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84篇
  免费   752篇
  国内免费   1306篇
林业   1087篇
农学   1290篇
基础科学   966篇
  1739篇
综合类   4126篇
农作物   544篇
水产渔业   700篇
畜牧兽医   1949篇
园艺   292篇
植物保护   1149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495篇
  2021年   537篇
  2020年   459篇
  2019年   537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543篇
  2016年   714篇
  2015年   619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938篇
  2011年   948篇
  2010年   735篇
  2009年   663篇
  2008年   525篇
  2007年   642篇
  2006年   543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73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7篇
  1956年   6篇
  195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Variation was investigated in 110 doubled haploid (DH) lines of wheat derived from wheat × maize crosses. Field observation revealed visible variations in 15 DH2 lines such as extreme dwarfism, low seed fertility, alteration of spike type and stripes. Six agronomic traits, i.e., heading date, spike number/ plant, culm length, spike length, seed fertility and grain weight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in the DH2 and DH3 generations. Out of the 88 DH2 lines/DH3 groups, 26 %/64 %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rom the parental variety in the means of one or more traits. Ranges of the DH3 lines were larger than those of the DH2 lines, except for spike number/plant. Furthermore, analyses of variance within and between DH line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heterogeneity/heterozygosity in the DH2 lines/plants.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e occurrence of gametoclonal variation in the DH lin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most of the variations detected were due to the colchicine treatment rather than to the 2,4-D treatment or in vitro culture.  相似文献   
22.
We research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ECG signal, and find that it is logarithmic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xes number covering signal and box scale. It is shown that ECG signal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Further more, we discover that fractal dimensions at QRS site are higher than others when using a time windows to detect signal. Based on this foundation, we raise a location algorithm of QRS waves which is based on fractal boxes dimension detection methods.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of this algorithm show that it can get rid of noise in ECG effectively with high speed, so this algorithm can be used in real time detection of ECG signal.  相似文献   
23.
帽儿山地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在黑龙江省的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2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林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生长性状,抗性与各种源间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及气候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垂直梯度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变异是长白落叶松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影响长白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用长白落叶松各种源的相关性状作聚类分析并参照地理气象因子在,遗传距离0.370的水平上将长白落叶松分布范围区10个参试种源划为6个种源区:Ⅰ小北湖种源区。Ⅱ白刀山种源区,Ⅲ完达山种源区,Ⅳ白河种源区,Ⅴ大石头种源区,Ⅵ桓仁种源区;用Duncan法对种源间进行多重比较,并用综合指数法进行选择,表明小北湖种源是长白落叶松优良基因资源中心,是该试验点最佳种源,大海林种源也是可选择种源;从长白落叶松的低等效纬度地区向高等效纬度地区调种,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24.
放牧条件下大针茅种群的形态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原生态系统顶级群落羊草样地(1979年围封)为对照,研究了同一生境下长期放牧后围封2年的新羊草样地的大针茅种群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的变异。结果表明:新羊草样地大针茅植株变矮,丛幅显著减小,营养枝和生殖枝减少,且生殖枝减少更为显著,说明大针茅放牧后个体小型化,有性繁殖降低,新枝条形成时间提前,但也提前结束。此外,其种子长变短,芒柱变短、变细,芒针变弱但长度基本没有变。  相似文献   
25.
对楸树中7种与生长相关的变异因子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得出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的主要因子与生长的相关关系,并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提出了良种这样及早期测定的形质性状标准。  相似文献   
26.
设计了一种新的单亲遗传算法,该算法对个体和基因分别计算其适应值,并将适应值最差的基因 进行变异,从而大大提高了遗传算法的全局收敛速度。以n皇后问题为例,采用这种算法求解3000个皇 后问题所用时间平均约为55min,而求解100个皇后问题所用时间平均只有约124ms。实验表明,该算法 不仅能在短时内找到全局最优解(精确解),而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
实验猴志贺氏菌检出、血清分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动物国家标准(GB/T 14926.47-2001)的检验方法,对144份待出口实验猴粪便样品检测,检出志贺氏菌2株,阳性检出率1.39%。血清学分型,均属于B群志贺氏菌,血清型分别为X变种和Y变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2株分离菌对先锋V、氟哌酸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  相似文献   
28.
选取水泡性口炎病毒 N基因序列 ,设计 1对引物 ,建立检测水泡性口炎病毒的 RT- PCR方法。对VSV各毒株进行检测 ,结果均为阳性 ,而对反刍动物病毒性疾病相关病毒进行检测 ,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 RT- PCR技术可用于水泡性口炎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9.
利用ISSR引物,从分子水平分析了凤尾桑及其芽变株系的遗传变异。从8个ISSR引物扩增结果来看,3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株系间无差异,从变异株系扩增条带来看,凤尾芽变变异最大。本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了芽变株系的遗传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30.
本试验设计了一对B95 株的特异引物NDV -P1/P2,探讨了对其进行RT-PCR检测的可行性。结果证明 ,用该引物可以扩增出一条310bp的特异核酸带 ,敏感性为0.0043ng/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