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48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1298篇
林业   1086篇
农学   1286篇
基础科学   966篇
  1733篇
综合类   4125篇
农作物   544篇
水产渔业   699篇
畜牧兽医   1949篇
园艺   286篇
植物保护   113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494篇
  2021年   537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520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543篇
  2016年   714篇
  2015年   619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938篇
  2011年   948篇
  2010年   735篇
  2009年   663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642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1 毫秒
81.
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分离能力是土壤侵蚀机理模型的重要参数.受土壤性质、植被根系等因素影响,土壤分离能力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为研究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以建植一年的柳枝稷、无芒雀麦草地及对照裸地为研究对象,以20 d为周期,测定土壤密度、黏结力和根系密度,并采集原状土样进行水槽实验(τ=6.5-23.4Pa),测量土壤分离能力,并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性质及植被根系对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柳枝稷和无芒雀麦草地具有类似的季节变化特征,而裸地与二者差异明显.4月中旬至6月下旬,草地土壤分离能力较大,此后土壤分离能力迅速下降;7月中旬直至10月上旬,草地土壤分离能力较低;10月下旬,土壤分离能力小幅回升;裸地土壤分离能力7、8月份较低,其余时间较高.裸地土壤分离能力试验期均值为柳枝稷草地的10.6倍,无芒雀麦草地的23.7倍.草地土壤分离能力的季节变化受根系密度和土壤黏结力的影响,随着根系密度与土壤黏结力增大,土壤分离能力呈指数形式降低,而土壤密度对土壤分离能力季节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试验区内草地土壤分离能力可用水流剪切力、根系密度、根径和土壤黏结力等参数进行模拟(R2=0.636).研究结果可为土壤侵蚀机理模型的推广应用,以及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为了能科学地确定训练的重点,为网球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决策提供依据。综合使用测试法、变异系数和TOPSIS法对浙江省现役网球运动员体能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结果:男队训练重点排序为:力量、爆发力、灵敏、速度、耐力;同理,女队训练重点的排序为:力量、爆发力、灵敏、耐力、速度;最后对每位运动员亟待加强指标进行排序。结论:变异系数和TOPSIS法计算的结果简单明了,节省资源,适宜不同专项、不同训练指标的训练过程的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83.
[目的]鉴定大豆育成品种与其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和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为大豆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采用SSR标记技术对大豆育成品种与其亲本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野生大豆亲本总等位变异数和特有等位变异数分别是栽培大豆亲本的1.31倍和3.63倍;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野生大豆亲本(0.545 0)、育成大豆品种(0.478 7)、栽培大豆亲本(0.415 6)。[结论]野生大豆的遗传背景复杂,遗传多样性丰富,其外部形态和内在遗传基础都与栽培大豆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4.
针对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中乘积函数(Product Function,PF)分量的瞬时频率计算问题,引入了一种新的信号瞬时频率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分段波形,先将信号分成若干个全波段(full wave),然后以一组递增的反正弦函数定义每个全波段的瞬时相位,进而得到信号的瞬时频率.由该方法得到的瞬时频率理论上是正的、稳定的并且能够确保信号局部特征信息的完整.应用该方法计算了仿真信号和实际齿轮故障振动信号的瞬时频率,并与其他方法求得的瞬时频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非常适合求取信号的瞬时频率.  相似文献   
85.
文章介绍了以STC12C5201AD为核心的可燃气体检测与报警装置设计.该装置用催化型可燃气体传感器将气体浓度转换为对应的电压值,然后采用A/D进行采集和标度变换,最后由单片机进行信息处理,判断浓度是否超标,并控制报警动作.  相似文献   
86.
研发水体中酰胺类农药残留简便快捷的检测技术,对评估农药造成的水体污染和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具有重要意义。以共掺杂镧系金属离子 (Eu3+ 和Tb3+) 作为配位金属离子,分别利用水热法和微波法制备了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Ln-MOF),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并采用所制备的Ln-MOF对水体中残留的5种常见酰胺类除草剂 (乙草胺、异丙草胺、丙草胺、敌草胺和异丙甲草胺) 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水热法相比,采用微波法制备的Ln-MOF样品呈蓬松的簇状、结晶度好,且具有更高的发光效率,故选择微波法制备Ln-MOF。农药残留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对Tb3+和Eu3+的发光会产生差别性猝灭,并使整体发射光发生变化,进而实现水体中农药的可视化检测。进一步研究发现,荧光强度比值I (Tb3+)/I (Eu3+) 与丙草胺浓度在0.1~1 mmoL/L范围时呈线性相关,线性相关系数R2 = 0.998,检测限 (LOD) 为0.08 mmoL/L。另外,该材料对于用湖水配制的除草剂溶液也具有一定的定性检测能力。本研究结果展现了Ln-MOF用于水体中酰胺类除草剂的定性、定量分析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应用于植物叶片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作为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 的一项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植物的各个组织和各种成分的分析。文章综述了该技术在植物叶 片研究上的应用进展,包括基于叶片特征的植物种类鉴别、植物叶片病虫害诊断、育种材料选择、叶片 内含物质含量测定等 4 个方面,并对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的应用于植物叶片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8.
不同坡位条件对毛乌素沙地长柄扁桃林地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半干旱区固定沙丘不同坡位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规律,为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陕西省神木市生态协会毛乌素治沙造林基地,以固定沙丘12 a龄人工长柄扁桃林地为研究对象,建立土壤水分定位观测小区,使用CNC503DR型中子仪对2018年7—10月0—300 cm土层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并分析不同坡位条件下长柄扁桃林地生长季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1)坡顶与坡上0—30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之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而坡中(上、下)与坡底表现为类似S形的变化规律,土壤含水量表现为:坡底坡中(上)坡上≥坡顶坡中(下);(2)坡底土壤含水量表现出强变异性,其他4种坡位条件下为中等变异;(3)不同坡位条件下蒸散发表现为:坡底坡顶坡中(下)坡上坡中(上),坡上属强变异,而坡底则表现出中等变异且变异系数最小。[结论]不同坡位条件对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及蒸散耗水具有重要影响,坡底土壤含水量及蒸散发量均最大,且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89.
农业物联网的出现,对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具有积极推动的作用。在农业物联网中信息传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到目前为止,普通的3G和4G通信网络已经不能提供农业物联网中进行信息传递所需要的频谱资源,而认知无线电网络恰恰可以满足农业物联网的需求。它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发现未被授权用户利用的频谱,来供给未授权用户使用,提高了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在认知无线电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进行频谱检测,笔者就是在双门限频谱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算法。该算法适当地选取条件好的认知用户进行数据融合,并不是采纳所有认知用户的本地检测信息。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有效提高认知无线电系统中频谱感知的性能,降低虚警概率,以更好地为农业物联网提供可用的频谱资源。  相似文献   
90.
The European mole (Talpa europaea L.) inhabits an underground tunnel system whereby the density, extent and condition of the subsurface tunnels are indicative of its activity. Currently, no survey method was able to reveal the spatial extent and condition of the mole's tunnel network. Frequency-domain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was evaluated on its potential to image these shallow tunnel systems. This technique allows for a non-invasive, high-resolution mapping of the subsurface. We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GPR system for delineating the mole's tunnel network.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depth slices allowed a detailed overview of the tunnel system. Automatic feature recognition on these GPR images was proven valuable for the detection and representation of the mole tunnels. The GPR survey proved successful in mapping the mole's tunnel network, which facilitates the interpret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mole's living environment. This can be linked to the occurrence of earthworms, as the principle food source of the moles, which regulate important ecosystem processes within the soil. This offers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s habit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