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39篇
  免费   958篇
  国内免费   1995篇
林业   1348篇
农学   2277篇
基础科学   796篇
  2476篇
综合类   6888篇
农作物   1995篇
水产渔业   462篇
畜牧兽医   1160篇
园艺   542篇
植物保护   1248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291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532篇
  2020年   586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494篇
  2017年   826篇
  2016年   901篇
  2015年   735篇
  2014年   896篇
  2013年   1171篇
  2012年   1328篇
  2011年   1155篇
  2010年   966篇
  2009年   1008篇
  2008年   843篇
  2007年   927篇
  2006年   836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372篇
  2002年   308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261篇
  1998年   221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60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62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的寄主鉴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米灰斑病现已严重威胁中国北方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采用苗期鉴定、成株期鉴定、温室鉴定和田间鉴定等方法,利用玉米自交系和品种对玉米灰斑病菌致病性分化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用于玉米灰斑病的抗性鉴定,两者鉴定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利用成株期进行鉴定比较好,因为接种比较容易;利用自交系或品种均可进行抗性鉴定,从效果上看,利用自交系较好,因为利用成株期自交系鉴定法,不同自交系一菌株组合间病级差异较明显,变异系数为47.32%,能有效地区分不同菌株间致病性分化的程度,但是由于成株期品种鉴定法与成株期白交系鉴定法比较。变异系数差异很小,所以成株期品种鉴定法可以作为抗性鉴定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992.
以4×7交配模式共得正、反交F_1杂交组合56个。对包括这11个自交系在内的15个自交系和包括这56个组合在内的60个 F_1组合(另外4个 F_1组合均为正交)研究了13个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表达和亲子关系。根据上部第1~8片叶的叶夹角和棒三叶的叶向值等9个性状对15个自交系和32个杂交种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果:①13个株型性状的正、反交 F_1间差异不显著。②对13个株型性状的遗传模型和杂种优势来源作了初步推断。株高(PH)、穗上一叶叶向值(LOV1)、棒三叶叶向值(LOV3)、穗上叶平均叶夹角(AALA)、穗上平均叶间距(AILA)、穗下平均叶间距(AILB)和穗上平均叶长(ALLA)等性状的加性方差显著大于显性方差,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主要来自加性作用。穗位高(EH)、雄穗分枝数(TB)、茎粗(SD)、单株叶面积(LAP)、棒三叶叶面积(ALNE)和穗上平均叶宽(ALWA)的遗传由加性和非加性共同决定。③按8个穗上叶夹角和 LOV3所作的聚类分析可以把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株型分为紧凑型、近紧凑型、近平展型和平展型四类;并可从自交系和杂交种聚类分析结果的对比看出株型性状的亲子关系。④针对各株型性...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不同用量蜂蜜条件下水稻秧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f1.0和f2.0用量处理在叶龄、叶绿素含量、活跃吸收面积、发根力、充实度等方面均优于ck和其它用量处理,说明了蜂蜜中的一些营养物质对秧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增强了秧苗期抗低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4.
【研究目的】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3年生紫花苜蓿开花期叶面积、叶干重及比叶重的影响。【方法】用叶面积扫描仪测定苜蓿叶面积,在105℃下杀青,65℃下烘干24h,称取苜蓿叶干重,计算比叶重(SLW)。【结果】①氮、磷、钾单施或不同方式的配施均能增加苜蓿开花期叶面积和叶干重。其中以K40P60配施最有利于扩大苜蓿光合叶面积。以K40P40N10配施最有利于提高苜蓿开花期叶干重。②施氮,尤其是氮与磷配施能明显提高苜蓿开花期的比叶重,以P20N10配施效果最好。而单施磷(P20、P40、P60)、单施钾(K20、K40)或K20P20配施均不利于增加苜蓿开花期比叶重。【结论】①苜蓿施K40P60最有利于扩大开花期光合叶面积,增强光合作用。②施K40P40N10最有利于提高苜蓿开花期叶干重,从而有利于晒制干草。③施P20N10能明显提高苜蓿开花期比叶重,有助于苜蓿提高其光合速率,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相似文献   
995.
通过通径分析,认为单产与化肥施用量是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的主要因素。应通过科技进步与精耕细作来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广东贡柑自然着果率低及滥用生长调节剂保果等问题进行谢花后不同保果处理研究的结果显示,喷施GA31次 保果素1次的座果率显著高于连续喷施GA32次;喷施保果药剂 环割处理的座果率显著高于未环割处理,其中以喷施GA31次 保果素1次 环割处理的座果率和产量最高。同时指出,各种保果措施均能提高贡柑春梢叶片的氮、钾营养含量,但对贡柑的果实品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7.
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花生褐斑病病菌,研究了病菌的培养特性,采用离体叶片接种和整株接种鉴定法对分离病菌的致病性进行了检测,并对感病植株的叶片进行病菌再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产孢适宜温度为15 ̄30℃,最适为25℃,低于5℃或高于40℃病菌停止生长和产孢;近紫外照射能显著提高病菌的产孢量。两种接种方法均能使叶片和植株感病,由接种感病叶片再分离的病菌符合花生褐斑病的病原特点。因此,本研究获得了致病力强的花生褐斑病致病菌。  相似文献   
998.
前氮后移施肥对冬小麦旗叶活性氧代谢和子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4-1996年高产冬小麦前氮后移施肥方式的产量效应和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施肥方式可以减缓旗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的积累,减少超氧阴离子的产生,提高旗叶片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延缓叶片衰老,显著增加穗粒重和产量。  相似文献   
999.
结实期源库活性对稻米垩白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6个垩白差异明显的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分3期播种,使之在不同温度下灌浆结实。以结实期叶片含N量累积值为源活性指标,以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累积值为库活性指标,研究了稻米垩白度与结实期源库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稻米垩白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结实期源库活性的大小,其决定系数达0.84~0.96;②在不同播期(温度)下,库活性的变化大于源活性;③对稻米垩白度的影响,除浙辐37为源活性大于库活性外,其余5个供试品种均为库活性大于源活性;④稻米垩白度与库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源活性的相关性,垩白较大品种为显著负相关,垩白较小品种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河北省涿鹿县大堡乡苗圃,利用电子叶自动间歇喷雾装置和荫棚下全封闭式塑料小拱棚设备,用3年的时间(1986~1988年)进行了沙棘嫩枝扦插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经过6批育苗试验,对影响沙棘嫩枝扦插育苗的因子进行研究和分析,控出了影响插穗生根及根系发育的主要因子及其最佳组合。其中,6~8月间剪取当年生半木质化、具顶芽、长7~12cm的插穗,其基部用500ppm浓度的萘乙酸溶液速蘸处理,在基质配比河砂:锯末:沙棘林下土为12:3:1或10:7:0条件下,插穗平均生根率为85%以上,最高可达98%,经苗圃培育,第二年秋季可达出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