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87篇
  免费   1063篇
  国内免费   1848篇
林业   1981篇
农学   1786篇
基础科学   1043篇
  2470篇
综合类   8876篇
农作物   1545篇
水产渔业   514篇
畜牧兽医   1769篇
园艺   735篇
植物保护   979篇
  2024年   110篇
  2023年   429篇
  2022年   838篇
  2021年   865篇
  2020年   802篇
  2019年   874篇
  2018年   586篇
  2017年   968篇
  2016年   1163篇
  2015年   989篇
  2014年   1276篇
  2013年   1117篇
  2012年   1617篇
  2011年   1561篇
  2010年   1250篇
  2009年   1198篇
  2008年   936篇
  2007年   1015篇
  2006年   754篇
  2005年   616篇
  2004年   396篇
  2003年   367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28篇
  2000年   214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为了探寻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的分布特点以及各种气象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本研究基于安徽省1992—2012年有关气象灾害数据,对4种主要气象灾害(旱灾、水灾、风雹灾、霜冻灾)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研究其对安徽省粮食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92—2012年,安徽省气象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波动大的特点,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旱灾和水灾是发生面积较大的气象灾害,且常在时间上交织、空间上并存。灰色关联分析表明,4种气象灾害对粮食产量影响顺序:风雹灾水灾旱灾霜冻灾,说明风雹灾是影响粮食产量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其次是水灾、旱灾,霜冻灾影响较小。本研究可为安徽省防灾减灾措施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2.
红色文化在我国当代文化体系建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积极地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丰富 其内涵,对建立民族文化自信有重要的价值。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而红色文化教育是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传播发展红色文 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入手,就新时期红色文化在江西高校中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做分析,总结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可以将本土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作为教育实践基地,利用社会实践让 学生走进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红色文化基地,亲身其感受、体验红色文化。旨在  相似文献   
73.
为了解优良晚熟杂柑沃柑在桂林市的种植表现,引进沃柑品种并进行试种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沃柑在桂林市2月下旬果实成熟,平均单果质量186.65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4.16%和 8.91%;定植4年后平均单株产量达34.01kg,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44893.2 kg/ha和35.91万元/ha。沃柑在桂林市综合表现较好,在柑橘品种改造中可选择作为优良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4.
为探明拔节期氮肥运筹对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滴灌技术条件下,以‘新冬4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拔节期氮肥运筹处理[N0(0 kg/hm2)、N1(90 kg/hm2)、N2(180 kg/hm2)、N3(270 kg/hm2)]对3种不同滴灌量[W1(1500 m3/hm2)、W2(3000 m3/hm2)、W3(3450 m3/hm2)]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滴灌量下各氮肥处理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叶片SPAD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均在灌浆期;LAI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孕穗期达最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滴灌量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增加,而胞间CO2浓度(Ci)则降低。滴灌量较低时(W1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能有效提高滴灌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系数;水分充足时(W2、W3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反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综合考虑各项产量指标及氮肥利用效率得出,在滴灌量3000 m3/hm2条件下,拔节期施氮量180 kg/hm2时,滴灌冬小麦籽粒产量较高,氮肥利用率最大,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75.
基于SDAE-BP的联合收割机作业故障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联合收割机作业故障的非线性特征信号难以提取的问题,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堆叠去噪自动编码器(Stack Denoising Auto Encoder, SDAE)和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BP)融合的联合收割机作业故障监测及诊断的方法(SDAE-BP)。以转速传感器采集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转速、籽粒搅龙转速、喂入搅龙转速、杂余搅龙转速、风机转速、输送链耙转速、割刀频率以及逐稿器振动频率,并将采集的数据集作为系统的输入。利用SDAE提取输入信号的深层次特征,并由BP神经网络辨识收割机作业状态,实现联合收割机故障监测。在SDAE-BP模型训练过程中,去噪自动编码器(Denoising Auto Encode, DAE)依次经带有不同分布中心噪声的原始数据进行训练,然后将其堆叠,并通过误差反向传播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以提升模型识别故障性能和泛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对于2018年联合收割机田间试验数据,模型的故障诊断准确率达到99.00%,与SDAE和BP神经网络相比,分别提高了1.5和4.5个百分点。