合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认为,在黑龙江绿豆生产中,‘安绿8号’、‘佳木斯黄绿豆’、‘冀绿1号’可作为品种选育的改良亲本,也可大面积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33.
根腐病是严重威胁三七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常年发病率在5%~20%。其中,由假单胞杆菌(Pseudomon adaceae)引起的细菌性根腐病,因叶片出现缺水萎蔫症状时才能发现,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探究细菌性根腐病对三七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从而为三七病害生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2年生三七为材料,设置2个处理[发病植株和健康对照植株(CK)],研究细菌性根腐病对三七形态结构、光合特性和光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根腐病导致三七的主根褐变腐烂,须根断损,茎基部腐烂中空,叶片萎蔫,各器官含水量比CK显著降低(P≤0.05);而株高、叶面积和叶片解剖结构(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在两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2)发病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表观叶肉导度(AMC)显著低于CK(P≤0.05),且CK叶片胞间CO_2浓度(C_i)与P_n呈反比。3)发病植株叶片的光系统Ⅰ(PSⅠ)反应中心P700最大荧光信号(P_m)根腐病初期暂不受影响,而叶片暗适应下最大量子效率(F_v/F_m)、光系统Ⅱ(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Ⅱ)]、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Ⅱ)]、PSⅠ电子传递速率[ETR(Ⅰ)]、PSⅠ周围的环式电子流(CEF)和PSⅠ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Ⅰ)]均显著低于CK(P≤0.05);参与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则显著高于CK(P≤0.05);发病植株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上出现K相,且显著高于CK(P≤0.05)。总的来看,细菌性根腐病对三七发病植株各器官的损伤严重程度为根茎叶,且根腐病导致发病植株叶片叶绿素降解, PSⅡ受到不可逆损伤, PSⅠ的电子传递被抑制,且叶肉细胞CO_2的同化能力降低,根腐病限制三七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34.
试验旨在探讨解耦联蛋白1(UCP1)基因核苷酸变异对绵羊生长性状的性别差异和胴体性状的影响,以期能够筛选出可以提升绵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核苷酸变异,为提高绵羊相关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提供材料。以9个绵羊品种为研究对象,用PCR-SSCP方法检测不同性别绵羊中UCP1基因内含子5区和外显子6区变异。利用Minitab 16.0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内含子5区等位基因与不同性别绵羊生长性状、公羔胴体性状的关联性。结果显示,绵羊UCP1基因内含子5区和外显子6区共检测到8个核苷酸变异,其中位点c.910 G/A突变导致p.Ala304Thr氨基酸变异。生长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内含子5区等位基因对绵羊生长性状的影响存在性别特异性,母羔中携带等位基因A1的群体较缺失群体具有较低的初生重(P<0.05),公羔中携带等位基因C1的群体较缺失群体具有较高的断尾重(P<0.05),未发现其他等位基因与羔羊的生长性状存在性别特异性。胴体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携带等位基因A1的群体具有较低后腿瘦肉量、腰部瘦肉量和较高的肩部瘦肉比例(P<0.05),携带等位基因C1的群体具有较低的后腿瘦肉比例(P<0.05),其他胴体性状均没有发现与等位基因存在显著相关,基因型分析结果与等位基因分析结果一致。结果提示,UCP1基因对绵羊的生长性状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且携带等位基因A1的公羔群体具有较低的胴体生产性状,为提高公羔胴体生产性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大学生普遍存在科研创新意识差、缺乏科研热情的现象.补充相关科研进展,将科研前沿引进课堂成为一种趋势,笔者对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这一章关于补充光合碳同化科研进展与否的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围绕已讲授和未讲授光合碳同化适应性进化这一科研前沿进行调查,旨在实现学生对光合碳同化途径多元化发展进化的理解和深化,启发学生对固有知识的质疑和求解热情,达到提升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实现精品课程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36.
为明确在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品系(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应用DPS软件对15个玉米杂交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灰色关联度等分析,结果表明:籽粒重、穗重、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玉米产量与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穗重、籽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品系(种)划分为3类,第Ⅲ类表现良好,值得进行推广种植。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玉米籽粒重、穗重、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等性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在玉米高产育种中,应以其为主攻目标,提高玉米后代的有效选择,加速高产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37.
38.
在福建省华安县西陂国有林场,对降香黄檀53个家系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表现最为优良的前3个家系是BS29、BS28、DF35,其次为家系ZQ5、ZQ6、ZQ7、LZ8、BWL84、BWL90、FJ117,均在生长量上表现良好;表现最差的家系是FJ121、FJ120、LD43,其次为家系WC11、BS31、LD42、WZS55、WZS58、GZ106、HK15,均在生长量上表现差。初步筛选出适合于闽南沿海地区种植的10个优良家系:BS29、BS28、DF35、ZQ5、ZQ6、ZQ7、LZ8、BWL84、BWL90、FJ117。  相似文献   
39.
北川白山羊是在特定生态条件下未经系统繁育而形成的优良地方山羊品种,在生长发育、繁殖和抗逆等性状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通过对122只北川白山羊个体基因组的扩增,结果从80条RAPD引物中选出12条多态引物,北川白山羊群体平均遗传相似率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59 8±0.077 6和0.919 8,表明北川白山羊品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分化和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12条多态性引物中,SBS06同时对体质量(P=0.028)、体高(P=0.017)和体长(P=0.037)具有显著影响,SBS02对体质量(P=0.033)和体高(P=0.034)具有显著效应,所以推断影响体质量和体高性状的QTL基因座可能与RAPD标记SBS06和SBS02相连锁,可以应用于北川白山羊体质量和体高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以及相应主效基因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0.
研究旨在对湖南省47份生姜种质资源的15个数量性状和10个质量性状进行分析,以期探索湖南省各地生姜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及变异特性,为湖南省生姜种质评价与新品种创制提供理论依据。用Excel及SPSS等对调查收集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生姜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范围为13.22%~40.13%;聚类分析中,47份生姜资源分为2类4个亚组,其中第I类群的41份资源为密苗型资源,第II类群的6份资源为疏苗型资源,亚组I和亚组IV近似纺锤状;亚组II和亚组III近似灯泡状;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出的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078%,分别命名为高产型形态因子、低产型形态因子和产量的叶部因子;相关性分析中,根状茎、株形、地上茎、子姜、叶部等形态因子与根状茎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枝数和主茎叶数与根状茎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植株高大,分枝少,地上茎粗壮,根状茎、子姜粗长的品种单株根状茎质量相对更高;通径分析中,主茎叶数、分枝数对根状茎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而根状茎、地上茎粗、子姜长、株高等对根状茎质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生姜植株高大、地上茎秆粗壮、分枝少、叶片较少,根状茎粗长、子姜长的生姜品种具有高产潜力。该试验解析了湖南省生姜资源各主要农艺性状对根状茎质量形成的贡献大小,为更好地指导湖南省生姜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