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86篇
林业   84篇
农学   50篇
基础科学   63篇
  182篇
综合类   361篇
农作物   22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5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8 毫秒
21.
"三北"平原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人类对林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三北”平原地区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对林业生态工程体系建设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
杨树是平原地区栽培面积最大、木材产量最高的速生用材树种之一,具有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的特点,是非常优良的工业用材经营树种。本文通过对民权林场四种速生杨优良性状的对比试验进行比较,得出欧美108杨的优良性状最好,为进一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3.
平原多功能林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并提出了平原林业林农复合栽培、滩涂林业开发、平原绿化、通道绿化四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采取林-粮、枣-粮复合栽培比单一作物种植增值1.8倍~18.8倍。②通过4年滩涂林业开发,河津市完成了6000hm^2滩地的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风沙危害减少了50%,滩地人均收入由原来的607元增加到1800元,春、秋、冬三季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③在平原绿化模式上,采取长寿树种搭骨架、珍稀树种拉网带、经济林增覆盖、花草立体配置的绿化美化模式。④通道绿化模式以绿化、美化、实用为原则,提出了毛白杨、垂柳、火炬树、黄花槐、白皮松行状混交和品字形排列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平原沙丘区地貌类型进行分类,提出了“容器覆土越冬法”等沙丘改造综合配套措施和5种复合农林业经营模式;筛选出适宜本省西部半干旱风沙区耐干旱耐瘠薄树种长白松、欧洲白榆、甘肃沙枣等6个品种,开展了生长发育、形态、生物量对干旱循环胁迫等适应性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了以县为单位的复合农林业系统分类、分区及调控技术,指出了前郭县复合农林业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25.
The genetic variation in seed weight, seed number per kg and seedling traits was compared among eight Acacia senegal provenances originating from the clay plain (east) and sand plains (west) of the gum belt in Sudan.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germplasm sources of A. senegal that have a good seed germination capacity and seedling traits suitable for reforestation in the clay-soil part of the dryland gum belt in the Blue Nile region in Sudan. A specific objective was to tentatively explore the adaptive strategy of A. senegal populations. Seventeen-week-old seedlings were planted in the field at spacing of 3 m × 3 m, giving 100 trees per plot and replication; within a randomized complete block design with four replications. The experimental site was in the clay plain region. Seed variabl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lay plain provenances showed considerable variation in seed weight and seed number. They had the smallest seed weight but the highest seed number, while the sand (western) provenances had the largest seed weight but lowest seed number. Seedling branch number, root length, root to shoot ratio and shoot dry weight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provenances 12 weeks after germination. Clay provenances had the highest branch number and shoot dry weight but the shortest roots and lowest root to shoot ratio. This was interpreted as showing better adaptation to the site in these local provenances in comparison to those originating from the western sandy soil regions.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between seedling variables, such as root nodule and branch numbers; this could be used for early selection. The variation was greater between provenance groups than within them, suggesting that especially selection among groups would yield genetic gain.  相似文献   
26.
周启刚  张叶 《土壤》2007,39(5):813-818
将遥感影像经过纠正和增强后,采用自动分类和目视判读结合的方法获取了成都市郊区的景观类型分布信息;通过选择分析指标,对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郊区生态环境处于比较良好的状态,总体景观格局由少数景观类型占主导地位.成都市郊区各区县间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双流县和温江区保持了良好的景观多样性,而龙泉驿区和青白江区景观相对比较单一;郫县和温江区景观由少数类型占主导地位比其他区县突出;在景观分布形式上,双流县和新都区景观成片分布现象也比其他区县严重;各区县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影响也不相同,其中双流县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而青白江区和龙泉驿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较好的维护.  相似文献   
27.
指出了随着人们对景观绿化工程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较少的彩叶乔木品种,已不能满足市场对彩叶乔木日益增加的需求。大叶杨是余慈地区常用树种之一,以速生丰产、适应性强、容易繁殖著称。红叶杨是大叶杨的芽变品种,观赏价值颇高,也是彩叶树种红叶类中的珍品。全红杨是红叶杨的的二代品种,适种区域广、见效快、效益大。通过比较这3种杨树在余姚平原和盐碱地的不同生长情况和成活率,探讨了不同环境下每种杨树的生长差异,为下一步绿化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成都市建设“公园城市”的重要一环,收集该区域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数据,在ArcGIS10.2下利用渔网(Fishnet)将该区域按2 km×2 km划分为319个格网,在格网中心点进行样点设置。在非水域和建设用地的样点(共计307个)周围设置20 m×20 m的样地,调查地形和植被情况,采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分析测试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确定主导立地因子,最后划分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立地类型并确定困难立地类型。结果表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立地条件主导因子为地貌、土壤类型、坡位、土层厚。该区域共划分出3个立地类型区、3个立地类型组、34个立地类型。其中,困难立地类型有13个,面积394.47 km2,占公园面积30.94%。对困难立地,应结合实际,采取工程措施结合植树造林、植草、封禁等不同措施进行植被恢复。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的森林结构优化和生态、景观质量提升、植被恢复等工程建设中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为应用深度学习和遥感影像实现养殖水体信息的快速提取,以成都平原为研究区,以Sentinel 2A和高分6号多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国产开源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训练Deeplabv3+语义分割模型,构建遥感影像的水体语义分割模型,用于提取成都平原养殖水体信息。Deeplabv3+方法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94.14%和0.88,均高于归一化差分水体指数法和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法;模型对阴影和建筑物等误分为水体的抑制效果较好,而对小面积和细小线状水体信息的提取则受影像分辨率影响,效果无明显改进;成都平原2018年和2020年养殖水体面积分别为22.3 khm2和28.6 khm2,其验证区青白江区、新津县和广汉市养殖水体面积的泛化提取结果验证误差均≤±10%。该研究结果可为应用深度学习平台建立遥感影像的水体语义分割模型及提取水产养殖水体信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农村居民点破碎化导致中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规模效益与服务效率,成为制约中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该研究采用空间分层取样法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选择了240个10 km×10 km的样点,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基础,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景观指数分析、热点分析等多种方法对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中国东部平原不同地区适宜的农村居民点数量与服务范围。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破碎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破碎化程度最低的区域位于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北部。2)气候、人口密度、耕作半径、土地开发时序、土地开发时期交通状况等自然、经济、社会因素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中国东部平原地区每100 km2农村居民点数量不宜低于3~4个,每个村庄的服务范围不宜超过33.6~45.8 km2。4)华北平原为中国东部平原中开展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尽量避免以整村迁并的形式开展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而应以农户为单位,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农村居民点迁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为中国东部平原农村居民点破碎化治理潜力最大的区域,该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应与农田布局调整协同推进,并根据不同地区耕作通勤状况合理确定中心村数量与位置,避免因农村居民点布局调整导致农民耕作不便。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东部平原地区乡村空间重构过程中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数量与规模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