将SDAE-BP故障诊断模型用2019年的试验数据进行更新,并用2018年和2019年试验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更新后的模型对2018年试验数据的故障识别准确率为99.25%,对2019年试验数据的故障识别准确率为98.74%,更新后模型在2019试验数据集上的故障识别准确率较未更新模型提高了6.52个百分点。该文所建模型能够准确识别联合收割机的故障类型,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对旋转型机械故障监测及预警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Ratzeburg))在藏东南高山松上的生物学特性,为监测和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藏东南选择4块有代表性的高山松林进行野外观察,每7 d从观察林地采集5个有虫球果于室内解剖,测量其中的赤松梢斑螟幼虫形态指标;然后将赤松梢斑螟幼虫饲养在室外水培枝高山松球果中,观察其取食、结茧、羽化、交配、产卵、孵化、越冬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赤松梢斑螟成虫雌雄同型,体长13~17 mm,翅展23~28 mm;老熟幼虫体长约12 mm,头宽约2.5 mm,头部黑褐色、有光泽;初龄幼虫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红色,腹足趾钩单序环式,臀足趾钩双序缺环式;卵呈卵圆形,黄白色;蛹体长约13 mm,宽约3.5 mm,尾部有6根臀棘。赤松梢斑螟在藏东南高山松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高山松当年生球果并以幼虫越冬,幼虫期约300 d、5龄,蛹期约40 d,成虫期约8 d,卵期约10 d。赤松梢斑螟成虫多数白天上午羽化,次日傍晚交尾,交尾时间长达6~9 h,幼虫一果一虫,无转移危害现象;被害球果畸形,结实不良。【结论】赤松梢斑螟危害高山松球果,成虫和卵阶段在球果外,幼虫和蛹阶段在球果内,有较强隐蔽性。每年6-7月是防治赤松梢斑螟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二甲基二碳酸盐(DMDC)杀菌技术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过程及品质的影响,为DMDC应用于巨峰冰葡萄酒发酵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的浓缩葡萄浆醪中,分别添加250 mg/L DMDC和200 mg/L亚硫酸盐进行杀菌处理,比较2种杀菌处理方法对巨峰冰葡萄酒发酵期间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酒精度、pH、总酸、挥发酸、花色苷等理化指标及酒体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处理前,当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时,其对葡萄醪的微生物菌落总数无显著影响。与处理前相比,DMDC处理能降低葡萄醪的菌落总数、霉菌和乳酸菌菌落数,优于亚硫酸盐处理;DMDC处理使葡萄醪的酵母菌菌落数降低至检测限之下,而亚硫酸盐对酵母菌只有微弱的杀菌作用。当糖质量浓度为400 g/L时,DMDC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质量浓度均高于亚硫酸盐处理,且二者之间差异显著;当糖质量浓度为350 g/L时,DMDC与亚硫酸盐处理之间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质量浓度无差异显著。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当糖质量浓度分别为350和400 g/L时,DMDC处理的酒精度、pH均高于亚硫酸盐处理,DMDC处理的花色苷质量浓度低于亚硫酸盐处理,但二者总酸质量浓度差异不大。在发酵前期,各处理组的挥发酸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发酵后期,当糖质量浓度为400 g/L时,DMDC和亚硫酸盐处理的挥发酸质量浓度均较高。由感官评价结果可知,DMDC处理能改善巨峰冰葡萄酒的口感,酒体颜色呈桃红色;亚硫酸盐处理巨峰冰葡萄酒的口感较差,酒体颜色呈紫红的宝石色。【结论】用250 mg/L DMDC对葡萄浆醪进行处理可能成为一种有效控制发酵冰葡萄酒品质的杀菌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8.
为了分析不同工业大麻品种对不同重金属富集与转移的差异,以云南5个工业大麻主栽品种(ym1~ym5)为试验材料,修复云南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农田。结果表明: 5个工业大麻品种中,成熟期的根系对Pb和Cd吸收量最大的为ym1,对As、Cu和Zn吸收量最大的为ym3,而ym5对Pb、Cu、Cd和Zn吸收量皆最小;茎叶对As、Cu和Cd吸收量最大的为ym3,对Pb和Zn吸收量最大的分别为ym1和ym2;种子对Pb和Cd吸收量最大的为ym2,对As和Cu吸收量最大的为ym5,对Zn吸收量最大则为ym3,ym1种子对Pb、As和Cu吸收量皆最小,对Cd、Zn吸收最小的品种分别为ym4和ym2;5个品种表现为除Cu外,茎叶富集系数皆大于根,根系向茎叶的转运系数均大于1。研究表明,ym1可作为Pb污染修复植物,ym3可作为As、Zn、Cu和Cd污染修复的适推品种。  相似文献   
79.
探讨不同N、P、K、Ca配施处理对望天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其生长及生理表现筛选适宜的配施处理,旨在为望天树壮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以1年生望天树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L16(4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结果表明,不同配施处理对望天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影响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生长表现最优处理是N2P2K4Ca1和N3P4K2Ca1,生理指标表现最优处理是N3P2K1Ca2和N3P4K2Ca1。相关性分析表明望天树苗高与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地径仅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处理7(100 mg N+20 mg P+80 mg K)、处理12(200 mg N+40 mg P+20 mg K)对望天树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最大,处理11(200 mg N+20 mg P+50 mg Ca)和处理12(200 mg N+40 mg P+20 mg K)配施下生理特性指标表现最好;N是望天树幼苗生长的必须因子,P和K对促进苗木地径生长作用显著,适量Ca有助于提高望天树幼苗生理活性,超过100 mg则导致生理胁迫。  相似文献   
80.
大学生普遍存在科研创新意识差、缺乏科研热情的现象.补充相关科研进展,将科研前沿引进课堂成为一种趋势,笔者对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这一章关于补充光合碳同化科研进展与否的教学实践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围绕已讲授和未讲授光合碳同化适应性进化这一科研前沿进行调查,旨在实现学生对光合碳同化途径多元化发展进化的理解和深化,启发学生对固有知识的质疑和求解热情,达到提升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实现精品课程培养满足国家和地方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