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35篇
农学   64篇
基础科学   8篇
  72篇
综合类   277篇
农作物   70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183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21.
【目的】致力于挖掘水稻低温萌发力(LTG)相关基因,并解析其分子作用机理,为水稻低温萌发力遗传改良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已有的不同水稻品种低温萌发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构建目的基因的遗传转化材料,通过转基因材料的萌发试验鉴定目的基因功能。【结果】OsYIPL1 编码 Yippee 家族锌指结合蛋白,在高 LTG 品种中高表达,被选作深入研究的对象。时空表达结果显示,OsYIPL1在水稻花药和幼胚等组织中高表达。通过遗传转化获得两个过表达株系 OX-1、OX-2,其 T2代种子用于常温(28℃)和低温(13℃)萌发试验。当 OsYIPL1 表达量升高到野生型的 44.5 倍(OX-1)时,其种子在常温下的萌发率比野生型平均提高 18.3%;当 OsYIPL1 表达量升高到野生型的 88.9 倍(OX-2)时,其种子在常温下的萌发率比野生型平均降低 54.5%。低温下,过表达 OsYIPL1 均会降低种子的萌发力,OX-1 和 OX-2 的低温萌发率比对照平均降低 43.8% 和 81.5%。【结论】OsYIPL1 参与调控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但在不同温度下的作用差异显著,其分子作用机理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22.
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 perform several functions in insects. This study performed the gene expression, ligand-binding, and molecular docking assays on the EforCSP3 identified in the parasitoid wasp Encarsia formosa, to determine whether EforCSP3 functions in olfaction, especially in host location and host prefere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forCSP3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female head, and its relative expression was much higher in adults than in other developmental stages. The fluorescence binding assays suggested that the EforCSP3 exhibited high binding affinities to a wide range of host-related volatiles, among which dibutyl phthalate, 1-octene, β-elemene, and tridecane had the strongest binding affinity with EforCSP3, besides α-humulene and β-myrcene, and should be assessed as potential attractants. Protein structure modeling and molecular docking predicted the amino acid residues of EforCSP3 possibly involved in volatile binding. α-Humulene and β-myrcene attracted E. formosa in a previous study and exhibited strong binding affinities with EforCSP3 in the current study. In conclusion, EforCSP3 may be involved in semiochemical reception by E. formosa.  相似文献   
923.
干燥是含湿物料与有限介质两个独立物系,在限定的工艺条件下,自发进行能量传递和转换的过程。它隶属热力学范畴,而又不同于一般的热力过程,在物系边界存在诸多错综复杂的随机因素交互作用,使得基于热力学熵参数无法对实际过程的能效进行实时的定量评价。基于传递定律建立扩散模型,得不到传递系数严格意义的数学解,存在微积分结果偏离实际较远的情况;基于反应工程原理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存在指前因子,活化能,机理函数等待定的物理量,实际应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何从理论上完整地解析出实际过程,得到其分析解是热力学应用技术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自古以来的重大理论难题。近十几年,笔者从非均相系热力学基础和干燥?分析入手,以干燥?传递和转换时的自由能消耗为统一尺度,以水分活度为一切干燥物系的共同属性,揭示了干燥物系固有特征函数及其理论解,丰富了热力学应用技术基础理论。该文从干燥物系解析理论发展的历史现状,阐释揭示物料干燥理论过程、评价工艺装备能效的解析理论与方法并指明其应用与发展的技术途径,为揭示物系传递机理、评价工艺装备系统能效、实现干燥过程自适应控制和制订科学的工艺能效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