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8篇
林业   15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1篇
  60篇
综合类   521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60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38篇
植物保护   9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Factors limiting the maintenance of recombinant ruminal bacterium in the rumen were evaluated in vitro , using batch culture prepared from rumen fluid of sheep. Butyrivibrio fibrisolvens expressing a foreign xylanase gene ( B. fibrisolvens NO4) was used as a tested recombinant that was selectable on an erythromycin-containing agar medium. The recombinant tended to reduce its level slowly in the rumen fluid of sheep on a high hay diet, while its initial decrease was more apparent in the rumen fluid of sheep on a high concentrate diet. Incubation with cell-free ruminal fluid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inoculated recombinant, 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antibacterial factors limiting maintenance of the recombinant. In particular, during the first 12 h of incubation this inhibition was more notable in culture prepared from rumen fluid of sheep given the high concentrate diet. Autoclaving the cell-free rumen fluid inactivated the inhibition. Numbers of the recombinant for inoculation did not influence the final level of survived recombinant, that is, the initial depression was larger as more recombinant was inoculated. Subculturing with xylan before inoculation and/or direct addition of xylan to the batch culture did not improve survival of the recombinant. From these result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level of survived recombinant is limited to 102–4/mL of in vitro batch culture with restricted energy supply and that initial depression of the recombinant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heat-sensitive antibacterial factors not associating with microbial cells in the rumen.  相似文献   
32.
本实验是以阿拉尔片区部分豆制品卫生质量进行感观和细菌学评价,为消费者的健康饮食做以指导。结果显示:阿拉尔片区所售的部分豆制品存在着卫生质量问题,菌落总数不合格的为44%;大肠菌群数不合格的为25%;九团检样豆腐中检出一例蜡样芽胞杆菌,阿拉尔片区部分豆制品总体合格率占检样的56%。  相似文献   
33.
卜庆梅  颜宁  邱秋春  马瑞彬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81-11082
通过固体斜面培养、平板培养和液体培养等方法,对4个灰树花菌株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YtGf-4在菌丝长势、抗霉能力、耐高温能力、菌种间拮抗能力以及不同C/N比菌丝生长状况等方面表现出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34.
从张家界、白云山采集到的朽木及落叶中,经分离、纯化后,获得了一株高温木质素降解菌,命名为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caldoxylosilyticus J16),此菌嗜热,耐高温,只降解木质素且不降解纤维素,对造纸业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木质素中两种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研究,确定了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为4,在55℃至70℃之间时酶活力较其他温度高且较稳定;锰过氧化物酶最是温度为60℃,最适pH为3在温度为55℃至65℃之间时,活力较其他温度高。作者发酵了黄豆杆、玉米杆、芝麻杆、油菜杆、锯末、小麦杆这六种农业废弃物,通过发酵前后的比较,说明了J16菌株对木质素降解的最大减少量为7.5%。上述数据显示此菌可以应用于废弃秸秆的处理和造纸厂污水的处理,对环保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采用1980年国际粮农组织推荐的玻片浸渍法,用灭扫利、双甲眯、三氯杀螨酵、克螨特、霸螨灵、浏阳霉素等杀虫、杀螨剂之间的配合比例,对山植叶螨和朱砂叶螨在室内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灭扫利和双甲眯两种药剂混配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以灭扫利与双甲眯以1:8混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6.
对3株耐酚能力达1760mg/L的优势菌W1,W2和M2的适宜生态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5~50℃时,随着温度提高,各所选菌株降酚活性增强。在pH值为4.5~9.5时,W2活力较高,pH值为7.5时24h内降酚达100%。富营养条件比贫营养条件更能提高菌株的降酚以及降硫、降氮、降COD等其他污染物的效率。当苯酚质量浓度较小时,各菌株在6h内降酚效率均可达100%;苯酚浓度较大时,W1具有较强的降酚能力。在菌株接种密度为1∶10的情况下,各菌株经济实用且降酚效果好。  相似文献   
37.
拮抗菌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从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p.),并对其抑菌效果、热稳定性以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拮抗细菌发酵液及其无菌滤液对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及其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导致病菌菌丝和分生孢子芽管扭曲、膨大;拮抗细菌发酵液经121℃处理30min后,对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降低.  相似文献   
38.
比较了同一养殖池中的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未感染WSSV的凡纳滨对虾的肠道菌群,旨在探讨对虾肠道菌群与机体健康状态之间的关系。感染WSSV对虾肠道的细菌总数为1.06×106CFU/尾,显著高于未感染WSSV的对虾(1.78×105CFU/尾;P<0.05),且其肠道中的细菌分别属于弧菌属、气单胞菌属、海水球菌属、盐水球菌属和乳酸杆菌属;染WSSV的对虾(P<0.05),气单胞菌的比例显著的低于感染WSSV的对虾(P<0.05);盐球菌所占的比例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结果显示,两种对虾在肠道菌群组成和细菌组成和细菌数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初步表明对虾肠道菌群区系和机体的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9.
筛选和应用拮抗细菌防治稻瘟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水稻叶片、稻田土壤、菜地土壤和田间菌核中共分离细菌菌株1228株,经平板测定,对稻瘟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有246株,其中具有强拮抗作用的菌株有29株。8个代表性的菌株对水稻稻瘟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均表现了强的拮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菌株V-297在吉安市吉州区和修水县的平均防效分别为55.09%和57.20%;菌株R-122分别为55.61%和54.15%。经初步鉴定,菌株V-297和R-122均为Bacillusspp.;菌株S-96为Pseudomonassp.。  相似文献   
40.
[目的]筛选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放线菌。[方法]以棉花枯萎病菌为靶标菌,采用稀释平板法从4份土样中分离放线菌,筛选拮抗放线菌并测定其理化特性和抗菌谱。[结果]分离到113株放线菌,获得拮抗菌株23株,其中6株对棉花枯萎病菌抗性较强。除332#菌株外,其他菌株均可液化明胶。除323#菌株外,其他菌株均可胨化牛奶。6株拮抗放线菌的利用淀粉能力都较强。219#和323#可分解纤维素。121#3、23#3、27#和430#最适生长温度约为28℃,219#和332#分别为28~35℃和35~40℃。6菌株最适生长pH值均为6~7。6菌株对棉花枯萎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121#、219#抗菌谱较广,对真菌抗性明显。[结论]121#3、27#和430#在初步液体培养中生长良好,产生较高抗菌活性物质,可用于抗真菌代谢产物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