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91篇
林业   83篇
农学   81篇
基础科学   43篇
  217篇
综合类   282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42篇
畜牧兽医   7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科学模拟和调控耕地利用结构是实现种植结构优化的重要手段,对缓解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黑土区典型县为例,基于粮食种植结构视角构建耕地利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模型,预测水稻、玉米和大豆3种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产量和收益,通过经济、技术、市场多情景模拟提出耕地利用结构调控路径。结果表明:SD模型模拟效果良好,平均偏离度低于10%。预测2019—2030年研究区水稻和大豆种植面积将逐步增加,玉米种植面积缓慢减少。水稻和玉米产量均有所增加,大豆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不同情景下3种作物的模拟结果存在明显差异,GDP水平提升、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和农产品价格调控将有利于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收益增加。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业技术支持和农产品价格调控对大豆种植面积、产量和收益的增加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调控农民收入、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价格对改善玉米的耕地利用结构效果不佳。通过建立种植结构调整补贴政策、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和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的路径组合实现耕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控。研究系统阐释了耕地利用要素关系及其结构变化的内在逻辑,明确了不同情景下主要粮食作物耕...  相似文献   
962.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必须紧握粮食产能安全主动权。把握好中国特色粮食产能安全的科学内涵,着力推进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应突出抓好国内区域重点。本文在阐释粮食产能安全内涵的基础上,聚焦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安全保障的现实问题,分析当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在结构问题、资源约束和环境风险等方面存在的诸多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思路转向和突破路径。研究表明,生产结构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生产的资源要素约束逐渐增多、生产环境风险隐患正日益凸显是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安全保障的主要障碍。未来亟需推动粮食生产从“多产粮、保产量”转向“稳产粮、优结构”,从“拼资源,高消耗”转向“拼科技,披绿色”,从“被动调整和响应”转向“主动预见和适应”,并从持续调优生产结构,增加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减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增强粮食生产活力,引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区域气候韧性,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963.
为评估东北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及其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基于东北地区66个气象站点1981—2019年气象数据,采用风蚀气候侵蚀力计算方法,解析东北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9年(1981—2019年),东北地区风速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呈波动增加趋势,气温呈上升趋势;风蚀气候侵蚀力整体呈西高东低趋势,全区平均为18.8,空间变化范围为0.9~63.8;春、夏、秋和冬季的风蚀气候侵蚀力分别为10.4,1.4,4.1和2.9;全区年风蚀气候侵蚀力平均每10年减小3.71,春、夏、秋和冬季平均每10年分别减小2.05,0.24,0.96和0.44;风蚀气候侵蚀力有明显的空间性(西高东低)和季节性(春季高,夏季低)。39年来,全年及四季的风蚀气候侵蚀力整体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农业种植区土壤风蚀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4.
干旱是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遥感技术是一种可便捷进行大范围干旱监测的手段。针对目前遥感干旱指数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监测干旱的局限性和适用性等问题,以东北地区玉米和大豆等主要大田作物发育期为切入点,基于FY-3D/MERSI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土壤相对湿度实测数据,开展不同作物发育阶段干旱监测指数适用性分析,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全时期和分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利用实测土壤相对湿度数据开展精度验证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风云三号MERSI传感器数据在干旱监测中具有可行性,表观热惯量(ATI)在低植被覆盖或裸土时效果较好,适用于作物冻土期、裸土期和播种~拔节期;水分指数(WI)适用于播种~拔节期、拔节~抽雄期和成熟期等植被生长时期;分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精度高于全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前者监测精度在80.0%以上,比全时期模型精度提高了10%~25%,尤其在冻土期(3月),分时期模型反演精度达到了92.6%。基于作物生长时期和形态差异,选择最适宜遥感干旱指数建立分时期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提高了干旱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5.
YAO Linlin 《干旱区科学》2022,14(5):521-536
Hydrothermal condition is mismatched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particularly in Central Asia (including Kazakhstan, Kyrgyzstan, Tajikistan, Uzbekistan, and Turkmenistan), resulting many environmental limitations. In this study, we projected hydrothermal condition in Central Asia based on bias-corrected multi-model ensembles (MMEs) from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 (CMIP6) under four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 and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SSP-RCP) scenarios (SSP126 (SSP1-RCP2.6), SSP245 (SSP2-RCP4.5), SSP460 (SSP4-RCP6.0), and SSP585 (SSP5-RCP8.5)) during 2015-2100. The bias correction and spatial disaggregation, water-thermal product index,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othermal condition is mismatched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deserts, whereas the region of Pamir Mountains and Tianshan Mountains as well as the northern plains of Kazakhstan showed a matched hydrothermal condition. Compared with the historical period, the matched degree of hydrothermal condition improves during 2046-2075, but degenerates during 2015-2044 and 2076-2100. The change of hydrothermal condition is sensitive to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ern regions and the maximum temperatures in the southern regions. The result suggests that the optimal scenario in Central Asia is SSP126 scenario, while SSP585 scenario brings further hydrothermal contradictions. This study provides scientific inform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hydrothermal resources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under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966.
2022年7月17日营口地区出现一次局地暴雨过程,整体降水量级预报把握较差,因而对环流形势、物理量场、数值预报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局地暴雨过程出现在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高空冷涡底后部的西北气流中,低层配合有冷切及地面低压的有利动力强迫机制下,具备充沛的水汽条件及一定的位势不稳定层结,造成此次降水过程预报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大尺度环流形势的预报偏差。前期的天气形势较预报的强度偏弱、位置偏东,造成主观预报对后续发展的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967.
佛教对东南亚影响深远,“五树六花”在东南亚佛教园林中既有宗教意义,又有功能效益;文章通过对“五树六花”的由来、形态特征、植物造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试阐述其在东南亚佛教园林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68.
刘浩  吕杰 《玉米科学》2023,31(6):151-160
利用东北三省741户玉米种植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信息渠道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自我搜索和政府推广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均没有直接抑制作用,人际传递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有直接抑制作用。环境技能、环境认知以及环境态度在自我搜索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环境技能和环境态度在人际传递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环境素养在政府推广影响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因此,环境技能和环境态度是信息渠道抑制化肥过量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