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7篇
  203篇
综合类   379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72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重0.0142~0.0308g)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Cu2+、Cd2+均会产生较强的毒性效应,其对Cu2+、Cd2+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Cu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854mg/L、10.595mg/L;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h、48h、72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5mg/L、1.371mg/L和0.414mg/L。Cu2+、Cd2+对其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75mg/L、0.027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8倍和5.5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耐受Cu2+和Cd2+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8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粮食安全及人类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而目前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主要以植物修复为主。为了寻找适宜修复Cu、Pb复合污染土壤的牧草,采用盆栽试验法,将试验的植物设置9组处理:1组对照组(CK),不添加任何重金属盐;4组单一污染,即单一Cu低(Cu1,200 mg×kg-1)、高浓度(Cu2 400 mg×kg-1),单一Pb低(Pb1 300 mg×kg-1)、高浓度(Pb2 800 mg×kg-1);4组Cu、Pb复合污染(Cu1Pb1、Cu1Pb2、Cu2Pb1、Cu_2Pb_2)。通过比较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黑麦草(Lolium perenne)、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的适应能力和富集特征,研究了这3种常见牧草植物对受Cu、Pb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1)紫花苜蓿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均在Pb1处理组时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黑麦草地上部生物量在Cu1Pb1处理组最大,根部生物量在Pb1处理组最大;狼尾草地上部生物量在Cu_2Pb_2处理组最大,根部生物量在Cu2处理组最大。2)Cu单一污染下,狼尾草抗性系数最大;Pb单一污染下,紫花苜蓿抗性系数最大;Cu-Pb复合污染下,狼尾草的抗性系数较大。高浓度Cu处理组3种牧草植物的地上部生物量、根部生物量和抗性系数均呈现:狼尾草黑麦草紫花苜蓿,且狼尾草显著大于黑麦草和紫花苜蓿。3)种植3种牧草植物后,土壤重金属Cu、Pb含量均有所降低。在一定浓度下,土壤Cu-Pb重金属间会相互促进对方在牧草植物中的吸收。4)3种牧草中紫花苜蓿地上部对Cu的富集系数在Cu_2Pb_2处理组最大,达1.61;黑麦草根部对Cu的富集系数在Cu_2Pb_2处理组最大,达3.80;3种牧草地上部和根部对Pb的富集系数只在黑麦草根部的Cu1Pb1处理组时大于1,达1.46。5)黑麦草对Pb的吸收能力较强,且主要积累在根系;紫花苜蓿对Cu-Pb复合污染综合修复效果最好。紫花苜蓿和黑麦草分别在Cu-Pb复合污染和Pb单一污染土壤中对Pb的转运系数大于1,分别为2.72和2.06,反映其对土壤中的Pb具有富集潜力。综合表明,黑麦草对重金属Pb具有较强的耐性,在Pb单一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尾矿废弃地的植被重建中,可优先作为选择的材料;紫花苜蓿对重金属Cu、Pb均具有较强的耐性,在重金属Cu单一或Cu-Pb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及尾矿废弃地的植被重建中,可优先作为选择的材料。  相似文献   
83.
[目的]检测腰果叶片中铁、锰和铜含量的分布规律.[方法]以海南稳定生产的腰果园为对象,系统布置采样点位,在年度生育期内采集叶片样品,分析腰果叶片的铁、锰和铜微量元素含量,明确其叶片铁、锰和铜微量元素含量分布规律.[结果]腰果叶片铁、铜和锰含量与其年度生育周期有关;10月份腰果树体生长开始活跃,为接下来的花芽分化和果实生长积累养分,其叶片微量元素含量逐渐增加,翌年3月份的坐果期养分消耗较大,其叶片养分含量逐渐降低.[结论]该研究为腰果的养分管理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4.
根据2012年夏季南奥克尼群岛水域采集的表层水样本,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该水域表层水中的铜,铅,锌和铁的含量及分布。结果表明:铜浓度在0.033-0.121mg/L之间,铅浓度在0.414-1.478 mg/L之间,锌浓度在0.008 -0.083 mg/L之间,铁浓度在0.255-0.454 mg/L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059 mg/L,0.908 mg/L,0.037 mg/L和0.351mg/L。铁与锌含量有着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可为建立南极半岛海洋环境信息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为进一步开展南大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5.
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了安全浓度混合的微量元素铜(Cu)、铁(Fe)、锌(Zn)和锰(Mn)在鲇鱼(Silnrus asotus)组织中短期的积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的微量元素在鲇鱼体内不同组织的积累分布不同,Fe和Mn在鲇鱼的肝脏中有极显著积累(P0.01),在肌肉和鳃中的积累并不显著。Cu和Zn的含量暴露期间在鱼体各组织中无明显的积累。不同微量元素在鲇鱼体内的积累分布与不同组织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6.
By using Particle-Induced X-ray Emission (PIXE) technique, the effect of arsenic (As) on the mineral contents and translocation in the xylem of rice (Oryza sativa L. cv. ‘Akihikari’)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xogenous As in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orus (P), calcium (Ca) magnesium (Mg), sulfur (S), and manganese (Mn) in xylem, 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of potassium (K) remained unchanged.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As to the rice roots did not have any clear effect on the translocation of P, Ca, S, and chlorine (Cl) in the xylem, indicating that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the minerals may be due to a condensation effect, resulting from the repression of water movement in xylem by As-toxicity. Among the metal micronutrients, As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and translocations of iron (Fe), zinc (Zn), and copper (Cu).  相似文献   
87.
杨洋  李楠  苏国立  隋亚杰  葛鑫 《北方水稻》2015,(1):13-15,18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研究水稻秸秆对模拟Cu2+废水的吸附效果,分别研究了吸附时间、固液比、p H值、温度和颗粒大小对Cu2+的吸附量和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秸秆对Cu2+的吸附主要受吸附时间、固液比、p H值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8.
通过实验室培养试验,研究了铜与草甘膦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对水稻土中淀粉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与草甘膦单一和复合污染对土壤中4种酶活性的影响效果明显不同。当铜单一污染时,抑制淀粉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是低浓度激活高浓度抑制;而草甘膦单一污染时,对4种酶活性的影响是:激活淀粉酶和脲酶,抑制过氧化氢酶,对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则是低浓度激活高浓度抑制。铜和草甘膦复合污染,显著改变了铜或草甘磷单一污染对土壤酶的毒性效应。即复合污染对过氧化氢酶的毒性大于单一污染;对淀粉酶、脲酶和磷酸酶的毒性,小于铜单一污染,但大于草甘磷。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铜浓度间和不同草甘膦浓度间4种酶活性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铜和草甘膦互作浓度间,淀粉酶和脲酶活性差异分别达到了显著水平和极显著水平,其他2种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9.
90.
采用土柱模拟实验,比较研究了覆盖绿化植物废弃物与土壤之上和绿化植物废弃物与土壤混合处理对城市绿地土壤中重金属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Zn、Pb和Cd均在80天后淋溶完全,而Cu有所不同,在80天后又有增加的趋势,原因可能跟重金属与有机质的结合能力有关。此外,绿化植物废弃物与土壤相混合能抑制Cu、Zn、Pb和Cd向下淋溶,而绿化植物废弃物覆盖于土壤之上则有促进Cu、Zn、Pb和Cd淋溶的趋势,且不论是混合处理还是覆盖处理,20cm厚绿化植物废弃物的处理均比10cm厚绿化植物废弃物处理对Cu、Zn、Pb和Cd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大。研究还得知,Cu、Zn、Pb和Cd的迁移还与土壤pH有关,低pH土壤有利于重金属的淋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